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三)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三)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三)及答案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三)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34.00)1.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基于地理因素的城市发展现象,从( )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空间组织规律性和预测区域城镇发展的未来趋势。A地理空间的角度 B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角度C区域角度 D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数:1.00)A.B.C.D.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的( )。A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B形成和发展的问题C空间组织演化的问题 D分布组合的问题(分数:1.00)A.B.C.D.3.主要研究区域城市赖以发展和依托的区域发展生态环
2、境背景、资源支撑条件和为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社会联系提供基本保障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是( )。A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研究 B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研究C城市问题和对策研究 D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分数:1.00)A.B.C.D.4.城市所在区域及城市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属于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中( )的研究。A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 B城市问题和对策C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 D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分数:1.00)A.B.C.D.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都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侧重点和研究内容 B侧重点和研究方向C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 D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分数:1.00)
3、A.B.C.D.6.关于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实践B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之间是完全对应的理论和应用关系C城市规划为城市地理学提供研究素材和实践验证,促进城市地理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D城市规划为城市地理学提供研究课题和实践验证,促进城市地理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分数:1.00)A.B.C.D.7.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要素是( )。A城市发展自身的具体条件和社会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C城市发展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分数:1.00)A.B.
4、C.D.8.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在于,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条件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主要体现在( )。A城市与区域生活条件的关系、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关系B城市与区域政治条件的关系、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关系C城市与区域自然条件的关系、城市与区域生活条件的关系D城市与区域自然条件的关系、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关系(分数:1.00)A.B.C.D.9.城镇化概念具有( )的特征。A内涵的广泛性和过程的复杂性 B内涵的广泛性和过程的规律性C内涵的狭隘性和过程的复杂性 D内涵的狭隘性和过程的规律性(分数:1.0
5、0)A.B.C.D.10.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都属于( )的城镇化现象。A向心性 B外延性C离心性 D飞地性(分数:1.00)A.B.C.D.11.关于行政地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行政地域是指按照行政区划,城市行使行政管辖权的区域范围B这是一个界线清晰并且相对稳定的地域范围,也是便于统计和获得历年连续数据统计资料的城市地域C城市行政地域范围的统计资料不能用来表征城市实体地域范围的发展状况D城市行政区域范围的统计资料可以用来表征包括与城市有密切经济社会联系的周边地区在内的地域范围的特征(分数:1.00)A.B.C.D.12.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地域具有的类型不包括( )。A经济地域
6、B功能地域C行政地域 D实体地域(分数:1.00)A.B.C.D.13.关于功能地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功能地域包括了连续的建成区外缘以外的一些城镇和城郊B在空间上包括了中心城市和外部与中心城市保持密切联系、非农业活动比重较高的地区C城市功能地域不包括乡村地域D城市功能地域的范围考虑了核心区和与核心区具有密切经济社会联系的周边地区(分数:1.00)A.B.C.D.14.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由( )作为构造单元。A市 B乡C县 D行政区(分数:1.00)A.B.C.D.15.对大都市带现象的发展趋势给予推断的是( )。A戈
7、特曼 B杜克西亚迪斯C麦吉 D爱丽丝(分数:1.00)A.B.C.D.16.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不包括( )。A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大体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一带B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C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D美国西部沿岸大都市带,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南到圣迭戈,向北一直延伸到圣弗朗西斯科一带(分数:1.00)A.B.C.D.17.某一城镇的兴起或衰落,某一条新交通线的开拓,某一区域资源开发环境的改善或恶化,都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和反馈,影响城镇体系。这体现了系统性特征的( )特征。A整体性 B动态性C等级性 D层次性(分数:1.00)A.B.C.D.18.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
8、德国经济学家( )分别于 1933 年和 1940 年提出的。A纳克斯 B廖什C赫希曼 D佩鲁(分数:1.00)A.B.C.D.19.按( )组织的 K=7 的系统中,六边形的规模被扩大,以便使周围 6 个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根据其形成的中心地体系,每七个低级中心地有一个高级中心地,任何等级的中心地数目为较高等级的 7 倍(最高等级除外),即:1,6,42,294。A市场原则 B行政原则C经济原则 D交通原则(分数:1.00)A.B.C.D.20.增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 )于 1950 年提出的。A廖什 B赫希曼C佩鲁 D纳克斯(分数:1.00)A.B.C.D.21
9、.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的是( )。A位序规模法则 B城市金字塔C城市首位律 D核心边缘模式(分数:1.00)A.B.C.D.22.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城市体系中的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的是( )。A中心度 B均衡度C首位度 D增长度(分数:1.00)A.B.C.D.23.城市经济区要素中的( )是城市经济区的核心,并且也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第一要素。A腹地 B中心城市C经济联系 D空间通道(分数:1.00)A.B.C.D.24.决定中心城市在区域中支配地位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规模和职能 B城市性质和职能C城市地理位置和规模 D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
