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及答案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及答案解析(总分:62.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50)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中,收集资料的工作具体包括( )。A制订计划,对整个过程进行安排B原始资料的整理、清理、核实、查对,使其条理化、系统化C根据计划取得可靠、完整的资料,同时要注重资料的真实性D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计算有关的指标和数据(分数:1.00)A.B.C.D.2.以下不属于计数资料特征的是( )。A没有度量衡单位 B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C多为间断性资料 D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分数:1.00)A.B.C.D.3.等级资料是指介于计量资料和
2、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 )得到。A分析 B测量C记数 D推算(分数:1.00)A.B.C.D.4.统计学中的变异是指( )。A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 B变量值的全体C同质事物个体间的差异 D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获取样本的方法(分数:1.00)A.B.C.D.5.以下对于概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B概率的大小越接近 1,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C概率的大小在 1 和 10 之间D概率的大小越接近 0,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分数:1.00)A.B.C.D.6.通常一个事件的发生小于( ),就叫小概率事件。A2% B5%C8% D20%(分
3、数:1.00)A.B.C.D.7.系统误差指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具有( )。A累加性 B持续性C倾向性 D唯一性(分数:1.00)A.B.C.D.8.以下对制表基本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备注在表中用“*”标出,再在表的上方注出B标目所表达的性质相当于“变量名称”,要有单位C标题:位置在表格的最上方,应包括时间、地点和要表达的主要内容D小数点要上下对齐,缺失时用“”代替(分数:1.00)A.B.C.D.9.根据统计图一般的选用原则,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宜选用的统计图是( )。A线图、半对数线图 B统计
4、地图C散点图 D圆图或百分条图(分数:1.00)A.B.C.D.10.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为( )。A1:3 B2:5C5:7 D4:7(分数:1.00)A.B.C.D.11.统计图的类型中,圆图或百分条图描述( ),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A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 B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C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D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分数:1.00)A.B.C.D.12.加权法又称频数表法,适用于( ),当观察例数较多时用。A频数表资料 B等级资料C计量资料 D计数资料(分数:1.00)A.B.C.D.13.中位数是一个特定的百分位数即 P50,用符号( )表示。A
5、P x BMCG DL(分数:1.00)A.B.C.D.14.构成比也叫构成指标,是指一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以下对其计算公式的表达,正确的是( )。A构成比 100%B构成比 100%C构成比 100%D构成比 (分数:1.00)A.B.C.D.15.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中,第一步是( )。A选定统计方法,计算出统计量的大小B根据统计量的大小及其分布确定检验假设成立的可能性 P 值的大小并判断结果C根据资料的类型和特点,可分别选用 t 检验,u 检验D提出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分数:1
6、.00)A.B.C.D.16.发病率是反映某病在人群中发生频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 )。A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B衡量疾病的发生,研究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C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D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分数:1.00)A.B.C.D.17.粗死亡率是指( )人口中的死亡数。A某月平均每千名 B某年平均每千名C某月平均每万名 D某年平均每万名(分数:1.00)A.B.C.D.18.以下对职业卫生调查研究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过程中是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而不是客观地观察记录某些现象的现状及其相关特征B在调查中,欲研究的现象
7、及其相关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平衡或消除非研究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C混杂因素的控制常借助于标准化法、分层分析、多因素统计分析等方法D调查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容易产生误差和偏倚,应特别注意设计技巧和质量控制(分数:1.00)A.B.C.D.19.常用的抽样方法中,系统抽样是( )。A将调查总体全部观察单位编号,再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B总体分群,再随机抽取几个群组成样本,群内全部调查C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D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分成 n 个部分,再从第一
8、部分随机抽取第 k 号观察单位,依次用相等间距,从每一部分各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分数:1.00)A.B.C.D.20.常用的抽样方法中,整群抽样的优点是( )。A样本代表性好 B便于组织、节省经费C误差小于单纯随机抽样 D均数、率及相应的标准误计算简单(分数:1.00)A.B.C.D.21.常用的抽样方法中,系统抽样的缺点是( )。A总体较大时,难以一一编号B抽样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C总体有周期或增减趋势时,易产生偏性D样本代表性不好,抽样误差大(分数:1.00)A.B.C.D.22.沉船艘数、千艘船事故率和亿客公里死亡率等属于( )统计指标。A火灾事故 B水上交通事故C铁路交通事故 D
