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案例-13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案例-1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案例-13及答案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业案例-13 及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案例模拟题(总题数:39,分数:86.00)1.某建筑场地位于 8 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型为类,建筑物阻尼比为 0.06,自震周期为 2.5 S,该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_ 。(分数:2.00)A.0.04B.0.05C.0.17D.0.20某水工建筑物基础埋深为 5 m,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03 m 黏土,I 1 =0.5,v s1 =50 m/s 312 m 密实中砂,v s2 =340 m/s; 12 m 以下基岩,v s3 =800 m/s。
2、 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分数:4.00)(1). 平均剪切波速为 _ 。(分数:2.00)A.150 m/sB.245 m/sC.292.5 m/sD.340 m/s(2). 场地类别为 _ 。(分数:2.00)A.类B.类C.类D.类2.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06.0 m 为粗砂土,6.0 m 以下为卵石土,地下水埋深为 1.0 m,地表测试粗砂土平均剪切波速为 180 m/s,场地位于 8 度烈度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相关规定,该场地应判定为 _ 场地。 (A) 液化 (B) 非液化 (分数:2.00)A.B.3.某公路工程位于河流高漫滩上,地质年代为第四系
3、全新统,地质资料如下:08.0 m,亚黏土,8.016.0 m 砂土,黏粒含量为 14%,稍密,16 m 以下为基岩。地下水埋深为 2.0 m,地震烈度为 8 度,该场地液化初步判别结果为 _ 。(分数:2.00)A.液化B.需考虑液化影响C.不液化D.不考虑液化影响4.某公路工程位于河流一级阶地上,阶地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组成,表层 05 m 为亚黏土,下部为亚砂土,亚砂土中黏粒含量为 14%,场地位于 8 度烈度区,地下水位为 3.0 m,该场地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3(JTJ 0041989)有关要求,对该场地进行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的结果应为 _ 。(分数:2.00)A.液化B.不液化C
4、.需考虑液化影响D.不确定5.某水库场地由少黏性土组成,土层厚度为 4.0 m,=1 9.5 kN/m 3 ;G s =2.70;W=28.0;W p =19.0;W L =30.o; c =18%;地下水位为 0.5 m,蓄水后地面位于水位以下,4.0 m 以下为强风化泥岩,该场地土的液化性为 _ 。(分数:2.00)A.液化B.不液化C.不能判定6.某类土质场地位于 7 度烈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场地中有一突出台地,台地高 15 m,台地顶、底边缘水平投影距离为 25 m,建筑物距台地最小距离为 30 m,建筑物阻尼比为 0.05
5、,自震周期为 1.3 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_ 。(分数:2.00)A.0.04B.0.05C.0.06D.0.077.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08 m 黏土,可塑; 812 m 细砂土,稍密; 1218 m 泥岩中风化。 地下水位 2.0 m,在 9 m 及 11 m 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分别为 5 和 8,场地地震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采用打入式桩基础,桩截面为 250 mm250 mm,桩距为 1.0 m,砂土层侧摩阻力为 40 kPa,进行桩基抗震验算时砂土层的侧阻力宜取 _ kPa。(分数:2.00)A.1
6、3B.20C.27D.408.某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012 m,黏土,I L =0.70,f ak =120 kPa;v s =130 m/s; 1222 m,粉质黏土,I L =0.30,f ak =210 kPa;v s =260 m/s; 22 m 以下,泥岩,强风化,半坚硬状态,f ak =800 kPa;v s =900 m/s。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该建筑场地类别应确定为 _ 。(分数:2.00)A.类B.类C.类D.类9.某公路工程结构自振周期为 0.07 s,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亚黏土,硬塑,f ak =180 kPa,厚度为 5.0 m; 砂土,密
7、实,f ak =300 kPa,厚度为 10 m; 卵石土,密实,f ak =600 kPa,厚度为 7.0 m; 22 m 以下为基础。 其动力放大系数应为 _ 。(分数:2.00)A.1.65B.1.78C.1.88D.2.0010.某民用建筑物场地勘察资料如下: 黏土 06 m,可塑,I 1 =0.4 5,f ak =160 kPa; 粉土 68 m,黏粒含量 18%,f ak =150 kPa; 中砂土 810 m,9 m 处标准贯入击数为 10 击; 细砂土 1012 m,q c =4 MPa,f s =1.3 MPa; 粗砂土 1217,15 m 处标准贯入击数为 16 击,地质年
8、代为晚更新统; 砂岩,17 m 以下,中风化。 该场地位于 8 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为 3.0 m,采用桩基础,该场地中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有 _ 层。(分数:2.00)A.1 层B.2 层C.3 层D.4 层11.某水工建筑物场地位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上,该地区地震烈度为 9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0g,蓄水后场地位于水面以下,场地中 05.0 m 为黏性土,5.09.0 m 为砂土,砂土中大于 5 mm 的粒组质量百分含量为 31%,小于 0.005 mm 的黏粒含量为 13%,砂土层波速测试结果为 v s =360 m/s;v
