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深基础(二)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深基础(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深基础(二)及答案解析.doc(6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业知识-深基础(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0,分数:150.00)1.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 的单位是( )。(A) kN/m (B) kN/m3 (C) kN/m4 (D) 无量纲(分数:1.00)A.B.C.D.2.安全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 )个控制孔,安全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应不少于( )个控制孔。(A) 2,1 (B) 3,1 (C) 3,2 (D) 2,2(分数:1.00)A.B.C.D.3.对大直径桩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时,一般性勘探孔应深入桩端平面以下( )。(A) 13m (B) 24m
2、(C) 35m (D) 5m(分数:1.00)A.B.C.D.4.嵌岩桩控制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少于( )倍桩身设计直径。(A) 13 (B) 24 (C) 35 (D) 46(分数:1.00)A.B.C.D.5.一般情况下,摩擦型桩的布孔间距宜为( )。(A) 1214m (B) 2035m (C) 4060m (D) 60m(分数:1.00)A.B.C.D.6.大直径桩是指桩径为( )的桩。(A) 500mm (B) 600mm (C) 700mm (D) 800mm(分数:1.00)A.B.C.D.7.筏板下满堂布置水下钻孔灌注桩时,桩的最小中心距应为( )。(A) 2d (B
3、) 3d (C) 4d (D) 5d(分数:1.00)A.B.C.D.8.桩端全断面进入桩端持力层的深度,对碎石土,不宜小于( )。(A) 1d (B) 2d (C) 3d (D) 4d(分数:1.00)A.B.C.D.9.建筑桩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 )度量桩基的可靠度。(A) 概率 (B) 失效概率 (C) 安全系数 (D) 可靠指标(分数:1.00)A.B.C.D.10.季节性冻土地基中的桩基,桩端进入冻深线以下的深度,不得小于( )及( )倍扩大端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 )m。(A) 4d,2,1.5 (B) 4d,1,1.5 (C) 4d,2,2.0 (D) 2
4、d,1,1.5(分数:1.00)A.B.C.D.11.为减小冻胀对桩基的影响,宜采用( )桩。(A) 预制桩 (B) 钻孔桩 (C) 挤土桩 (D) 半挤土桩(分数:1.00)A.B.C.D.12.灌注桩的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水下灌注混凝土时,不得小于( )。(A) 35mm,50mm (B) 35mm,70mm (C) 50mm,70mm (D) 70mm,80mm(分数:1.00)A.B.C.D.13.采用扩底桩时,扩底端直径 D 与桩身直径 d 之比,最大不应超过( )。(A) 2.0 (B) 2.5 (C) 3.0 (D) 3.5(分数:1.00)A.B.C.D.14
5、.对桩身配箍率小于( )的灌注桩,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值的 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A) 0.65% (B) 0.75% (C) 0.85% (D) 0.95%(分数:1.00)A.B.C.D.15.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的单位是( )。(A) m (B) m-1 (C) m2 (D) m-2(分数:1.00)A.B.C.D.16.夯扩桩适用于桩端持力层为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等,且其埋深不超过( )的情况。(A) 10m (B) 15m (C) 20m (D) 25m(分数:1.00)A.B.C.D.17.摩擦型桩,当采用锤击沉管方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 )为主,以贯入度
6、控制为辅。(A) 标高 (B) 贯入阻力 (C) 锤击能量 (D) 贯入速度(分数:1.00)A.B.C.D.18.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灌注混凝土前,对端承桩,孔底沉碴厚度应满足( )的要求。(A) 50mm (B) 100mm (C) 200mm (D) 500mm(分数:1.00)A.B.C.D.19.开始水下浇注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A) 300mm (B) 300500mm (C) 500mm (D) 300mm(分数:1.00)A.B.C.D.20.在地震区,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采用( )。(A)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 荷载效应的标
7、准组合(C) 地震作用效应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D) 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分数:1.00)A.B.C.D.21.下列术语中( )指的是群桩基础中的单桩。(A) 基桩 (B) 单桩基础 (C) 桩基 (D) 复合桩基(分数:1.00)A.B.C.D.22.采用端承桩桩基设计方案,土层坡度10%时,勘探点间距宜采用( )。(A) 1224m (B) 2530m (C) 3035m (D) 3640m(分数:1.00)A.B.C.D.23.桩基础中的桩,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种,摩擦桩是指( )。(A) 桩上的荷载全部由桩侧摩擦力承受(B) 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
8、共同承受,但侧阻力大于端阻力(C) 桩端为锥形的预制桩(D) 不要求清除桩端虚土的灌注桩(分数:1.00)A.B.C.D.24.可以认为,一般端承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与各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之和的比值为( )。(A) 1 (B) =1 (C) 1 (D) (A)或(C)(分数:1.00)A.B.C.D.25.端承桩的受力特性为( )。(A) 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共同承担(B) 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C) 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担(D) 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担并考虑部分桩端阻力(分数:1.00)A.B.C.D.26.针对下列几种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砂石桩;钻孔灌注桩;水泥搅拌桩
9、。试指出下列的哪一项全部属于桩基础范畴( )。(A) 、 (B) 、 (C) 、 (D) 、(分数:1.00)A.B.C.D.27.下列( )桩属非挤土桩。(A) 锤击或振动沉管灌注桩 (B) 冲击成孔灌注桩(C) 顶钻孔打入预制桩 (D) 钻孔灌注桩(分数:1.00)A.B.C.D.28.下列( )类桩属于挤土桩。(A) 锤击沉管灌注桩 (B)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C) 冲孔桩 (D) 钻孔桩(分数:1.00)A.B.C.D.29.钻孔扩底灌注桩,按成桩方法分类应为( )。(A) 挤土桩 (B) 非挤土桩 (C) 部分挤土桩 (D) 不一定(分数:1.00)A.B.C.D.30.在其他条件相同
