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二)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二)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二)及答案解析(总分:5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45.00)1.城市的内部结构有“经典三模式”之说,正确的“经典三模式”是( )。(分数:1.00)A.霍依特的同心圆模式、麦吉的东南亚港口城市模式、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B.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依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C.麦吉的扇形模式、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D.霍依特的同心圆模式,伯吉斯的扇形模式、曼纳的多核心模式2.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的重心是从( )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分数:1.00)A.区域B.区域和城市C.城
2、市D.整体和局部3.关于城市化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A.城市化的概念在 1867 年由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城市化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B.从城市化的转化主体看,城市化可分为城市化 I 和城市化C.城市化是一个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复杂过程,其复杂性在于转化的主体和转化的过程D.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4.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区不包括以下各项中的( )。(分数:1.00)A.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B.关中一线两带城市群C.珠江三角洲地区D.京津冀地区5.假设一国的城市化水平在 10 年内从 20%上升到 30
3、%,用( )来表达这期间的城市化速度。(分数:1.00)A.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 1 个百分点B.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了 10%C.城市化水平在 10 年里上升了一半D.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 1%6.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曲线表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 GNP 增加一定数量(如 100 美元),需要相应提高的城镇人口比重的幅度应该属于( )。(分数:1.00)A.较大B.较小C.与中后期一样D.没有明显规律7.通过变数群的统计分析抽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主要因素的方法是( )。(分数:1.00)A.景观分析法B.城市填图方法C.社会地区研究法D.因子动态分析方法8.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
4、的( )。(分数:1.00)A.集中化阶段B.分散化阶段C.停滞化阶段D.扩散化阶段9.P1,P 2,P 3,P n。是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通常所说的“首位度”是( )城市人口的比值。(分数:1.00)A.P1/(P1-P2)B.P2/P1C.P1/(P1+P2)D.P1/P210.关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地区差异,以下错误的表述是( )。(分数:1.00)A.北京、上海、天津和港澳台最高,属于城市化水平的第一集团B.东北三省由于“东北现象”,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而导致城市化水平低于南方省区C.近 20 年东南沿海省份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在加快D.西南各省城市化水平较低11.
5、以下各项不是区域经济特点的是( )。(分数:1.00)A.空间差异性B.相对独立性C.系统整体性D.层次开放性12.以下现象属于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类型的问题是( )。(分数:1.00)A.建成区“摊大饼”和卫星城建设B.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D.大城市化和小城镇化13.下面关于城市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城市地理位置影响不到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B.城市地理位置指一个城市在地球上广阔区域中所处的地理纬度位置C.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定点;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
6、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D.城市地理位置仅指城市距交通干线的距离14.城市地域结构是指( )。(分数:1.00)A.城市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城市与区域的关系B.城市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C.城市各功能区的联系D.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15.K=7 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属于按( )组织的城市体系。(分数:1.00)A.市场原则B.交通原则C.综合原则D.行政原则16.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 )。(分数:1.00)A.飞地型城市化B.职能型城市化C.自上而下型城市化D.自下而上型城市化17.下列关于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城市地理学
7、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表现为非完全对应的理论和应用的关系B.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C.城市规划包含城市地理学D.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联系表现为对应的理论和应用的关系18.有人概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认为它们出现各种现象的正确顺序是( )。(分数:1.00)A.郊区化城市化再城市化B.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C.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化D.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化再城市化19.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方法不包括( )。(分数:1.00)A.极点法B.城市填图方法C.相互作用法D.地域等级体系法20.20 世纪 20 年代,(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
8、派”。(分数:1.00)A.英国学者B.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C.美国芝加哥城市问题研究者D.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21.下列不属于城市地理要素的是( )。(分数:1.00)A.位置B.范围C.时间D.边界22.从不同角度来考虑城市化过程,可以分成许多城市化类型。郊区化属于( )。(分数:1.00)A.集中型城市化B.飞地型城市化C.离心型城市化D.农村城市化23.城市边缘区中的“农村土地利用特征明显,但城市影响已经渗入”的圈层是( )。(分数:1.00)A.内边缘带B.外边缘带C.城市阴影区D.外围农业区24.城市地域结构是指( )。(分数:1.00)A.城市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城市与区域的关系B.城
9、市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C.城市各功能区的联系D.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25.网络城市作为一种多中心城市形态,下列关于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网络城市建立在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和通讯设施的基础上B.网络城市的多节点共同形成一个独有的弹性交流环境C.网络城市各功能空间的关系连接趋于水平而不是垂直D.网络城市拥有一个主导性的单核心和可定义的边界26.按照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当城市体系符合交通原则时,从上到下的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数量应该符合( )。(分数:1.00)A.1,4,16,64,B.1,6,42,294,C.1,2,4,8,D.1,3,12,48