9、 s =160 m/s;9.0 m 以下为岩石。该水工建筑物场地土的液化性可初步判定为 _ 。(分数:2.00)A.有液化可能性B.不液化C.不能判定D.不能排除液化可能性12.某水工建筑物场地位于 8 度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主要受近震影响,地下水埋深为 2.0 m,工程正常运行后,在地表铺设 2.0 m 的防渗铺盖,且地面位于水库淹没区,地质资料如下表所示,该场地中共有 _ 层土为液化土层。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层面埋深/m 层厚/m 标准贯入点埋深/m 实测标贯击数N“ 63.5 重度/(kN/m 3 ) 密度/(g/cm 3 ) 含水量 5mm的颗粒含量 0.005m
10、m 的颗粒含量 液限 塑限 地质年代 剪切波速/(m/s) 1 黏土 05 5 3 12 19 2.71 33.2% 0 38% 36% 17% Q 4 2 少黏性土 57 2 6 9 19.5 2.70 29.2% 0 21% 28% 19% Q 4 3 中砂 土 710 3 8 15 20 2.70 25.9% 2% 3% Q 4 258 4 粗砂 土 1013 3 11 16 20 2.70 25.9% 5% 3% Q 4 426 5 卵石 土 1315 2 14 18 20 2.70 25.9% 73% 0 Q 4 6 砾砂 1522 7 17 17 20 2.70 25.9% 42%
11、 0 Q 3 7 页岩 22 以下 (分数:2.00)A.3 层B.2 层C.1 层D.0 层13.某民用建筑位于岩质坡地顶部,建筑场地离突出台地边缘的距离为 50 m,台地高 10 m,台地顶底的水平投影距离为 15 m,该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 应为 _ 。(分数:2.00)A.1.0B.1.1C.1.2D.1.4某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03 m 黏土,v s =150m/s; 318 m 砾砂;v s =350m/s 1820 m 玄武岩,v s =600m/s; 2027 m 黏土,v s =160m/s; 2732 m 黏土 v s =420m/s; 32 m 以下,
12、泥岩,v s =600m/s。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分数:6.00)(1). 场地覆盖层厚度为 _ 。(分数:2.00)A.20 mB.25 mC.27 mD.30 m(2). 等效剪切波速为 _ 。(分数:2.00)A.234.5 m/sB.265.4 m/sC.286.4 m/sD.302.2 m/s(3). 场地类别为 _ 。(分数:2.00)A.类B.类C.类D.类14.某场地地质勘探资料如下: 黏土 06 m,可塑,v s =160 m/s; 砂土 68 m,中密,v s =270 m/s; 砾砂 811 m,中密,v s =380 m/s; 花岗岩,11
13、 m 以下,中风化,v s =800 m/s。 该场地的卓越周期为 _ 。(分数:2.00)A.0.1 SB.0.2 SC.0.4 sD.0.8 S15.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 8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 m 为中砂土,松散,7 m 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在 5.0 m 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 10 击,地下水埋深为 1.0 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 _ 进行折减。(分数:2.00)A.0B.1/3C.2/3D.116.场地地层情况如下: 06 m 淤泥质土,v s =130 m/s,f ak =120 kPa;
14、 68 m 粉土,v s =150 m/s,f ak =140 kPa; 815 m 密实粗砂,v s =420 m/s,f ak =300 kPa; 15 m 以下,泥岩,v s =1 000 m/s,f ak =800 kPa。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其场地类别应为 _ 。(分数:2.00)A.类B.类C.类D.类17.某公路工程地基由砂土组成,动力作用下极限承载力为 420 kPa,安全系数取 1.6,静力作用下极限承载力为 400 kPa,安全系数取 2.0,该土层抗震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应取 _ 。(分数:2.00)A.1.0B.1.1C.1.3D.1.518
15、.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03 m 黏土,I 1 =0.4,f ak =180 kPa; 35 m 粉土,黏粒含量为 18%,f ak =160 kPa; 57 m 细砂,黏粒含量 15%,中密,f ak =200 kPa;地质年代为 Q 4 ; 79 m 密实砂土,f ak =380 kPa,地质年代为 Q 3 ; 9 m 以下为基岩。 场地地下水位为 2.0 m,基础埋深为 2.0 m,位于 8 度烈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初步判定,不能排除液化的土层有 _ 。(分数:2.00)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19.某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07 m,黏
16、土,I 1 =0.30,f ak =200 kPa; 710 m,砂土,中密,f ak =220 kPa,在 8.0 m 处测得 v s =230 m/s; 10 m 以下基岩。 场地位于 7 度烈度区,地下水位为 3.0 m,该场地中砂土的液化性判定结果应为 _ 。(分数:2.00)A.液化B.不液化C.不能判定20.某非均质土坝中局部坝体采用无黏性土填筑,土料比重为 G s =2.68,最大孔隙比 e max =0.98;最小孔隙比 e min =0.72,场地位于 8 度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为不使坝体发生液化,土料的压实系数应不低于 _ 。(分数:2.00)A.0.9