9、民航飞行事故(分数:1.00)A.B.C.D.23.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不包括( )。A千艘船事故率 B10 万人死亡率C重大事故死亡人数 D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分数:1.00)A.B.C.D.24.千人重伤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的人数。A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重伤B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死亡的C平均每百万吨产量时,事故造成死亡D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死亡(分数:1.00)A.B.C.D.25.若 2001 年 112 月全国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分别是 488 人、752 人、1123 人、1259 人、1321 人、1021人、1404 人、1176
10、 人、1024 人、952 人、989 人、1046 人,则按照算数平均法计算,其平均每月死亡( )。A1404 B952C1046 D1024(分数:1.00)A.B.C.D.26.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中,善后处理费用不包括( )。A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B清理现场费用C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D流动资产损失价值(分数:1.00)A.B.C.D.27.报废的固定资产以( )计算。A修复费用 B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C账面值减去残值 D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分数:1.00)A.B.C.D.28.停产、减产损失,按( )计算其损失的价值。A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B事故发生之日次日起到恢
11、复盈利生产水平时止C事故发生之日次年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D事故发生之日次月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分数:1.00)A.B.C.D.29.某生产经营单位 2009 年总产值 5000 万元,因生产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500 万元,则该单位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是( )。A2% B5%C10% D0.1%(分数:1.00)A.B.C.D.30.一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 45 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是 180 万元,工作损失价值是 40 万元,则这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 )万元。A85 B265C220 D225(分数:1.5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2、)31.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分数:2.00)A.电话访问B.统计报表C.日常性工作D.网络调查E.专题调查32.计量资料是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包括( )。(分数:2.00)A.性质B.特征C.质量D.长度E.规律33.计量资料的特点包括( )。(分数:2.00)A.有度量衡单位B.可通过测量得到C.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D.多为连续性资料E.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34.统计图是一种形象的统计描述工具,它是用( )等各种图形来表示统计资料的分析结果。(分数:2.00)A.直线的升降B.直条的长短C.颜色的深浅D.时间的长短E.面
13、积的大小35.根据统计图一般的选用原则,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宜选用的统计图是( )。(分数:2.00)A.直方图B.散点图C.线图D.条图E.半对数线图36.以下对粗死亡率缺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资料不易获得B.不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C.计算复杂D.只能粗略地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E.不能用来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37.调查设计的方法有( )。(分数:2.00)A.个别调查B.网络调查C.普查D.典型调查E.抽样调查38.调查设计的方法中,普查对总体中所有的观察单位进行调查,一般用于了解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情况,如年中人
14、口数、时点患病率。在医学领域的适用范围有( )。(分数:2.00)A.发病率较低但后果较严重的疾病B.发病率较高的疾病C.具有实施条件D.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检查或诊断方法E.普查方法便于操作、易于接受39.常用的抽样方法有( )。(分数:2.00)A.系统抽样B.分群抽样C.单纯随机抽样D.分层抽样E.整群抽样40.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包括( )。(分数:2.00)A.对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B.对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C.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D.对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E.对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的趋势进行任意的推测并制成
15、量化的表格41.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包括( )。(分数:2.00)A.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B.工商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C.事故起数D.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E.特大事故起数42.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包括( )。(分数:2.00)A.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B.生产性事故起数C.百万人火灾发生率D.10 万人死亡率E.百万人火灾死亡率43.下列事故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百万人火灾死亡率=B.百万人火灾发生率=C.百万吨死亡率=D.百万人火灾发生率=E.重大事故率=44.常用的事故统计方法有( )。(分数:2.00)A.类比法B.相对指标比较法C.分组分析
16、法D.控制图E.综合分析法45.事故常用的统计图有( )。(分数:2.00)A.控制图B.饼图C.趋势图D.柱状图E.排列图46.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中,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 )。(分数:2.00)A.歇工工资B.补助及救济费用C.医疗费用D.丧葬及抚恤费用E.现场抢救费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答案解析(总分:62.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50)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中,收集资料的工作具体包括( )。A制订计划,对整个过程进行安排B原始资料的整理、清理、核实、查对,使其条理化、系统化C根据计划取得可靠、完整的资料,同时要注重资
