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二)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二)及答案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_。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C.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D.实践高于认识(分数:2.00)A.B.C.D.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是_。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C.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原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分数:2.00)A.B.C.D.3.有
2、专家指出,发展危险性非常高的载人航天飞行器根本没有必要。但事实上太空竞争不仅没有止步,反而更趋激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_。 A.危险和安全是对立统一的 B.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C.人们的意识受世界观的影响 D.人们的认识要不断深化、发展(分数:2.00)A.B.C.D.4.有人指出: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_。 A.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 B.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
3、观差别性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致的反映 D.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分数:2.00)A.B.C.D.5.在人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_。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分数:2.00)A.B.C.D.6.俗话说“稳如泰山”,这种看法忽视了_。 A.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 D.运动是相对的(分数:2.00)A.B.C.D.7.赫拉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4、”。这句话包含的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哲学观点有_。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物质是永恒运动的 D.宇宙中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分数:2.00)A.B.C.D.8.有一首诗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中蕴涵的哲理是_。 A.事物的发展需要矛盾 B.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达到质变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分数:2.00)A.B.C.D.9.“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_。 A.感性认识和理生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
5、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分数:2.00)A.B.C.D.10.“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_。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能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分数:2.00)A.B.C.D.11.“知行兼重”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_。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分数:2.00)A.B.C.D.12.20
6、 世纪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翻越昆仑山,穿越唐古拉,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上,今天已腾跃起一条钢铁巨龙。这表明_。 A.自然界完全打上了人的烙印 B.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所不能的 C.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无能为力 D.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分数:2.00)A.B.C.D.13.拔苗助长往往事与愿违,而庖丁解牛则往往事半功倍。这表明拔苗助长_。 A.夸大了客观环境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数:2.00)A.B.C.D.14.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的是_。 A.事物的发展是天定的 B.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单一的(分数:2.00)A.B.C.D.15.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就是_。 A.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B.决定与被决定,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分数:2.00)A.B.C.D.16.当前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不但源于产业结构、贸易政策等经济因素,也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息息相关。这反映了_。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C.事物的性质是
8、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结构变化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分数:2.00)A.B.C.D.17.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就告诉我们_。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分数:2.00)A.B.C.D.1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_。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
9、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分数:2.00)A.B.C.D.19.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_。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分数:2.00)A.B.C.D.20.“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_。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
10、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分数:2.00)A.B.C.D.21.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其哲学依据是_。 A.意识决定物质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分数:2.00)A.B.C.D.22.近年来,“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防线失守告诉我们,光整治企业这一只手,巴掌是拍不响的,在监管方面,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攻关。这表明_。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C.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1、分数:2.00)A.B.C.D.2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_。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分数:2.00)A.B.C.D.24.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_。 A.社会生产方式 B.领导人的水平 C.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D.国际环境(分数:2.00)A.B.C.D.25.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的是_。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C.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D.自然界因人而存在(分数:2.00)A.B.C.D.26.
12、人的本质是_。 A.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活动 D.由个人自己的选择决定的(分数:2.00)A.B.C.D.27.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_。 A.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B.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C.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分数:2.00)A.B.C.D.28.“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_。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
13、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数:2.00)A.B.C.D.29.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必须传承好江苏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培育与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_。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分数:2.00)A.B.C.D.30.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_。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
14、,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分数:2.00)A.B.C.D.31.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深切缅怀了邓小平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邓小平同志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也赢得了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这主要体现了_。 A.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B.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C.伟人的个人活动不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分数:2.00)
15、A.B.C.D.3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_。 A.个人价值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价值的自我创造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分数:2.00)A.B.C.D.3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_。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 D.国家政权(分数:2.00)A.B.C.D.34.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_。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16、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分数:2.00)A.B.C.D.3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_。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分数:2.00)A.B.C.D.3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_。 A.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 B.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到 30 年代前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时期(分数:2.00)A.B.C.D.37.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是_。 A.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 B.E 卢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提出 C.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产生(分数:2.00)A.B.C.D.38.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是_。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分数:2.00)A.B.C.D.39.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_。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分数:2.00)A.B.C.D.40.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是_。 A.建立共产党 B.分清敌我友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18、.开展武装斗争(分数:2.00)A.B.C.D.41.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_。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分数:2.00)A.B.C.D.4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_。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分数:2.00)A.B.C.D.43.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的文章是_。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本本主义(
19、分数:2.00)A.B.C.D.44.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是_。 A.两个中国之命运 B.愚公移山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分数:2.00)A.B.C.D.45.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是_。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党的六大(分数:2.00)A.B.C.D.46.“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也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_。 A.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B.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理论联系
20、实际的优良作风 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分数:2.00)A.B.C.D.47.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分数:2.00)A.B.C.D.48.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根本条件是_。 A.生产力高度发达 B.坚持和完善公有制 C.实行按劳分配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分数:2.00)A.B.C.D.49.最早从组织上确立党领导军队原则的重要事件是_。 A.南昌起义 B.三湾改编 C.秋收起义 D.古田会议(分数:2.00)A.B.C.D.50.毛泽东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21、思想的著作是_。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矛盾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数:2.00)A.B.C.D.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_。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C.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D.实践高于认识(分数:2.00)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A、C 项是明显错误的,因为认识可能落后于实践,但也
22、可能超越、优先于实践,作为实践的先导。B 项也是错误的,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类似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故选 D。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是_。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C.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原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分数:2.00)A.B. C.D.解析: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故选 B。3.有专家指出,发展危险性非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公共 基础知识 政治 基础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