17、2B.0.94C.0.96D.0.9821.某民用建筑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 2.5 m,场地位于 7 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埋深为 3.0 m,地层资料如下: 010 m 黏土,I 1 =0.35,f ak =200 kPa; 1025 m 砂土,稍密状态,f ak =200 kPa。 标准贯入资料如下表所示。 测试点深度/m 12 14 16 18 实测标准贯入 8 13 12 17 击数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判定,在 4 个测试点中液化点为 _ 个。(分数:2.00)A.1B.2C.3D.422.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砂层厚 10.0
18、m,10.0 m 以下为卵石土,在 6.0 m 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 16 击,地下水埋深为 2.0 m,拟采用打入式桩箱基础,正方形布桩,桩径为 250 mm250 mm,桩距为 1.0 m,桩数为 51119=6069 根,场地处于 8 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 0.30 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相关要求,打桩后桩间土的液化性应判定为 _ 。 (A) 液化 (B) 不液化 (分数:2.00)A.B.吉林省松原市某民用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05 m 粉土,f ak =150 kPa,v s1 =180 m/s; 512 m
19、中砂土,f ak =200 kPa,v s2 =240 m/s; 1224 m 粗砂土,f ak =230 kPa,v s3 =310 m/s; 2445 m 硬塑黏土,f ak =260 kPa,v s4 =300 m/s; 4560 m 的泥岩,f ak =500 kPa,v sm =520 m/s。 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埋深 2.0 m,地下水位 2.0 m,阻尼比为 0.05,自震周期为 1.8s,该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分数:4.00)(1). 进行第一个阶段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应取 _ 。(分数:2.00)A.0.02B.0.04C.0.06D.0.08(2). 进行第二阶段设计时地震
20、影响系数应取 _ 。(分数:2.00)A.0.15B.0.20C.0.23D.0.2523.某公路工程场地资料如下: 08 m 黏土,硬塑,I l =0.4; 814 m 中砂土,稍密; 14 m 以下为基岩。 第层中砂土为液化砂土层,实测的修正标准贯入锤击数 N 1 及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 N c 分别见下表。 测试点深度 d s /m 9 11 13 实测修正标准贯入锤击数 N 1 7.1 10.3 11.4 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 N c 12.8 13.6 15.4 地下水位埋深为 4.0 m,采用桩基础,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计算桩侧阻力时,砂层的平均折减系数为 _ 。 (
21、A) (B) (C) (D) (分数:2.00)A.B.C.D.24.某建筑场地位于 7 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场地类别为类,建筑物阻尼比为 0.07,自震周期为 0.08 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_ 。(分数:2.00)A.0.06B.0.07C.0.09D.0.1025.某建筑场地位于 8 度烈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g,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建筑物阻尼比为 0.05,结构自震周期为 1.2 s,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 2 m,基础宽度为 2.6 m,非液化黏土层位于 06 m,承载力特征值为 2
22、50 kPa,液化粉土层位于 612 m,承载力特征值为 120 kPa,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 220 kPa,该场地粉土层震陷量的估算值为 _ m。(分数:2.00)A.0.14B.0.24C.0.34D.0.5026.某公路工程场地由密实细砂组成,场地中一小桥结构自振周期为 1.2 S,其动力放大系数 应为 _ 。(分数:2.00)A.0.3B.0.6C.0.9D.1.227.某公路小桥场地地下水埋深为 1.0 m,场地由中砂土组成,黏粒含量约为零,场地位于 9 度烈度区,在 4.0 m 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测得锤击数为 23 击,该测试点处砂层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应为 _ 。
23、 (A) 0 (B) (C) (分数:2.00)A.B.C.D.28.某砂土场地建筑物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拟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 2.0 m,地层资料如下:05 m,黏土,可塑状态;5 m 以下为中砂土,中密状态。地下水位为 4.0 m,地震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标准贯入记录如下表所示: 测试点深度 9 11 13 15 17 18 实测标准贯入击数 12 10 15 16 20 30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场地的砂土液化性进行复判,该场地的 6 个测试点中液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专业 案例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