10、的情况下,挤土桩的单桩承载力与非挤土桩相比( )。(A) 来得高 (B) 相差不大 (C) 来得低 (D) 不一定(分数:1.00)A.B.C.D.31.下列地基哪些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底灌注桩( )。(A) 一般黏性土及填土 (B) 淤泥及淤泥质土(C) 碎土和碎石土 (D) 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分数:1.00)A.B.C.D.32.饱和黏性土中挤土桩的中心距最小不宜小于( )。(A) 4d (B) 3.5d (C) 3.0d (D) 2.5d(分数:1.00)A.B.C.D.33.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粉土时,桩端进入该层的深度不宜小于( )。(A) 1 倍桩径 (B) 1.5 倍桩径 (C)
11、 2 倍桩径 (D) 4 倍桩径(分数:1.00)A.B.C.D.34.建筑桩基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以( )指标度量桩基可靠度。(A) 安全系数 (B) 桩基安全等级(C) 可靠指标 (D) 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分数:1.00)A.B.C.D.35.下列( )不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内容。(A) 对桩基进行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向承载力计算(B) 对桩身和承台承载力计算(C) 桩基沉降计算(D)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的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数:1.00)A.B.C.D.36.在地震区,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采用( )作用效应组合。(A)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B) 地震作用效应与荷载效应
12、标准组合(C) 长期效应组合且计入地震 (D) 短期效应组合计入地震(分数:1.00)A.B.C.D.37.下列( )的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桩基。(A) 40 层高层建筑 (B) 7 层民用建筑物(C) 10 层民用建筑物 (D) 场地和地质条件简单的 8 层民用建筑物(分数:1.00)A.B.C.D.38.桩顶轴向压力应符合下式规定:N cfcAps,就 c的取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混凝土预制桩 c=1.0 (B)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c=0.85(C) 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 c=0.90 (D) 泥浆护壁非挤土灌注桩 c=0.70.8(分数:1.00)A.B.C.D.39.混凝
13、土灌注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A) C15 (B) C20 (C) C25 (D) C30(分数:1.00)A.B.C.D.40.预制桩桩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 C15 (B) C20 (C) C25 (D) C30(分数:1.00)A.B.C.D.41.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 C15 (B) C20 (C) C25 (D) C30(分数:1.00)A.B.C.D.42.桩基承台的构造尺寸,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和上部结构需要外,尚应符合有关规定,下列规定中( )不正确。(A) 承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500mm(B) 承台边缘至桩中心的
14、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 150mm(C) 条形承台和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厚度不应小于 250mm(D) 筏形、箱形承台板的厚度应满足整体刚度施工条件及防水要求。对于桩布置于墙下或基础梁下的情况,承台板厚度不宜小于 250mm,且板厚与计算区段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于 1/20。(分数:1.00)A.B.C.D.43.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构造,除按计算和满足上部结构需要外,其宽度不宜小于( )mm。(A) 300 (B) 500 (C) 600 (D) 800(分数:1.00)A.B.C.D.44.高层建筑柱基平板式承台的厚度不宜小于( )mm。(A) 400 (B) 500
15、 (C) 600 (D) 800(分数:1.00)A.B.C.D.45.桩基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A) C10 (B) C15 (C) C20 (D) C30(分数:1.00)A.B.C.D.46.当有混凝土垫层时,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mm。(A) 50mm (B) 70mm (C) 100mm (D) 150mm(分数:1.00)A.B.C.D.47.在确定桩顶标高时,应考虑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锚固长度。特别是在桩主要承受水平力时,下述( )组合是正确的。(A) 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 50mm,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 30 倍钢筋直径(B) 对
16、于大直径桩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 100mm,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 35 倍钢筋直径(C) 桩顶嵌入长度不小于桩径,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 45 倍钢筋直径(D) 柱顶嵌入长度不小于 1.0 倍桩径,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 45 倍钢筋直径(分数:1.00)A.B.C.D.48.中等直径桩的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不宜小于( )mm。(A) 20 (B) 30 (C) 40 (D) 50(分数:1.00)A.B.C.D.49.桩与承台的连接、承台之间的连接宜满足有关要求,下列正确的是( )。(A) 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 150mm,对于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 100mm(B) 混凝土桩的桩顶主筋应
