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1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1及答案解析.doc(8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11 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选词填空 (总题数: 5,分数: 5.00) 1.在生态园林中漫步,您可 _独特的园林美景、感悟禅意的精深微妙、 _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也可 _高僧讲禅。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欣赏 体会 倾听 B观看 感受 谛听 C赏看 领会 细听 D观赏 体验 聆听 (分数: 1.00) A. B. C. D. 2.网络公关的出现虽然只有几年,但占公关市场业务的 _已达 6.3%。一批不良网络公关公司组织了庞大的“网
2、络水军”队伍, _诽谤竞争对手、制造事端敲诈勒索、炒作恶俗形象败坏社会风气,网络公关行为亟待 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比例 恶意 纠正 B比重 造谣 规范 C份额 肆意 解决 D分量 中伤 统一 (分数: 1.00) A. B. C. D. 3.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 _,使人理智;艺 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 _;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 _。人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真实 感情 真诚 B真理 情趣 忠诚 C感悟 爱心 坦诚
3、 D理性 情感 虔诚 (分数: 1.00) A. B. C. D. 4.“受贿是为了发展经济”,这种 _的说法,只是贪官现原形后,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而使用的一种伎俩,是一种 _的托词,一种寻找“救命稻草”的掩耳盗铃的无奈之举。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知廉耻 穷途末路 B厚颜无耻 黔驴技穷 C恬不知耻 江郎才尽 D卑鄙无耻 走投无路 (分数: 1.00) A. B. C. D. 5.每个人都有对前路感到 _的时刻,周遭骤而变得晦暗灰沉,人就畏缩起来, _着不敢踏前一步。然而,当心灯渐亮,一切又回复正常了,乐观与自信的性情再度发挥鞭策作用,还仿佛有一首伴行曲, _着前瞻的
4、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茫然 迟疑 鼓舞 B迷惘 犹豫 鼓动 C惶 然 踌躇 鼓励 D渺茫 踯躅 激荡 (分数: 1.00) A. B. C. D. 三、语句表达 (总题数: 5,分数: 5.00)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C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曲靖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分数: 1.00
5、) A. B. C. D.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B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C有关部门对公交公司调整运行线路的要求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D上海申花、上海国际将分别迎战深圳健力宝和天津康师傅 (分数: 1.00) A. B. C. D.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对于这种侵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商场负责人拒不认错,于是几位顾 客只好状告法院,以求公正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
6、暖 C新华社发布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D刘涌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 7项罪名被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处死刑。据悉,对刑事案件启动再审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的首次 (分数: 1.00) A. B. C. D.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 ,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B截至目前,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 22亿多元,改造和新建了 9508 所希望小学,使300 多万名学生走进新校舍 C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
7、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D选美赛场里,活跃着一群“星探”,他们肩负着为一些知名的服装模特公司从参赛选手中挑选签约模特的任务 (分数: 1.00) A. B. C. D. 10.下列各句中,表达最为得体的一句是 ( )。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分数: 1.00) A. B. C. D. 四、阅读理解 (总题数:
8、 10,分数: 7.50) 11.在教育领域,有个路人皆知的道理,即无论采用笔试的形式还是其他手段,都无法预先衡量一个人在一份既定事业中是否会成功。当然,有些测试确实可以衡量一个人具备的具 体技能,但是,这些考试却无法表明,拥有这些有限技能的人具备做好正在申请的工作的能力。知道如何熟练地打字并不能使此人成为一名优秀的秘书或作家,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使用工具也不会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手工艺人。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教育和一个人未来的事业没有关系 B考试能够测量一个人的工作技能 C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不能仅仅依靠教育的作用 D教育领域中的测查手段不能全面测查一个人的能力 (分数
9、: 0.50) A. B. C. D. 12.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扶持,社会力量筹集 资金,以安置大龄就业困难群体为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服务类岗位。以“ 4050”人员为主的“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群体,他们在下岗中经历了自我同一性的解构,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然而,在文明乘车监督员这个公益性岗位中,他们逐渐地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在新的社会角色扮演中获得了新的群体归属、新的自我价值,在自我意义的追寻中,重新建构了自我,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这段话主要强调 ( )。 A公益性岗位的定义 B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自我重塑 C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D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的 自
10、我认同与重塑 (分数: 0.50) 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 ,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两周后受感染区域的上皮细胞重新出现或修复。流感病毒偶尔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通常为一两天,短者仅数小时。 流感有不同的类型。单纯型流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杀伤力不大;第二种是流感病毒性肺炎,少部分病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甲】累及肺实质,引起肺炎,很多患病者会在 5-10 日内发
11、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第三种是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及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征候,病死率高。 1918 1919 年发生的那次流感属于第二类,因而死亡人数极多。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而且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这也是它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流感流行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每次引起大流行都会发生变异而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外,与我们过去和现 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另一方面,每次流感流行都与人们轻视这种疾病和没有做好隔离有关。同时流感流行具有【乙】突袭的特点,颇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12、”的意味,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往往突然【丙】,迅速传播开,危及面广,因而容易造成较大伤害。 而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流感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卫功能,致使致病细菌乘虚而入,并在局部聚积,引起感染。很多人都是 从流感开始,继发肺炎,最后导致死亡。 当然,患过流感和未患过流感的人产生的免疫力不同。一般而言,尽管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但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分数: 1.50)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 3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3、 ( )。(分数: 0.50) A.漫延 隐蔽 爆发 B.蔓延 隐蔽 暴发 C.蔓延 隐秘 爆发 D.漫延 隐秘 暴发 (2).对第 1 段划线句子中“复制”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分数: 0.50) A.流感病毒具有再生能力 B.流感病毒可以 产生相同的病毒 C.流感病毒可以使纤毛柱状上皮生长 D.流感病毒可以感染更多的上皮细胞 (3).根据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0.50) A.由病毒侵入呼吸道而引起的流感,两周内就可好转 B.胃肠型流感的致病病毒生命力很强,所以病死率高 C.因 1918-1919 年那次流感而死亡的人,多数死于肺炎 D.如果流感引起了并发症,
14、则患者的死亡率极高 13.普世价值之观念,其实早已植根于中国古代“道通为一”“天下大同”的思想之中,而在西学东渐之时,普世价值之观念亦早已随风而人。 2010 年的中国 哲学,出现了不少探讨普世价值的文章,而这些探讨普世价值的文章,颇多对普世价值的诘难。但是,国内哲学界对普世价值的探讨,有意或无意地,都有着某种与权力合谋的倾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 A普世价值是存在于中西方哲学界的一个共通的哲学命题 B 2010 年中国哲学关于普世价值的探讨所存在的问题 C中国哲学界对普世价值的探讨着重于对普世价值的诘难 D中国哲学界对普世价值颇多诘难的原因是对权力的屈从 (分数: 0.50) A.
