GB T 1958-2017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pdf
《GB T 1958-2017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958-2017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pdf(10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17.040.10J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582017代替GB/T1958200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GeometricalProductSpecifications(GPS)GeometricaltoleranceVerification2017-11-01发布2018-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相关符号35 一般规定36 检测条件57 几何误差及其评定58 基准的建立和体现99 测量不确定度1710 合格评定1811 仲裁18附录
2、A(资料性附录) 工程图样和技术文件中的相关符号及说明19附录B(资料性附录) 检验操作21附录C(资料性附录) 检测与验证方案2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最小区域判别法94附录E(资料性附录) 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100GB/T19582017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958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与GB/T1958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由原来的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修改为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增加了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中涉及到的
3、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增加了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技术文件中的相关符号(见第4章和附录A);调整了几何公差项目及符号(见表1,2004年版的表1);将“一般规定”扩展修改为“一般规定”“检测条件”“测量不确定度”(见第5章、第6章、第9章;2004年版的第3章);将“形状误差及其评定”和“位置误差及其评定”合并调整为“几何误差及其评定”,并对章节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更新及编排(见第7章;2004年版的第4章和第5章);完善修改了“跳动”的定义及检测方法(见7.4;2004年版的5.4);修改了“基准的建立和体现”,对章节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更新及编排,增加了采用模拟基准要素和拟合(组成/导出)要素体现基
4、准的图例;明确了基准目标是由基准要素的部分要素建立基准,其体现方法有模拟法和拟合法两种(见第8章,2004年版的第6章);将标准中的有关术语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如“被测提取要素”改为“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提取导出球心、提取导出圆心、提取导出中心线”等改为“提取导出要素(球心、圆心或中心线等)”;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见第9章);增加了合格评定(第10章);修改了“仲裁”,并对章节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更新和编排(见第11章,2004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几何误差的检验操作规范及缺省规范,给出了典型几何误差检验操作图例(图释)(见附录B);将“检测方案”修改为“检测与验证方案”(见附录C,2004年版
5、的附录A),同时以原附录A方案的图例为基础,经筛选、更新、补充、调整形成了新的检测与验证示例。给出了基于新一代GPS操作技术的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方法和检验操作集示例。附录C的表C.2表C.15的表中序号带*的表示修订后新增的示例,其中带*的示例采用了原标准中的测量装置和检测与验证方案,但更新了图例标注及说明;带*的示例采用了新的测量装置和检测与验证方案;将“最小区域和定向最小区域判别法”修改为“最小区域判别法”,增加了位置误差的定位最小区域判别法(见附录D,2004版的附录B);增加了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见附录E)。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提出并
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郑州大学、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上海大学、深圳市GB/T19582017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明翠新、张琳娜、赵凤霞、吴迅、李明、于冀平、瞿潮庆、郑鹏、王红、滕丽静、李海斌。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9581980、GB/T19582004。GB/T19582017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几何公差中的形状误差、方向误差、位置误差和跳动的检测条件、检测方法、误差评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估算方法、检测与验证
7、操作集(操作算子)制定方法及合格评定规则,并给出了几何误差的检测与验证方案及示例。本标准适用于工件几何误差的检测与验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82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424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GB/T4380 圆度误差的评定 两点、三点法GB/T1667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