17、伸入承台内,其锚固长度不宜小于 30 倍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基不应小于 35倍主筋直径(C) 桩下单桩宜在桩顶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设置连系梁。当桩柱截面积之比较小(一般小于 2)且桩底剪力和弯矩较小时,可不设连系梁(D) 两桩桩基的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分数:1.00)A.B.C.D.50.下述不正确的是( )。(A) 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代于 C25(B)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30(C) 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耐久性要求(D) 承台的最小埋深为 500mm(分数:1.00)A.B.C.D.51.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抗震设防区低承台柱基,当同时满足下列( )所包含
18、的条件时,桩项作用效应计算可不考虑地震作用。(A)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计算的且位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物(B) 不位于斜坡地带或地震可能导致滑移、地裂地段的建筑物(C) 桩端及桩身周围无液化土层(D) 承台周围无液化土、淤泥、淤泥质土(分数:1.00)A.B.C.D.52.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且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的基桩,其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条件。(A) N1.25R (B) N KR (C) 0Nmax1.2R (D) N max1.5R(分数:1.00)A.B.C.D.53.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当按地震作用
19、效应组合计算时,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的竖向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应为下列( )。(A) NKR (B) N EKmax1.5R (C) N Kmax1.2 (D) N EK1.25R(分数:1.00)A.B.C.D.54.对桩基进行抗震验算时,其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述( )极限状态汁算表达式。(A)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KR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NKmax1.2R(B)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R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Nmax1.2R(C)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0N1.15R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0Nmax1.3R(D)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EK1.25R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EKmax1.5
20、R(分数:1.00)A.B.C.D.55.当验算建筑桩基抗震承载力时,N EK为( )。(A) 桩顶最大竖向力(B) 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最大竖向力(C) 基桩承载力特征值(D)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分数:1.00)A.B.C.D.56.宜考虑承台效应的是( )。(A) 端承桩(B) 一柱一桩的摩擦桩(C)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好、体型简单的摩擦桩(D) 三角形三桩承台下的桩(分数:1.00)A.B.C.D.57.现有以下桩基情况:桩数 n3 的端承桩; 桩数 n3 的非端承桩;桩数 n3 的端承桩; 桩数 n3 的非端承桩;承台底面以下不存在可液化土、湿陷性
21、黄土、高灵敏度软土、久固结土、新填土。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规定,群桩基础在( )的组合情况下,方可考虑承台底土阻力。(A) 、 (B) 、 (C) 、 (D) 、(分数:1.00)A.B.C.D.58.在( )的情况下桩基础可考虑承台效应。(A) 多层民用建筑,框架结构。端承桩承台底面以下为可塑黏性土和中密砂土,无其他软土层(B) 多层民用建筑,框架结构。桩数为 3 根的非端承桩基,承台下不存在高压缩性土层(C) 工业建筑,桩数超过 3 根的非端承桩桩基,承受经常出现的较大的动力作用,承台下存在高压缩性的土层(D)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好,桩数超过 3 根的非端承桩桩基,承
22、台底面以下依次为非饱和黏性土和稍密以上的中、粗砂(分数:1.00)A.B.C.D.59.锤击沉管灌注桩的轴向承载力与( )无关。(A) 房高 (B) 地质条件(C) 桩身材料强度 (D) 桩截面的大小和长度(分数:1.00)A.B.C.D.60.对打入同一地基且长度、横截面面积均相同的圆形桩和方形桩而言,下述正确的是( )。(A) 总端阻力两者相同,总侧摩阻力圆桩大(B) 总侧摩阻力方桩大,单桩承载力圆桩大(C) 总侧摩阻力圆桩大,单桩承载力圆柱小(D) 总端阻力两者相同,单桩承载力方桩大(分数:1.00)A.B.C.D.61.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而方,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取决于土对桩的
23、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B) 一般由土对桩的支承阻力控制(C) 一般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D) 对于端承桩、超长桩和桩身质量有缺陷的桩,可能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分数:1.00)A.B.C.D.62.安全等级为( )的建筑桩基可采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A) 各种安全等级的桩基 (B) 甲级建筑桩级(C) 所有的乙级建筑桩级 (D) 丙级建筑桩级(分数:1.00)A.B.C.D.63.有关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试验确定(B) 当地质条件简单时,乙级建筑桩基应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经验参数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当
24、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C) 对丙级建设桩基,如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可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D) 丙级建筑桩基也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其承载力标准值(分数:1.00)A.B.C.D.64.在同一条件下,由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得到 3 根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它们分别为:Qu1=480kN、Q u2=500kN、Q u3=510kN,则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为( )。(A) 497kN (B) 485kN (C) 490kN (D) 500kN(分数:1.00)A.B.C.D.65.通过静载试验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专业知识 基础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