15、B. C. D. 14.国内的杂志面临同样的问题:正文字体相对选择性较 大,但标题字体个性化不足。“标题字体的视觉设计重要性可以占到 85%,个性化才不容易引起审美疲劳。”丁一说,中国需要更多的人设计更多的字体,如果最好看的中文字体来自日本,这将是国人的遗憾。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 A中国杂志的标题字体缺乏个性化 B中国缺乏设计字体的人才 C日本设计的中文字体比中国设计的中文字体更具个性化色彩 D中国应该对中文字体设计加以重视和关注 (分数: 0.50) A. B. C. D. 15.如果说,清末文人们的失落造成其倡导革新而追求“现代”的话,那么,中 国文人“传统”思想骨子里的抗
16、争的确在一直压抑并释放。显然,无论继承或变革中国音乐教育,都必须在传统文化里寻找支持;他们也认识到只有依赖于“传统”,自身的“现代”才能够正统,才能够为中国固有的价值观所肯定。他们对于从西方而来的“现代”的接受在心理上是矛盾的,当猛然发现自己出现身份认同危机时,标榜自身的“传统”质地似乎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 A“传统”对“现代”的发展有正本清源之作用 B中国文人对“传统”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想抗争,又不得不继承 C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传统” D中 国文人对西方文明的接受是矛盾的 (分数: 0.50) 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把诗经中的
17、战争题材诗篇同伊利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 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一波一波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显示出尖锐性,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直到亚历山大远征东方,这 股力量才得以彻底释放。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
18、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掠夺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从社会控制角度而论,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 极端之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所以,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
19、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伊利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历代诗人们对这次战争倍加颂 扬和夸张,并将之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诗经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需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明显。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
20、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因此,诗经反映了一个特征: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 又是杰出的战士。“荷马史诗”中的伟大英雄却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东方式”的仁厚德性。在战争场面描述上,由于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场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
21、”与“恶” 的对抗 (或者说“东方式”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抗 )。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分数: 2.00)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 0.50) A.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具有不同的尚武精神 B.古希腊所崇尚的平等与现代人崇尚的平等是相同的 C.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诗经则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 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比古希腊民族成功 (2).对首段划线的 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 0.50) A.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
22、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B.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着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 C.一个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对其战争题材的作品有影响 D.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3).在作者看来,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的战争审美旨趣存在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 )。(分数: 0.50) A.汉民族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追求和谐宁静的生活境界,战争只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手段;古希腊民族生存空间狭小,战争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也是保持独 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B.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古希腊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 C.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又是杰出的战士;古希腊的伟大英雄却个个强悍残忍、
23、好狠斗勇、野性十足 D.汉民族具有道德理性节制,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古希腊民族对战争进行无理性节制的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 (4).这篇文章意在 ( )。(分数: 0.50) A.通过对比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赞美汉民族的尚武精神 B.谴责战争的残酷,表达对人民的同情 C.论述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 迥然相异 D.通过对比诗经中的战争题材与伊利亚特,阐述东西方战争审美倾向的差异 16.虽然,“网络遗嘱”一再表示自己采用了类似于“网银”的加密技术,但是你看完以下免责声明 “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
24、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窜改等,网络遗嘱免责”后,你还敢将人生秘密全部交予一家网络公司保管吗 ?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 A“网络遗嘱”和现实中的遗嘱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B“网络遗嘱”尽管采用了加密技术 ,但依然不可靠 C“网络遗嘱”本质上是一些网站营利的噱头 D“网络遗嘱”的免责声明属于格式合同 (分数: 0.50) A. B. C. D. 17.托尔斯泰是史诗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莎士比亚之后最具戏剧气质的人。这两位作家是对立的。托尔斯泰沉迷于理性和事实,陀思妥耶夫斯基蔑视理性主义,热爱悖论。托尔斯泰像一个站立在大地上的巨人,唤起真实、可见的整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上海 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 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