17、料的真实性D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计算有关的指标和数据(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具体分为:(1)设计。制订计划,对整个过程进行安排。(2)收集资料(现场调查)。根据计划取得可靠、完整的资料,同时要注重资料的真实性。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3 种:统计报表、日常性工作、专题调查。(3)整理资料。原始资料的整理、清理、核实、查对,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计算和分析。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进行核对整理。(4)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计算有关的指标和数据,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2.以下不属于计数资料特征的是( )。A没有度量衡单位
18、B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C多为间断性资料 D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计数资料是指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其特点有:(1)没有度量衡单位。(2)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3)多为间断性资料。3.等级资料是指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 )得到。A分析 B测量C记数 D推算(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等级资料是指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4.统计学中的变异是指( )。A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 B变量值的全体C同质事物个体间的差异
19、D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获取样本的方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变异是指同质事物个体间的差异。变异来源于一些未加控制或无法控制的甚至不明原因的因素,变异是统计学存在的基础,从本质上说,统计学就是研究变异的科学。5.以下对于概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B概率的大小越接近 1,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C概率的大小在 1 和 10 之间D概率的大小越接近 0,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 P 来表示。概率的大小在 0 和 1 之间。越接近 1,说明发生的可
20、能性越大,越接近 0,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统计学中的许多结论是带有概率性质的。6.通常一个事件的发生小于( ),就叫小概率事件。A2% B5%C8% D20%(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 P 来表示。概率的大小在 0 和 1 之间。越接近 1,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越接近 0,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统计学中的许多结论是带有概率性质的,通常一个事件的发生小于 5%,就叫小概率事件。7.系统误差指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具有( )。A累加性 B持续性C倾向性
21、D唯一性(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系统误差是指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具有累加性8.以下对制表基本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备注在表中用“*”标出,再在表的上方注出B标目所表达的性质相当于“变量名称”,要有单位C标题:位置在表格的最上方,应包括时间、地点和要表达的主要内容D小数点要上下对齐,缺失时用“”代替(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制表的基本要求是:(1)标题:位置在表格的最上方,应包括时间、地点和要表达的主要内容。(2)标目:标目所表达的性质相当于“变量名
22、称”,要有单位。(3)线条:不宜过多,一般三根横线条,不用竖线条。(4)数字:小数点要上下对齐,缺失时用“”代替。(5)备注:表中用“*”标出,再在表的下方注出。9.根据统计图一般的选用原则,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宜选用的统计图是( )。A线图、半对数线图 B统计地图C散点图 D圆图或百分条图(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图形的原则见下表。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宜选用的统计图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条图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圆图或百分条图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线图、半对数线图描述双变量资料
23、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散点图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统计地图10.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为( )。A1:3 B2:5C5:7 D4:7(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用横轴标目和纵轴标目说明横轴和纵轴的指标和度量单位。一般将两轴的起始点即原点处定为 0,但也可以不定为 0。横轴尽度从左向右,纵轴尽度从下到上。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以 5:7。11.统计图的类型中,圆图或百分条图描述( ),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A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 B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C计量资料的频数分
24、布 D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统计图的类型包括:(1)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2)圆图或百分条图。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3)线图。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4)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5)散点图。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6)直方图。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7)统计地图。描述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12.加权法又称频数表法,适用于( ),当观察例数较多时用。A频数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安全生产 管理知识 统计分析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