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9年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9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9年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 2009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B(一)/B(总题数:1,分数:14.00)A 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 4 套增加到 8 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08 年 7 月 5 日 9 时 20 分,除尘净化系统 3 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 4 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 2
2、0m 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14.00)(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分数:2.00)A.无机性粉尘B.有机性粉尘C.混合性粉尘D.二次扬尘E.次生粉尘(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分数:2.00)A.湿式除尘法B.静电除尘法C.吸附净化除尘法D.袋式过滤除尘法E.旋风除尘法(3).根据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分数:2.00)A.A 类火灾B.B 类火灾C.C 类火灾D.D 类火灾E.E 类火灾(4).
3、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分数:2.00)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B.除尘车间采用隔爆设计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洁频次(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分数:2.00)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6).根据生产过程危
4、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6B/T 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分数:2.00)A.木粉尘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C.作业环境不良D.高温物质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分数:2.00)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B.车间气温太高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D.含尘气休中混有金属颗粒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温度太大二、B(二)/B(总题数:1,分数:16.00)2008 年 6 月 6 日,B 炼油厂油罐区的 2 号汽油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 1 人死亡、3 人轻伤,直接经
5、济损失 420 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 200m3。油罐进油管伸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己拆除。 2008 年 5 月 20 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 月 6 日 8 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入管内流速为 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用水枪灭火,导致火气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
6、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16.00)(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分数:2.00)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故事D.特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 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 )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分数:2.00)A.1 小时B.2 小时C.24 小时D.7 大E.30 天(3).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分数:2.00)A.明火B.静电放
7、电C.高温烘烤D.油品含有的杂质E.接地不良的罐体(4).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分数:2.00)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C.加强管理和培训D.重新安装液位计E.增加消防水池(5).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 )。(分数:2.00)A.直流水B.泡沫C.开花水D.二氧化碳E.干粉(6).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 )的人员。(分数:2.00)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监察机关C.劳动保障部门D.新闻媒休E.公安机关(7).上述安全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分数:2.00)A.报警B.疏
8、散人员C.灭火D.追究事故责任E.抚恤伤亡人员(8).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分数:2.00)A.事故善后处理费用B.安全技术培训费用C.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D.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E.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三、B(三)/B(总题数:1,分数:22.00)C 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 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
9、关情况 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 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 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 演练过程:2009 年 7 月 11 日 13 是 55 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 C 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
10、故现场。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16 时 30 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22.00)(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分数:5.50)_(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分数:5.50)_(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分数:5.50)_(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分数
11、:5.50)_四、B(四)/B(总题数:1,分数:22.00)D 电厂有 2 台 200MW 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包括发电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附属子系统包括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等。启动锅炉系统有 2 台额定蒸发量 29t/h、工作压力 2.6MPa 的启动锅炉。点火及助燃系统有 2 个单罐储量 500t 的柴油储罐,各存柴油 200t。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制氢站有 5 个单罐容积为 20m3、最高工作压力为 1.2MPa 的储氢罐,燃煤卸车输送系统有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用电设备使用 380V 动力电源。火车车皮
12、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制度。2008 年 3 月 1 日,班长甲持工作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手续后,未按动火作业要求落实相关措施,就带领工人在柴油储罐罐顶预留呼吸孔处开始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中油罐着火、爆炸造成 5 人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22.00)(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分数:5.50)_(2).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分数:5.50)_(3).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分数:5.50)_(4).简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
13、生的安全管理措施。(分数:5.50)_五、B(五)/B(总题数:1,分数:26.00)E 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2008 年 4 月 9 日 8 时,棒材厂 1 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11 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氢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 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乙取来一个铁制板手。11 时 35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
14、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事故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 500 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 30 万元,停产损失 300 万元,丙住院治疗费 80 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 25 万元,丙歇工工资 3 万元,事故罚款 15 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 1 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26.00)(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分数:6.50)_(2).指出甲、乙、丙 3 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分数:6.50)_(3)
15、.指出本案中 E 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数:6.50)_(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 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分数:6.50)_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 2009 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B(一)/B(总题数:1,分数:14.00)A 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 4 套增加到 8 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
16、小于10mg/m3。 2008 年 7 月 5 日 9 时 20 分,除尘净化系统 3 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 4 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 20m 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14.00)(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分数:2.00)A.无机性粉尘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D.二次扬尘E.次生粉尘解析:解析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而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题干中的木粉尘属于有
17、机粉尘中的植物性粉尘。(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分数:2.00)A.湿式除尘法B.静电除尘法C.吸附净化除尘法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解析:解析 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以木材粉尘为代表的烟气净化。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该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适用的正是袋式过滤除尘法。(3).根据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分数:2.00)A.A 类火灾 B.B 类火灾C.C 类火灾D.D 类火灾E.
18、E 类火灾解析:解析 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分数:2.00)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车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洁频次 解析:解析 A 家具厂产生的木粉尘属于生产性粉尘中的有机性粉尘,预防
19、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有缩小粉尘扩散范围,降低粉尘浓度(如增加除尘器布袋清洁频次等),使其达不到爆炸极限;控制火源、防止静电(如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等)、适当增湿等;采用防爆设计是被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属于安全管理措施。(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分数:2.00)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
20、当位置设测试孔 解析:解析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第 5.1.245.1.25 条,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除尘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6B/T 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分数:2.00)A.木粉尘 B.油
21、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解析:解析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E 项属于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分数:2.00)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休中混有金属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 事故 案例 分析 200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