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试卷 7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分数: 2.00) A.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C.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 D.规律是事物的应然联系 2.下面各选项反映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有 ( )。(分数: 2.00) A.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会影响人类的 健康 B.欧债危机的蔓延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C.在一定生产力发展
2、水平上,人口条件影响社会发展 D.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会引起地震 3.以下成语、典故和诗句中,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分数: 2.00) A.刻舟求剑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分数: 2.00)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 问题 5.下列成语或俗语体现出同一哲学原理的是 ( )。(分数: 2.00) A.按图索骥 B.画饼充饥 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D.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6.碘是人体
3、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做事情要掌握分寸 B.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7.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 难题,这表明电脑 ( )。(分数: 2.00) A.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B.具有思维的属性 C.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 D.可以完全取代人脑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人唯心主义;而
4、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分数:2.00) A.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D.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9.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 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 )。(分数: 2.00) A.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B.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C.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 )。(分数:
5、2.00) A.认识主体 B.认识客体 C.认识工具 D.认识领域 11.下列有关物质和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客 观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世界是运动着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着、发展着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运动具有相对性 12.坚持不同的观点,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这表明 ( )。(分数: 2.00) A.意识正确与否受主观因素影响 B.不同性质的意识起不同的作用 C.意识对客观事物有时起决定作用 D.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13.以下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等产生影响的是 ( )。(分数: 2.00) A.东南之人食
6、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 B.东辣西酸,南甜北咸 C.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4.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一些高校把科研重点放在解决农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 )。(分数: 2.00) A.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供了新的课题 B.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 C.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D.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水平 15.判断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的总体状况,应坚持方法是 ( )。(分数: 2.00) A.用一些事例来立 论 B.从整体上掌握事实 C.普遍联系才是
7、判断一切事物的基本依据 D.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世界观、方法论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全面统治下建立起延安革命根据地,实现了局部执政。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状况表明 ( )。(分数: 2.00) A.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尚未发生质变 B.事物的发展处于质变阶段,但只是出现了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但出现了局部性部分质变 D.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但出现了阶段性部分质变 17.“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B.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
8、作用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18.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消费 )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我国政府必须依据经济发展实情作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体现了 ( )。(分数: 2.00) A.事物是普遍 联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矛盾的特点也不同 D.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19.下列对国家权力的理解,正确的有 ( )。(分数: 2.00) A.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B
9、.国家权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级力量 C.国家权力是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 D.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特征 20.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分数: 2.00) A.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 21.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致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 )。(分数: 2.00) A.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B.价值观对
10、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2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 )。(分数: 2.00) A.现象与本质 B.原因 与结果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可能性与现实性 23.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 )。(分数: 2.00)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D.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 24.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
11、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分数: 2.00) A.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C.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科学体系 D.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25.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6.下列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说法有 ( )。(分数: 2.00) A
12、.政党是超阶级的政治团体 B.阶级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C.任何政党都重视争取群众的支持 D.政党无所谓组织结构 27.“遇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话题一度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中国卫生部还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从技术层面提供“如何扶”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多公众主要从道德层面讨论“应该不应该扶”,从法律层面讨论“扶起后如果受到诬陷能否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许多人表示,老人跌倒后不去扶的行为并不仅仅意味着道德水平的下降,可能还反映出法制对道德行为的支撑力度不够。该材料反映了 ( )。(分数: 2.00) A.基于视角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B.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多元的,呈现出复杂性
13、C.外因和内因同等重要 D.外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条件 28.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分数: 2.00)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29.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 标。如果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 GDP 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 GDP”,而是“黑色 GDP”了。这说明 ( )。(分数: 2.00) A.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
14、系 B.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30.下列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的是 ( )。(分数: 2.00) A.只有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事业单 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试卷 7 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分数: 2.00) A.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所
15、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C.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 D.规律是事物的应然联系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据此可知,本题应选 ABC。 2.下面各选项反映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有 ( )。(分数: 2.00) A.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B.欧债危机的蔓延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C.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人口条件影响社会发展 D.地下水异常
16、、气象异常会引起地震 解析: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选项 ABC均反映了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选项 D 中,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是地震的表现,并非引起地震的原因,故应排除。 3.以下成语、典故和诗句中,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分数: 2.00) A.刻舟求剑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解析:解析: A 项“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B 项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C、 D 两项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 4.哲学基本问
17、题的内容包括 ( )。(分数: 2.00) A.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解析: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 C、D 项。 5.下列成语或俗语体现出同一哲学原理的是 ( )。(分数: 2.00) A.按图索骥 B.画饼充饥 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D.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解析:解析: A 项,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B 项,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 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C 项,劈柴不照
18、纹,累死劈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D 项,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故答案为 CD。 6.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做事情要掌握分寸 B.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解析:解析:统一加碘 导致“补碘”过量的现象,体现了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不同地区根据
19、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B、 D 项无关。故本题选 AC。 7.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难题,这表明电脑 ( )。(分数: 2.00) A.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B.具有思维的属性 C.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 D.可以完全取代人脑 解析:解析:电脑是人工智能的一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程度不断提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出现思维演化的征兆。但是,人工智能并不
20、等同于人的思维,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一定程度地赋予机器的结果,是受人类思维支配和操纵的,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的思维,也更不可能超越和统治人的思维。故本题选 AC。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人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 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分数:2.00) A.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D.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1、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 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项正确。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 B 项正确。 C、 D 项为无关选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事业单位 公共 基础知识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