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试卷 5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分数: 2.00)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马 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 B.人权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
2、的理论基础 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相对的 D.本质和现象不是对立的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4.实际工作生活中,凡事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是 ( )。(分数:2.00)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 理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D.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5.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
3、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分数: 2.00)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分数: 2.00) A.量变是质变的必 要准备 B.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C.现象和本质是同一的 D.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7.“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 )。(分数: 2.00)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8.实践的共
4、同性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为 ( )。(分数: 2.00) A.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B.尝试性、探索性和学习性 C.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和科学实验 D.客观性、目的性和探索性 9.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 1 元,可带动相关行 业增收 4 3 元;每增加 1 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 7 个人就业。这体现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是多种多样的 10.“飞矢不动”这一观点是指 ( )。(分数: 2.00) A.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 D.绝对静止 11.以下名句揭示的哲学道理
5、不同的是 ( )。(分数: 2.00) A.“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与“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 D.“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与“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1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 ( )。(分数: 2.00)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诡辩主义观点 D.经验主义观点 13.下列与“滴水穿石”蕴含相同的哲学寓意的是 ( )。(分数: 2.00)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吐故
6、纳新 D.望梅止渴 14.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分 数: 2.00) A.有无绝对真理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1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 ( )。(分数: 2.00)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16.唯物辩证法认为,交通工具与汽车、火车、轮船等的关系是 ( )。(分数: 2.00)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 和现象的关系 C.内容和形
7、式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7.下列哪一选项所体现出的哲学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 ?( )(分数: 2.00)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8.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 ( )的标准。(分数: 2.00)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世界观和 方法论 19.宋代大诗人苏轼曾作琴诗,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其中
8、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分数: 2.00) A.事物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B.事物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C.事物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D.事物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20.“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这一观点,属于 ( )。(分数: 2.00)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1.下列诗句中,体现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 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一哲学理论的是 ( )。(分数: 2.00)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宋代诗人陆游
9、在一首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分数: 2.00)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23.当前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体现的哲学 道理是 ( )。(分数: 2.00)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双方可以依据一定条件转化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D.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4.“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
10、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分数: 2.00) A. B. C. D. 25.“把握火候”“注意分寸”“适可而止”强调在实践中应把握 ( )。(分数: 2.00) A.适度原则 B.重点论原则 C.两点论原则 D.永恒发展原则 2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 )。(分数: 2.00)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11、是 ( )。(分数: 2.00)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体现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属于相对主义 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8.我们通过眼、耳、口、鼻、舌等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分数: 2.00)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29.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 ( )占主体地位。(分数: 2.00) A.劳动力 B.生 产工具 C.劳动资料
12、 D.劳动对象 30.下列选项中体现出了同一哲学道理,除了 ( )。(分数: 2.00) A.对症下药 B.与时偕行 C.见风使舵 D.入乡随俗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试卷 5 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分数: 2.00)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 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13、建筑规律的制约 解析: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们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故本题选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 B.人权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相对的 D.本质和现 象不是对立的 解析:解析: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故 B 项说法错误。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故 C 项说法错误。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
14、二者存在原则的界限,不能混同。故 D 项说法错误。本题选 A。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坐地 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在周长四万千米即八万里的赤道上,随着地球的自转,人一天相当于行进了八万里,在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天体。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随着地球的自转,在赤道上看到的日月星辰数目最多。而人们在地球上,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这反映了运动
15、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故本题选 D。 4.实际工作生活中,凡事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是 ( )。(分数:2.00)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现象和本质的 辩证关系原理 D.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析: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因此,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本题正确答案为 B。 5.关于“学习
16、”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 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分数: 2.00)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解析:前一种观点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此种观点片面强调实践。后一种观点“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本题选 B。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分数: 2.0
17、0)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实践对认识有决 定作用 C.现象和本质是同一的 D.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解析:解析:“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意思是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这说明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故本题选 D。 7.“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 )。(分数: 2.00)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解析:解析:“激变论”认为不存在量变,事物总是从一个质态一下子就变为另一个质态。事物只有在一定量的累积上才会发生质变,而“激变论”将量变与质变割裂开来 。故本题选 A。 8.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具体
18、体现为 ( )。(分数: 2.00) A.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B.尝试性、探索性和学习性 C.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和科学实验 D.客观性、目的性和探索性 解析:解析: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是: (1)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 (2)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 (3)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本题正确答案为 A。 9.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 1 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 4 3 元;每增加 1 个就业 岗位,可间接带动 7 个人就业。这体现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事业单位 公共 基础知识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