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23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2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23及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申论)2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 GDP 翻两番。到 2020 年,要再实现 GDP 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要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本世纪头 20 年,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汽车和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家庭。与此相适应,资源消费会进一步增长。以能源为例,初步测算,在考虑大力节约能源、优化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到 2020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要达到 30 亿吨标准煤。仅从满
2、足国内煤炭需求来看,就面临储量不足、生产能力不足、运输能力不足和环境容量不足四大压力。尽管我们可以利用国外资源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但还必须看到,大量进口海外资源,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风险。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进口需求不是可以无限得到满足的,大量进口存在市场和价格风险、运输能力的制约和进口安全保障等问题。 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 23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 1/5,在世界上名列第 121 位,是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利部
3、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中国是个中度缺水的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建设节水型社会,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中国水资源供需达不到平衡,关键在于缺乏对全面节水的管理,要树立全民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价格杠杆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是要创新和建设节水的制度、节水的经济、节水的科学技术和节水的文化。 在中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普遍存在,灌溉用水一般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大多只有 0.4,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由于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中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 103 立方米,而美国是 8 立
4、方米,日本只有 6 立方米。此外,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 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 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据统计,仅北京市一年跑、冒、滴、漏的水就多达 36 万吨。 3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在为期两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中讲到,2004 年与 1990 年相比,全国每万元 GDP 能耗下降了 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 7 亿吨标准煤;火电供电耗煤、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 11.2%、29.6%和 21.9%,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一方面经济增长在相当
5、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产出效率较低,节约潜力很大。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 8 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 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的相近发达国家的 23 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525 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20 个百分点。 4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前几天,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的工作重点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6、我们将围绕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下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温家宝总理 2005 年 6月 30 日在全国建设节约性社会电视讲话会议上指出,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
7、增长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有的产品过分包装,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这样,不仅造成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煤电油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导致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我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
8、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6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有 16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1700 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有 10 个省(区、市)低于 500 立方米严重缺水线。人均耕地只有 1.43 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
9、国规定人均耕地 0.8 亩的警戒线。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为 1.9 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5,人均森林蓄积量为 9.048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的 1/8。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 7.3%。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去年约 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资源、34%的原油依赖进口。今年 18 月,石油净进口量高达 7600 万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 40%。与此同时,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
10、势相当严峻。 7欧洲各国对新能源的开发都十分重视。欧洲的风能发电已经满足 4000 万人的生活需要,丹麦甚至为全国提供了 20%的电力;法国、瑞士的地热发电量 20 年后将占世界的 20%;“白色煤炭”水利,在北欧五国、奥地利深受欢迎;英国、冰岛的潮汐能,预计未来可满足本国 20%30%的能源需求 8根据英国石油(BP)各年发表的世界能源统计年报的研究结果,世界各种化石能源资源的探明储量和按照当时的开采速度计算所得的储采比 R/P 情况大致是:石油不足 50 年,天然气不到 60 年,煤炭约为 240 年。而根据 1992 年世界能源会议的估计,到 2020 年,世界化石燃料资源的供求量按标准
11、油计算如下:世界石油总的资源保有量约 2000 亿吨,累计需求为 1000 亿吨;天然气总的资源保有量约 2200 亿吨,累计需求为680 亿吨;煤炭总的资源保有量约 34000 亿吨,累计需求为 850 亿吨。 9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和土地都是我们的生命线。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发达国家的 1/4,且耕地还在加快减少,第一是生态退耕,第二自然损毁,第三建设用地。城市中每多建一座房子,农村就少用三倍的耕地。 尽管中国土地数量很多,但保障粮食安全还得要靠沿海和中部地区。中国城市化程度即使达到了 50%,也还有六七亿人口在农村,这对社会的安定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土地问题除了粮食安全,还有环境安