8、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1785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基准和基准体系GB/T18779.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 第1部分:按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GB/T18779.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 第2部分:测量设备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PS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GB/T18779.3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 第3部分:关于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达成共识的指南GB/T18780.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几何要素 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定义GB/T18780.2
9、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几何要素 第2部分:圆柱面和圆锥面的提取中心线、平行平面的提取中心面、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GB/T19022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Z203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总体规划GB/T24635.3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坐标测量机(CMM)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技术 第3部分:应用已校准工件或标准件GB/Z24637.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 第1部分:几何规范和验证的模式GB/Z24637.2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 第2部分:基本原则、规范、操作集和不确定度ISO1101(E)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
10、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Geometricalproductspecifications(GPS)GeometricaltolerancingTolerancesofform,orientation,locationandrun-out)ISO5459(E)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基准和基准体系(Geometricalproductspeci-1GB/T19582017fications(GPS)GeometricaltolerancingDatumsanddatumsystems)3 术语和定义GB/T18780.1、GB/T18780.2、GB/Z2463
11、7.1、GB/Z24637.2、GB/T17851、GB/T4249和GB/T1667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8780.1、GB/Z24637.1、GB/Z24637.2、GB/T17851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组成要素 integralfeature面和面上的线。GB/T18780.12002,定义2.1.1注:GB/T18780.12002中还规定了公称组成要素、实际(组成)要素、提取组成要素、拟合组成要素等术语。3.2导出要素 derivedfeature由一个或几个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或中心面。GB/T18780.12002,定
12、义2.1.2注:GB/T18780.12002中还规定了公称导出要素、提取导出要素、拟合导出要素等。3.3尺寸要素 featureofsize由一定大小的线性尺寸或角度尺寸确定的几何形状。注:尺寸要素可以是圆柱形、球形、两平行平面、圆锥形或楔形。GB/T18780.12002,定义2.23.4方位要素 situationfeature能确定要素方向和/或位置的点、直线、平面或螺旋线类要素。GB/Z24637.12009,定义3.263.5基准要素 datumfeature零件上用来建立基准并实际起基准作用的实际(组成)要素(如:一条边、一个表面或一个孔)。GB/T178512010,定义3.5
13、3.6模拟基准要素 simulateddatumfeature在加工和检测过程中用来建立基准并与实际基准要素相接触,且具有足够精度的实际表面(如一个平板,一个支撑、一根心轴或基准目标等)。GB/T178512010,定义3.63.7操作 operation获取要素或特征值以及它们的公称值和极限值的特定方法。GB/Z24637.12009,定义3.203.8评估 evaluation用来确定特征值、公称值及其极限值的操作。GB/Z24637.12009,定义3.82GB/T195820173.9拟合要素 associatedfeature通过拟合操作,由非理想表面模型或实际表面建立的理想要素。G
14、B/Z24637.12009,定义3.13.10操作集 operator操作算子 operator一组有序的操作。GB/Z24637.22009,定义3.3.13.11规范操作 specificationoperation仅用数学表达式、几何图形、算法或其综合来明确表达的操作。GB/Z24637.22009,定义3.2.1注:GB/Z24637.22009中还规定了缺省规范操作、特定规范操作和实际规范操作。3.12检验操作 verificationoperation实际规范操作所规定的测量过程和/或测量仪器的实施过程的操作。GB/Z24637.22009,定义3.2.5注:GB/Z24637.
15、22009中还规定了理想检验操作、实际检验操作和简化检验操作。3.13规范操作集 specificationoperator一组有序的规范操作。GB/Z24637.22009,定义3.3.3注:GB/Z24637.22009中还规定了完整规范操作集、不完整规范操作集、缺省规范操作集、特定规范操作集和实际规范操作集。3.14检验操作集 verificationoperator一组有序的检验操作。GB/Z24637.22009,定义3.3.9注:GB/Z24637.22009中还规定了理想检验操作集、简化检验操作集和实际检验操作集。3.15不确定度 uncertainty表征合理地赋予预定值或相关
16、之值的分散性,与预定值或相关值相联系的参数。GB/Z24637.22009,定义3.4.1注:GB/Z24637.22009中还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规范不确定度、相关不确定度、方法不确定度、测量仪器不确定度、符合性不确定度和总不确定度等。4 相关符号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中可能涉及到的工程图样和技术文件中的相关符号及说明参见附录A。5 一般规定5.1 几何误差包括:形状误差、方向误差、位置误差和跳动,其所对应的几何公差项目及符号见表1。3GB/T19582017表1 几何公差项目及符号公差类型公差项目项目符号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方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位
