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 T 10466.9-1993 生产 质量指南.pdf
《SJ T 10466.9-1993 生产 质量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J T 10466.9-1993 生产 质量指南.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Si li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 /T 10466.1一10466.13-93电子行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标准1993-12-13发布1994-06-01实a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生产(工艺准备)质量指南Guidelines for quality in productionSJ/T 10466.9-93(prosess preparafion)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在投产前,对工艺准备质量的内容、要求、组织与程序。本标准所描述的内容是对GB/T 1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求指南相应要素的展开。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产品企事业单位在产
2、品转人批量生产前(包括间断性生产和转厂生产)的工艺准备质量。引用标准GB 4091. 1常规控制图总则GB/T 6583-ISO 8402质量术语GB/T 19004-ISO 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求指南SJ 207. 1.4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SJ/T 10320工艺文件格式SJ/T 10324工艺文件的成套性SJ/T 10466.11产品验证控制指南SJ/T 10466.8采购质量控制指南术语本标准采用GB 6583-ISO 8402中的术语和下列定义。3.1工序控制process control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工序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设备、器材、方法和环境等
3、主导因素处于受控状态。3.2功能特性functional performance产品定量的性能,使用或后勤保证参数及相应的容差。一般指产品的技术参数和可靠性、稳定性、可维修性、电磁兼容性、安全性经济性等。3.3机械S程能力指数( 11,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apacity index设备、仪器、仪表、卡、模、量具、标准样板等工艺装备的正确度满足被加工件(或被测量件)质量特性的能力。3.4 1程能力指数( C,)engineering capacity index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3-12-17批准一104一1994-06-01实施SJ/T 10466
4、.9-93生产工序满足被加工件质量特性的能力3.5产品参数的不良品率( Pa ) probability non-conforming of product-parameters产品某参数超过规定公差限时,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概率。3.6工序产品的不良品率(P;) probability non-conforming of process product-parameters工序产品部分参数超过规定公差限时,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概率。3.7合格品的不良品率(P ) probability non-conforming of qualified product-parameters合格成品在试验或使
5、用过程中,当环境的变化,参数发生漂移,部分参数超出规定公差限时.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概率。受控生产的策划生产作业策划应能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生产。4.1技术文件的控制生产现场的设计、工艺、质量检验等技术文件应制定周期检定计划。4.1.1设计文件的控制4.1.1.1设计文件应符合SJ 207. 1-207. 4的规定。4.1-1.2设计文件应经有关部门会签。4.1.2工艺文件的控制4.1.2.1工艺文件的成套性应符合SJ/T 10324的规定。4.1.2.2工艺文件的格式应符合SJ/T 1032。的规定。4.1.2.3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能满足生产定型和批量生产的需要
6、,并经过有关部门的会签。4.1.2.4制定工艺标准体系(需要时)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建立和完善工艺标准体系。a,工艺基础标准工艺术语标准、工艺符号代号标准、工艺分类编码标准、工艺文件标准和工艺参数标准等b.工艺技术标准工艺方法技术标准、工艺装备技术标准、工艺材料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条件标准、工艺试验与检测标准、工艺安全和卫生技术标准等。c.工艺管理标准生产工艺准备管理标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标准、工艺情报资料管理标准、工艺研究与开发管理标准、工艺成果管理标准、工艺文件管理标准、工艺装备管理标准、工艺定额管理标准、工艺质量评审标准和其他工艺管理标准等。4.1.2.5工艺图纸和工艺文件应完成标准化
7、审查,达到工艺操作方法标准化、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备通用化。工装系数和标准化系数能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工艺文件的生产性审查已经完成,产品的工艺能指导生产,生产定型时,没有遗留攻关性技术质量问题,遗留的一般问题已经采取了措施,不会在生产中因工艺技术问题而停产。具体标志是a.工序划分、加工方法的选择要经济合理,生产现场工艺布局按批量生产的要求,符合工序的性质和加工程序。b.根据设计给出各道工序的工艺流程图,对设备、仪器、仪表、卡、模、量具、标准样板等工艺装备的制造、检测能力即A1,值进行定期测量,给出从P值一览表根据III,的变化情况,安排工艺装备的维修计量周期,给出工艺装备工作介质及计算机软件
8、周期检定计划。c.根据设计给出的工艺流程图,对各道工序的工程能力指数C:进行测量,给出C值一一105一SJ/T 10466.9-93览表。同时给出工序不良品率尸一览表。d根据设计给出的工艺流程图,编制各道工序的工艺规程,根据M值和Cvi值的大小及观感特性缺陷分级规范应确定质量控制方法。e.对关键工序及重要工序,还应编制出作业指导书,对关键特性及重要特性要进行工序产品参数工序能力指数Crrz,的分析。根据各特性C、,值、MCP值大小及观感特性缺陷分级规范和产品的复杂程度应确定质量控制方法、检验点和检验周期。关键、重要工序及其特性在工艺文件和工艺图纸上应有明确的标识。f.工艺规程应通过书面标准、图