10、,27.我国以下四个省中,城市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是( )。(分数:1.00)A.湖北B.浙江C.山东D.河南28.杰斐逊(M. Jefferson),所提出的“首位城市”指的是( )的概念。(分数:1.00)A.一国城市体系中规模最大的城市B.一国的城市中心C.城市体系中比第二位城市大得多的城市D.一国的首都29.城市边缘区不具有( )。(分数:1.00)A.对城市依附性B.动态性C.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D.总体上的均质性30.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在统计上和机制上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这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
11、数值呈 S 型曲线关系B.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值呈线性相关关系C.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线性相关关系D.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波浪形关系发展31.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分数:1.00)A.中心度B.服务半径C.人口数D.服务等级32.核心边缘理论是一种关于( )的理论。(分数:1.00)A.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B.城市规模分布C.城市产业结构调整D.城市职能研究33.按照( )的不同,可分出外延型和飞地型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分数:1.00)A.土地利用密度B.城市离心扩散形式C.城市景观D.集聚方式34.( )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12、分数:1.00)A.海运B.河运C.铁路运输D.汽车运输35.在新开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是( )。(分数:1.00)A.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B.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C.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D.按人口分布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36.根据墨菲和万斯提出的中心商务区界定指标是( )。(分数:1.00)A.CBHl31 CBIE1B.CBHI1 CBI50%C.CBHI1 CBII1D.CBHI1 CBII50%37.P1、P 2、P 3Pn是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通常所说的“四城市指数”是( )城市人口的比值。(分数:1.00)A.P
13、1/(P1+P2+P3+P4)B.P1/(P2+P3+P4)C.2P1/(P1+P2+P3+P4)D.2P1/(P2+P3+P4)38.从对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三个指标人手研究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方法是( )。(分数:1.00)A.景观分析法B.城市填图方法C.社会地区研究法D.因子动态分析方法39.下列关于核心边缘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核心对边缘产生正效果时,以向前联系为主,是极化作用的结果B.核心对边缘产生正效果时,以向后联系为主,是极化作用的结果C.核心对边缘产生正效果时,以向前联系为主,是扩散作用的结果D.核心对边缘产生正效果时,以向后联系为主,是扩散作用的结果
14、40.位序-规模法则是考察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重要方法。当把城市的位序和城市的规模放到双对数坐标图上进行拟合时,可以得到数学表达式 lg Pi=lg P1-qlgRi。当 q 的绝对值等于 2 时,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的特点是( )。(分数:1.00)A.城市人口集中在高位次城市B.城市人口分散在低位次城市C.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属于理想状态D.城市人口的规模分布不合理41.下列关于点轴发展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点轴发展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和深化B.点轴发展理论中“点”不同于增长极理论中“增长极”C.点轴发展理论是均衡增长轮和非均衡增长论的结合D.点轴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是两
15、种理论体系42.以下城镇结构现象不符合“头轻脚重”的金字塔形结构的是( )。(分数:1.00)A.从小到大排列的各规模级城镇的城镇数量B.一个庞大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C.从小到大排列的各规模级城镇的人口数量结构D.符合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地等级体系43.对郊区化而言,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1.00)A.郊区化意味着城市的离心扩散,使郊区被城市化了B.郊区化意味着城市功能向郊区功能的转化C.郊区化是城市要素由内向外的一种离心迁移过程D.郊区化意味着中心区的衰落,即城市被郊区化了44.城市地理位置类型划分中大、中、小位置,是从( )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分数:1.00)A.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
16、对位置关系B.城市的大小C.不同空间尺度D.中心城市所在区域的大小45.下列关于增长极理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带动B.增长极就是一个区域中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点,决定因素看它有无发动型工业C.增长极理论属于一种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D.点轴发展战略是从增长极发展战略中延伸出来的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分数:6.00)46.城市形态的组成要素有( )。(分数:2.00)A.道路网B.街区C.城市用地D.城市发展轴E.节点47.下列各项中是西蒙斯(JWSimmons)归结的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模式的有( )。(分
17、数:2.00)A.前缘带商业模式B.原材料出口模式C.工业专门化模式D.社会变动模式48.以下各项是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是( )。(分数:2.00)A.结构与功能影响因素B.物质与非物质影响因素C.人为影响因素D.自然影响因素E.宏观与微观影响因素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二)答案解析(总分:5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45.00)1.城市的内部结构有“经典三模式”之说,正确的“经典三模式”是( )。(分数:1.00)A.霍依特的同心圆模式、麦吉的东南亚港口城市模式、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B.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依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
18、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C.麦吉的扇形模式、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D.霍依特的同心圆模式,伯吉斯的扇形模式、曼纳的多核心模式解析:2.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的重心是从( )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分数:1.00)A.区域B.区域和城市 C.城市D.整体和局部解析:3.关于城市化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A.城市化的概念在 1867 年由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城市化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B.从城市化的转化主体看,城市化可分为城市化 I 和城市化 C.城市化是一个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复杂过程,其复杂性在于转化的主体和转化的过程D.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城市规划 相关 知识 城市地理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