10、位(分数:1.00)A.B.C.D.25.城市经济区组织的首要原则是( )。A联系方向原则 B中心城市原则C可达性原则 D腹地原则(分数:1.00)A.B.C.D.26.城市经济区组织原则中的( )强调了经济区范围与中心城市吸引范围的一致性,也是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城市经济区组织的主要依据。A联系方向原则 B兼顾行政区单元完整性的原则C过渡带原则 D腹地原则(分数:1.00)A.B.C.D.27.关于城镇发展条件评价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城市发展条件是一个绝对的概念B发展条件评价应有动态的眼光,指标赋值时不仅应考察城乡的现状特征,也应将规划中可能对城市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变动纳入评
11、价C指标体系应涵盖包括区域经济、社会、人口、交通等影响城市发展的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D指标体系应在重点反映城市所在经济区或行政区域整体特征的同时,兼顾城市建设的发展条件(分数:1.00)A.B.C.D.28.在城市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方法中,定性方法一般适用的条件不包括( )。A研究对象较少的城市B定量指标数据难以获得的地区的城市C城市之间发展条件影响因素相对简单的城市D研究对象较多的城市(分数:1.00)A.B.C.D.29.城市发展条件综合评价步骤为:运用适当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绝对量转化为相对量,使得特定指标下城市之间具有可比性的同时,评价指标的得分之间也具有理论上的可比
12、性;整理统计数据和部分指标的量化分值,得到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建立城市发展条件影响因素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对各因子赋予权重;对无量纲化处理的结果按因子权重进行加总,得到各城市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得分。其正确的步骤是( )。A BC D(分数:1.00)A.B.C.D.30.某城市 2008 年的城市人口数为 2000 万人,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 0.01%,则 4 年后该城市的人口为( )万人。A2050 B2081C2061 D2040(分数:1.00)A.B.C.D.31.采用历年城市人口(或城镇化水平)和时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公式,并将预测期限的年份数值代人
13、,从而预测发展水平的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是( )。A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 B综合增长法C联合国法 D时间趋势外推法(分数:1.00)A.B.C.D.32.时间趋势外推法中,根据实际增长曲线的不同,所采用的回归公式有线性回归法、指数回归法、对数回归法和生长曲线法等。其中,以( )最为复杂,也最为完善。A对数回归法 B线性回归法C指数回归法 D生长曲线法(分数:1.00)A.B.C.D.33.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中( )的理论基础是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A联合国法 B时间趋势外推法C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 D综合增长法(分数:1.00)A.B.C.D.34.两
14、个城市间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可以用公式 (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35.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迁移特点,都对城市的( )等产生影响。(分数:2.00)A.性质B.地理位置C.规模D.空间组织形式E.发展速度36.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地理学主要在总体规划中发挥作用,包括( )等。(分数:2.00)A.明确城市的性质、分工和发展方向B.制定各类用地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布局方案C.城市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协调D.分析城市的发展条件E.解决区域中各城镇的职能分工37.影响和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15、有( )。(分数:2.00)A.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B.社会生产方式C.城市的建设条件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E.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38.当代世界城镇化具有的特点有( )。(分数:2.00)A.大城市快速发展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得以形成和快速发展B.城镇化进程大大加速,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城镇化的主体C.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仍以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D.城镇化进程大大加速,发达国家逐渐成为城镇化的主体E.郊区化、逆城镇化现象的出现39.城镇区别于乡村居民点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2.00)A.城镇有比乡村更高的森林密度和建筑密度B.城镇具有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C
16、.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农村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D.城镇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职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E.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40.戈特曼认为当时世界上具有的大都市带有( )。(分数:2.00)A.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B.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C.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大体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一带D.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E.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4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些地区的城市分布和发展符合戈特曼提出的大都市带的发展特点或发展条件,也引起了城市地理学界的关注。这类城市密集区有( )。(分数:
17、2.00)A.长江中游B.辽中南半岛地区C.珠江三角洲D.福建沿海E.中原地区42.常用的计算 B/N 比的方法主要有( )。(分数:2.00)A.普查法B.区位商法C.残差法D.正常城市法E.最大需要量法43.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主要有( )。(分数:2.00)A.统计分析法B.描述统计法C.经济基础研究法D.单变量分析法E.一般描述法44.城市经济区的构成要素有( )。(分数:2.00)A.中心城市B.过渡带C.腹地D.经济联系E.空间通道45.城市经济区组织的原则主要有( )。(分数:2.00)A.中心城市原则B.联系方向原则C.过渡带原则D.可达性原则E.空间通道原则46.计划经济时期,
18、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人口的预测常常采用的方法有( )。(分数:2.00)A.劳动平衡法B.职工带眷系数法C.增长率法D.类比法E.区域人口分配法47.大中城市人口规模较大,经济与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一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在大中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时较常采用的方法有( ),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分数:2.00)A.区域人口分配法B.区位法C.增长率法D.分项预测法E.类比法48.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主要有( )。(分数:2.00)A.综合增长法B.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C.时间趋势外推法D.联合国法E.经济增长率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三)答案解析(总分:62.0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城市规划 相关 知识 城市地理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