12、全、社会安全。如果节奏把握得不好,就会造成农民失地又失业。而如何把握这个节奏,对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来讲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经过 5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大大缓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本适应了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源产量迅速增加。2000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预计为 10.89 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原煤产量 1996 年曾达到 13.97 亿吨,国家对小煤窑进行压产后,2000 年的产量为 9.98 亿吨;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由 1990 年的 1.38 亿吨和 153 亿立方米增加到 200
13、0 年的 1.63 亿吨和 270 亿立方米;发电量由1990 年的 6212 亿千瓦时上升到 2000 年的 13500 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由 1990 年的 1267 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 年的 2400 亿千瓦时。核电从无到有,2000 年核电发电量 164 亿千瓦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生产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源产量的迅速增长,使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总体上趋于缓和。 10当前,我国资源“红灯”已经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重要的资源普遍紧缺。 电力日趋紧张。据国家电监会的监测,2004 年“电荒”席卷 21 个省、市,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缺口达2000 万3000
14、 万千瓦。 水资源相当匮乏。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据资料:我国660 多座城市中,有 2/3 缺水,110 座城市严重缺水。由于缺水,每年工业总产值的损失大约在 2000 亿元;而近几年农业每年缺水(近 33 亿亩土地收成受影响)造成的损失每年在 1500 亿元。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淡水资源量将会越来越少,估计到 2030 年中国将被列入严重缺水国家。 煤炭生产、消费环节浪费严重。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以煤为主,占能源资源总量的 75.2%。据预测,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000 亿吨,如果按照年产 25 亿吨原煤的速度推算还可以供应 80 年。尽管我国有可观的煤炭资源量,但优质
15、资源少,生产、消费环节浪费严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字显示,中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 35%,一些煤矿回采率仅为 15%,有些甚至低至 10%。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 GDP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石油缺口越来越大。据能源专家估计,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为 23 亿吨,仅可供开采14 年左右,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 1/3,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2004 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 1.2 亿吨。由于中国没有完全建立起石油战略储备,缺乏对国际油价的适度缓冲,每年要多支付数十亿美元。据预测,未来 15 年原油供需缺口将逐年加大。 耕地减少。我国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突出,土
16、地资源浪费、农村违法征地现象严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和开发利用比较粗放问题并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透露,近 10 年来,我国净减少耕地上亿亩,去年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1.41 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40%。 11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 33%,比发达国家低 10 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 40%。而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 8 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 25%,比日本高 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525 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
17、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20 个百分点。不久前,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 144 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 133 位。报告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对于支撑“粗放型”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12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激励、产业引导以及严格监管。但在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政策,已经成为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的障碍。 使用小排量轿车,在欧洲国家已蔚然成风,但在我国却受到诸多限制。据了解,目前全国有 60 多个城市出台了限制或变相限制小排量轿车的土政策,例如
18、北京市不准小排量轿车上长安街和二、三环行驶;上海市不准排量小于 1.2 升的车上高架路;浙江省富阳市出租车换型时,政府部门要求新车的排量必须在 2.0 以上。 (分数:100.00)(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资源的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2)作答在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3)字数不多于 1000 字。(分数:50.00)_(2).假设你是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的一名公务员,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国资源情况的报告”。要求:(1)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2)条理清楚,语言通畅。(3)作答在
19、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4)字数不多于 1500 字。(分数:50.00)_国家公务员(申论)2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 GDP 翻两番。到 2020 年,要再实现 GDP 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要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本世纪头 20 年,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汽车和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家庭。与此相适应,资源消费会进一步增长。以能源为例,初步测算,在考虑大力节约能源、优
20、化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到 2020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要达到 30 亿吨标准煤。仅从满足国内煤炭需求来看,就面临储量不足、生产能力不足、运输能力不足和环境容量不足四大压力。尽管我们可以利用国外资源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但还必须看到,大量进口海外资源,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风险。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进口需求不是可以无限得到满足的,大量进口存在市场和价格风险、运输能力的制约和进口安全保障等问题。 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 23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
21、 1/5,在世界上名列第 121 位,是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中国是个中度缺水的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建设节水型社会,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中国水资源供需达不到平衡,关键在于缺乏对全面节水的管理,要树立全民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价格杠杆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是要创新和建设节水的制度、节水的经济、节水的科学技术和节水的文化。 在中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普遍存在,灌溉用水一般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大多只有 0.4,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国家公务员 申论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