9、片和(或)实物样品对观感特性缺陷分级和其他必要的问题给予规定.B.给出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及成品的不良品率指标分配一览表,并进行设计及质量会签。4.1.26按工艺试制计划进行分级、分阶段的工艺质量评审,工艺图纸和工艺文件应符合企业标准规定,管理制度应健全,并能保证生产过程对技术状态的控制。4.1.3质量检验文件的控制4.1.3.1检验文件的成套性应符合SJ/T 10324的规定。4.1.3.2检验文件的格式应符合工艺文件格式SJ/T 10320的规定。4.1.3.3检验文件的编制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并经有关部门会签。4.2人员配备的控制4.2.1根据工艺规程、工时定额及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应配备
10、足够数量的操作人员及检验人员,以适应批生产技术水平的要求。4.2.2操作人员、检验人员、计量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均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43生产作业计划及批次管理4.3.1根据季度计划、订货合同、物资准备、车间生产能力及工序成品率编制生产作业计划。4.3.2根据工时定额,车间应按各工序生产周期组织生产,并应按生产周期控制产品的流动,力求均衡生产。4.3.3批次管理的控制4.3.3,产品生产过程中(从毛坯投料,加工、装配至成品验收的所有工序)应有能满足存放产品的货架、容器。4.3-3.2不同图号、不同版次、不同炉号的产品应有不同的标识。关键件、重要件在产品或质量文件上应有不同
11、的标识.4.3-3.3移交零组件时,应按批次,证、物相符,手续完整,具有可追踪性。4.3. 3.4工作台、原始凭证及台帐(微机统计台帐)的准备应满足批次管理的要求。4.3.3.5产品在加工工序间的周转与运输应备有安全可靠的贮运器具。关键件、重要件的周转存放,应放置在带有特殊标记的贮运器具上。4.4外购器材的控制4.4.1按SJ/T 10466.8进行采购,并应在质量、数量、交货期方面保证批生产的需要。4.4.2外购器材入厂复验、筛选、检测应制定完善的程序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备好测试、试验设备和工作环境。4.4.3库房存放的环境条件应满足外购器材产品标准的要求。外购器材的存放应有足够的货架、容器,
12、并有数量及质量标识,账、物、卡相符,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一106一s.l/T 10466.9-934.4.4新器材或合格器材供应单位扩点时,应严格执行外购器材的质量认定程序。4.4.5代用器材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4.5工艺装备的控制4.5.1设备、仪器、仪表及卡、模、量具和标准样板等工艺装备应按批量生产需要配备齐全,并能满足需要。4.5.2对设备、仪器、仪表及卡、模、量具和标准样板等工艺装备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应进行验证,同时给出参数的Mc,值。4.5.3根据Mcp值变化情况及产品加工公差要求,编制设备、仪器、仪表及卡、模、量具和标准样板等工艺装备的维修计划及周期检定计划,按计划开展周期检
13、定和维修,并有检定结果标识。4. 5.4应对生产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和周期检定,确保其达到工艺规范的要求,并有检定结果标识。4.5.5对具有微处理器(CPU)的自动化系统,应备有计算机软件检查程序,且应进行定期检查和妥善保管。对控制结果的正确性应进行定期复核。4.6生产设施及环境的控制房屋建筑、通风、采暖、采光、动力、照明、给水、排水、明沟、暗沟、地下工程、道路、门窗和环境卫生等,应能满足工艺安全和文明生产的要求。4.了工序质量审核4.7.1工序质量审核的方法按生产作业顺序,在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部位,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工艺装备、器材、加工方法、环境及检测手段等因素的受控
14、状态进行检查,对工序产品参数C、。值及观感特性进行验证。4.7.2工序质量审核的程序4.7.2.1明确审核目的,选择审核第i道工序,编制审核计划。4. 7.2.2拟制审核方案,确定工序产品功能特性及观感特性的审核内容。4.7.2.3备好审核用计算机、质量控制图表软件、XR, SR , CPKR、相关回归分析软件、工序产品参数标准、观感特性分级规范等(工序产品参数能力统计表参见附录D)o4.7.2.4组织审核小组工序质量审核应由相应的专职人员和有关人员组成。可分班组、车间、厂级和上级主管部门四级。4.7.2.5按抽样方案抽取样品,对样品进行下述测量与检验:a.按工序产品参数标准进行测量:b.按工
15、序产品观感缺陷分级规范进行检验。4.7.2.6数据处理与分析a.参考附录D和附录E求出第R个参数的XR, ER , KR , SR , CPKR;参考附录C求出PR,工序不良品率P, -习尸,;参考附录B求出工序能力指数CPSR一1b.比较n个参数各PR值的大小,分析各PR值与工序人、机、料、法、环(4MlE)的相关性和与成品试验对应参数的相关性,并应用假设检验等方法对工序产品的参数水平进行评估。二对于非计量特性,则按工序产品观感缺陷分级规范,计算观感特性的缺陷水平。4. 7. 2.7编写审核报告,根据缺陷和偏差情况,提出对工序产品返工、返修、筛选或提出对工一107一SJ/T 10466. 9
16、-93艺过程控制规范和工序质量控制规范的纠正措施或建议。4.7.2.8对整改后的工序产品质盈进行复检或复验,评价工序产品质量审核的效果。4.8生产线的质量审核根据工艺流程图,按成品规范或工序产品参数内控要求,对生产线各工序进行验证,对产品质量有明显影响的工序进行必要的控制,以保证工序产品的质量特性符合成品质量规范。4.8.,工序产品质量审核按4.7条规定进行。4.8.2给出经验证后的各道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C,工序不良品率P;,工序良品率D一览表。4.8.3按式(MV (2)计算生产线总不良品率A及总良品率D,总工程能力指数C-根据A,参考附录B查得。A=1-D。(1)D=门D,(2)了,IJ式
17、中:,为工序总数4.8.4各工序工艺试验的验证、各类成品试验及其各试验阶段的验证,按SJ/T 10466. 11第s章和第6章规定进行。4.8.5应用正交、相关、回归等分析方法,求出工艺控制参数、工序检验规范与最终产品检验规范的关系.4.9工序检验和成品检验应对所有工序的检验和最终检验制定出计划,并作出明确的规定。4.10改进生产质量和工序能力的新方法。4.10.1利用计算机由统计质量控制(SQC)管理过渡到统计因素质量控制(SPC)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要求前提下,为使工序实际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企业应备有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参见附录F),4.10.2开展PPM管理将系统的总工程不良品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J 10466.9 1993 生产 质量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