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160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160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160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160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一)(总题数:1,分数:14.00)A 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 年,A 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 2009 年 1 月开工建设,9 月 10 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出。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 2.5MPa,额定蒸发量 35t/h、额定蒸汽温度 350。2009 年 11 月 24 日 20 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
2、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 时,经人员清点,仍有 5 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 2 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 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 4 名职工死亡、1 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 2.3MPa、蒸汽温度 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壁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420 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
3、问题:(分数:14.00)(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分数:2.00)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分数:2.00)A.物体打击B.灼伤C.锅炉爆炸D.容器爆炸E.火灾(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分数:2.00)A.熔炼炉烟气过高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4).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 108 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4、)。(分数:2.00)A.尘肺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C.职业中毒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5).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 )。(分数:2.00)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E.A 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6).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 )。(分数:2.00)A.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E.A 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7).
5、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 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 )。(分数:2.00)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B.事故报告程序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D.应急处置程序E.人员清点程序二、(二)(总题数:1,分数:16.00)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 6 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裁床车间,二层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原有 4 个门,后 2 个门被封死,1 个门被锁,仅留 1 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 0.8m 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了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
6、常烧断。为不影响生产,电工用铜丝代替临肘库房内的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出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 2m 高的木料。2008 年 6 月 6 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 401 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该起火灾事故,造成 67 人死亡、51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3600 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
7、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分数:16.00)(1).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分数:2.00)A.保护工厂财物B.组织员工疏散C.保护员工财物D.查找起火原因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的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日内作出批复。(分数:2.00)A.15;60B.30;30C.30;15D.
8、60;15E.60;30(3).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应该定为工伤,因工作受伤B.不应定为工伤,不是因工作受伤C.是否定为工伤,由厂工会认定D.是否定为工伤,由厂领导决定E.是否定为工伤,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裁定(4).对本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列整改措施中,该厂应该采取的有( )o(分数:2.00)A.保证上下楼梯通道畅通B.确保人员出入通道不少于两个C.加强员工灭火技能培训D.电工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持证上岗E.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5).该厂存在的下列现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 )
9、。(分数:2.00)A.库旁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B.厂房内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C.厂房的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D.二至六层有 401 名员工同时工作E.二层以上各层存放可燃物(6).下列关于该厂安全管理现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员工缺乏应急救援常识B.楼房不适合作为生产服装的厂房C.安全管理混乱D.发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E.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7).厂房一层火灾失控时,对正在五层工作的员工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在本层负责人的组织下灭火B.搬运身旁附近的财物C.察看火情,设法逃生D.无法立即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
10、援E.逃生时尽量不要直立行走(8).此次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间接原因包括( )。(分数:2.00)A.厂房一层内设置临时库房B.厂方平时缺乏对员工的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员工自救能力差C.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员工无法迅速撤离D.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下达不及时E.厂房一层只有 1 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三、(三)(总题数:1,分数:22.00)E 招标项目为 20km 管道铺设施工项目。项目作业内容主要有:挖沟、布管和焊接;主要作业程序是:挖沟、地面管道焊接、吊管入沟、沟内对管焊接、填埋。施工期为 6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属于雨季。施工地点位于江淮丘陵地带,施土现场地表最
11、大坡度达 22。管沟开挖尺寸为:深 2.6m、上部宽 2.5m、底部宽 2.1m。管道规格为:直径 1016mm、壁厚 17.5mm、长 12.3m,重量为 5.3t。F 公司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投标。该公司主要设备有:挖掘机 10 台,焊接工程车 20 台,40t 吊管机 20 台;该公司有员工 140 人,其中:挖掘机驾驶员 15 人、焊接工程车驾驶员 25 人、吊管机驾驶员 25 人、焊工60 人、管理和技术人员 15 人。该公司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曾经完成过 300km 类似管道工程的施工,没有发生伤亡事故,有良好的安全、质量业绩。在制作项目投标书时,需要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12、并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措施,计算安全生产投入。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分数:22.00)(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及起因物。(分数:5.50)_(2).指出 F 公司主要工程设备中的特种设备,并说明该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分数:5.50)_(3).指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分数:5.50)_(4).说明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哪几方面费用。(分数:5.50)_四、(四)(总题数:1,分数:22.00)某化工厂原料件和中间产品有火灾、中毒危险,最终产品是氯气。上级单位
13、要求化工厂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任务交给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独自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三个月编好后交给厂长甲,厂长甲看后做了如下批示:1发生事故后先保重要设备再抢救人员,符合“无私奉献的精神”。2事故应急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担任,符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发生事故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通知附近居民,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4发生事故后由厂长甲向当地“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程序合理、清晰。5应急设施设备评估合理。厂长甲即令打印下发执行。之后,厂长甲要求主任丙组织一次演练,主任丙编制了演练步骤,演练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向的空地上:
14、第一步:打开氯气库房大门并打开一瓶氯气,使少量氯气释放到空气中。第二步:参演人员 C、D 在氯气库房门外假装晕倒。第三步:有人发现事故后先到厂调度室报告。第四步:外部救援组织进厂实施抢险救护,救助中毒人员。第五步:110、119、120 救护车等到场后将中毒人员送到医院。第六步:外部救援力量赶到现场,进行救护抢险。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分数:21.99)(1).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有哪些不正确的做法?(分数:7.33)_(2).事故应急预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分数:7.33)_(3).指出该应急预案演练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分数:7.33)_五、(五)(总题数:1,分数:
15、26.00)E 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2008 年 4 月 9 日 8 时,棒材厂 1 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11 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氮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乙取来一个铁制扳手。11 时 35 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事故
16、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 500 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 30 万元,停产损失 300 万元,丙住院治疗费 80 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 25 万元,丙歇工工资 3 万元,事故罚款 15 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 1 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分数:26.00)(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分数:6.50)_(2).指出甲、乙、丙 3 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分数:6.50)_(3).指出本案中 E 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数:6.50)_(
17、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 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分数:6.50)_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160 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一)(总题数:1,分数:14.00)A 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 年,A 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 2009 年 1 月开工建设,9 月 10 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出。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 2.5MPa,额定蒸发量 35t/h、额定蒸汽温度
18、 350。2009 年 11 月 24 日 20 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 时,经人员清点,仍有 5 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 2 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 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 4 名职工死亡、1 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 2.3MPa、蒸汽温度 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壁高温饱和蒸汽
19、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420 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分数:14.00)(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分数:2.00)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解析:解析 通用的事故分级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一般的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下列四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
20、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以上规定中的“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该起事故死亡 4 人,故 B 选项正确。(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分数:2.00)A.物体打击B.灼伤 C.锅炉爆炸D.容器爆炸E.火灾解析:解析 在企业职工
21、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放射线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B 选项符合题意。(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分数:2.00)A.熔炼炉烟气过高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解析:解析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3.2.1,事故的直接原因指:(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安全生产 事故 案例 分析 16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