17、置公差位置度同心度同轴度对称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5.2 几何误差的检测与验证过程主要包括:确认工程图样和/或技术文件中的几何公差规范;制定并实施检测与验证规范或检验操作集(几何误差的检验操作参见附录B,几何误差的检测与验证方案参见附录C);评估测量不确定度(见第9章);测量结果合格评定(见第10章)。5.3 工程图样和/或技术文件是制订检验操作集的依据。若工程图样或技术文件未准确规范或规范的检验操作内容不完整,检验方与送检方对工程图样和/或技术文件的解读及应对措施应达成共识。5.4 根据规范操作集制定实际检验操作集,编制测量过程规范文件(即:检测与验证规范),其测量过程的规范
18、包括:测量方法、测量条件和测量程序等。注:测量过程规范文件可参考GB/T19022制定。5.5 在几何误差的检测与验证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表述及管理规范见第9章。4GB/T195820175.6 按实际检验操作集进行操作得到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应包括几何误差测得值和测量不确定度。按照测量结果与几何公差规范的符合性进行合格评定,见第10章。6 检测条件6.1 检测条件应在检测与验证规范中规定。实际操作中,所有偏离规定条件并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均应在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时考虑。6.2 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时缺省的检测条件为:标准温度为20;标准测量力为0N。6.3 如果测量环境的洁净度、湿度、被
19、测件的重力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应在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时考虑。6.4 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时,除非另有规定,表面粗糙度、划痕、擦伤、塌边等外观缺陷的影响应排除在外。7 几何误差及其评定7.1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7.1.1 形状误差形状误差是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形状由理论正确尺寸或/和参数化方程定义,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对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进行拟合得到。拟合的方法有最小区域法C(切比雪夫法)、最小二乘法G、最小外接法N和最大内切法X等,工程图样或技术文件中的相关符号及说明参见附录A表A.1;如果工程图样上无相应的符号专门规定,获得理想要素位置的拟合方法一般缺省为最小区域法,最小
20、区域判别法参见附录D。注1:最小区域法和最小二乘法根据约束条件不同分为三种情况:无约束(符号为C和G)、实体外约束(符号为CE和GE)和实体内约束(符号为CI和GI)。注2:形状误差值评估时可用的参数有:峰谷参数(T)、峰高参数(P)、谷深参数(V)和均方根参数(Q),其中峰谷参数(T)为缺省的评估参数。示例:图1、图2和图3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圆度图样标注示例及解释。图1中,理想要素位置的获得方法和形状误差值的评估参数均采用了缺省标注,规范要求采用最小区域法拟合确定理想要素的位置,采用峰谷参数T作为评估参数。图2中,符号G表示获得理想要素位置的拟合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形状误差值的评估参数采用了缺
21、省标注,评估参数为峰谷参数T。图3中,符号G表示获得理想要素位置的拟合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符号V表示形状误差值的评估参数为谷深参数。a) 图样标注b) 解释图1 圆度图样标注及解释5GB/T19582017a) 图样标注b) 解释图2 圆度图样标注及解释a) 图样标注b) 解释图3 圆度图样标注及解释7.1.2 形状误差评定的最小区域法最小区域法是指采用切比雪夫法(Chebyshev)对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进行拟合得到理想要素位置的方法,即: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最大距离为最小。采用该理想要素包容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d的包容区域称为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
22、如图4和图5所示。注1:图4表示了不同约束情况下的最小区域法:无约束的最小区域法(C)、实体外约束的最小区域法(CE)和实体内约束的最小区域法(CI)。注2:最小区域的宽度f等于被测要素上最高的峰点到理想要素的距离值(P)与被测要素上最低的谷点到理想要素的距离值(V)之和(T);最小区域的直径d等于被测要素上的点到理想要素的最大距离值的2倍。注3:一般情况下,各形状误差项目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与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提取要素本身决定。a) 无约束(C)b) 实体外约束(CE)c) 实体内约束(CI)图4 不同约束情况下的最小区域法图5 形状误差值为最小包容区域的直径6GB/
23、T195820177.2 方向误差及其评定7.2.1 方向误差方向误差是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对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注:当方向公差值后面带有最大内切()、最小外接()、最小二乘()、最小区域()、贴切()等符号时,表示的是对被测要素的拟合要素的方向公差要求,否则,是指对被测要素本身的方向公差要求。示例:图6是对贴切要素的平行度要求示例及解释。符号表示此规范是对被测要素的拟合要素的方向公差要求,在上表面被测长度范围内,采用贴切法对被测要素的提取要素(或滤波要素)进行拟合得到被测要素的拟合要素(即:贴切要素),对该贴切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A的平行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T19582017 产品 几何 技术规范 GPS 公差 检测 验证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