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T 2348-2011 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pdf
《QC T 2348-2011 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 T 2348-2011 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 Q/CT 2348-2011 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Bow-type drop cables for access network of China Telecom (暂行) 2011-4发布 2011-4实施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 Q /CT 23 48- 20 11 II 目 录 前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缩略语 2 5 产品型号 2 6 要求 4 7 试验方法 9 8 检验规则 13 9 包装、标志和使用说明书 14 10 贮存和运输 15 附
2、录 A 17 Q /CT 23 48- 20 11 III前 言 本标准按照中国电信技术标准编写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中国电信 ODN 技术要求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1) 中国电信无源光分路器技术要求 (2) 中国电信光总配线架技术要求 (3) 中国电信光纤配线架技术要求 (4) 中国电信局内调度光缆技术要求 (5) 中国电信接入网光缆技术要求 (6) 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 (7) 中国电信光缆接头盒技术要求 (8) 中国电信光缆分纤盒技术要求 (9) 中国电信光缆分光分纤盒技术要求 (10) 中国电信光缆交接箱技术要求 (11) 中国电信适配
3、器技术要求 (12)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 (13) 中国电信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技术要求 (14) 中国电信光纤面板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研究院、江苏分公司、湖北分公司、浙江分公司、广东分公司、 甘肃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宏伟、李全涛、林文龙、曾锐峰、郭娇霞、冯晓冬、赵建军 Q /CT 23 48- 20 11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蝶形引入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型号、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包装、标志和使用说明书、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光纤到户(FTTH)网络中用户引入段的蝶形光缆,也适用
4、于其他光纤接入的FTTO和FTTB 等网络的用户引入段的蝶形光缆,其它结构形式的用户引入段光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 外形尺寸测量 机械性能试验 (IEC 60811-1-1:2001,IDT) GB/T 6995.2-2
5、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 7424.22008 光缆总规范 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IEC 60794-1-2:2003,MOD) GB/T 88152002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GB/T 9771.1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9771.3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11327.1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 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 (neq IEC 60189-1:1986) GB/T 15972.2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20部分
6、: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 (IEC 60793-1-20:2001,MOD) GB/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 (IEC 60793-1-40:2001,MOD) GB/T 15972.4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截止 波长(IEC 60793-1-44:2001,MOD) GB/T 15972.45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模场 直径(IEC 60793-1-45:2001,MOD) GB/
7、T 15972.47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7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宏弯 损耗(IEC 60793-1-47:2001,MOD) GB/T 17650.2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材料燃烧时释放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 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idt IEC 60754-2:1991) GB/T 17651.2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1998,idt IEC 61034-2:1997) GB/T 18380.1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 延试验
8、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IEC 60332-1-2:2004,IDT) GB/T 18380.35-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 垂直蔓延试验 C 类(IEC 60332-3-24:2000,IDT) YD/T 629.1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传输功率监测法 YD/T 629.2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后向散射监测法 Q /CT 23 48- 20 11 2 YD/T 837-1996 (所有部分)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T 979 光纤带技术要
9、求和检验方法 YD/T 1113 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 YD/T 1258.4-2005 室内光缆系列 第4部分:多芯光缆 YD/T 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YD/T 1954-2009 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 JB/T 10696.7-2007 电线电缆机械和理 化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抗撕试验 YD/1997-2009 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 3 术语和定义 3.1 光纤到户 Fibre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是指仅利用光纤媒质连接通信局端和家庭住宅的接入方式,引入光纤由单个家庭住宅独享。 3.2 用户引入段 User access sect
10、ion 在FTTH 网络中从用户接入点到用户终端之间的光缆线路及其无源连接件,称为用户引入段。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FTTH Fibre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 FTTB Fibre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楼宇 FTTO Fibre to The Office 光纤到办公室 5 产品型号 5.1 型号划分 光缆按YD/T 908-2000的规定分类和划分型式、规格和编制型号。其中,分类代号中增加了符号: GJX蝶形引入光缆; GJYX室外(内)蝶形引入光缆。 与护套材料有关的代号应符合YD/T 1258.42005的规定,其中H代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11、护套。 5.2 型式 光缆的常用结构型式代号及其名称如表所示1。 表1 蝶形引入光缆产品编号表 Q /CT 23 48- 20 11 35.3 规格 规格由光缆中光纤芯数和光纤类别组成。常用的光纤类别有: B1.1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1.3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6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 5.4 产品型号和标记 5.4.1 型号 光缆型号由光缆的型式和规格代号组成。 5.4.2 标记 结构型式 名称 适用范围 GJXV 金属加强件、聚氯乙稀护套、蝶形引入光缆 GJXDV 金属加强件、聚氯乙稀护套、蝶形引入光纤带光缆 GJXFV 非金属加强件、聚氯乙稀护套、蝶形引入光缆 GJXF
12、DV 非金属加强件、聚氯乙稀护套、蝶形引入光纤带光缆 GJXH 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蝶形引入光缆 GJXDH 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蝶形引入光纤带光缆 GJXFH 非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蝶形引入光缆 GJXDFH 非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蝶形引入光纤带光 缆 室内布线 GJYXCH 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护套、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 GJYXDCH 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护套、自承式蝶形引入带状光 缆 GJYXFCH 非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自承式蝶形引入光 缆 GJYXFDCH 非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自承式蝶形引入带 状光缆
13、室(内)外架空引入 GJYXH03 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PE 外护套、管道式蝶 形引入光缆 GJYXDH03 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PE 外护套、管道式蝶 形引入带状光缆 GJYXFH03 非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PE 外护套、管道式 蝶形引入光缆 GJYXDFH03 非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PE 外护套、管道式 蝶形引入带状光缆 GJYXH53 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皱纹钢带、PE外护套、 管道式蝶形引入光缆 GJYXDH53 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皱纹钢、PE 外护套、 管道式蝶形引入带状光缆 GJYXFH63 非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非金属加强
14、带、PE 外护套、管道式蝶形引入光缆 GJYXDFH63 非金属加强件、低烟无卤内护套、非金属加强带、PE 外护套、管道式蝶形引入带状光缆 室(内)外管道引入 蝶形引入光缆(俗称皮线光缆)按 YD/T 908 的规定划分型式、规格和编制型号。其中,分类代号中 增加了符号: GJX蝶形引入光缆; GJYX室外(内)蝶形引入光缆。 Q /CT 23 48- 20 11 4 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 它由光缆的型号和本标准编号组成。 例如:金属加强件、聚烯氢护套、 蝶形引入光缆,包含 2根 B6 类光纤,则产品的标记为: GJXH 2B6。 6 要求 6.1 结构 6.1.1 概述 光缆材料和
15、结构的选用应适合预期用途及安装条件,应特别注意符合阻燃性能的任何特定要求。本标 准推荐采用干式结构,但只要能满足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机械、环境和传输性能要求,其它结构经用户同 意后也可采用。典型的光缆结构图见附录A所示。 6.1.2 涂覆光纤 光缆中所用的单模光纤应是符合YD/T 19542009规定的B6类(或ITU-T G.657类)光纤或GB/T 9771.3 和 GB/T 9771.1的规定的B1.3类和B1.1类,也可以是用户要求的其它单模光纤。宜选用ITU-T G.657A2光 纤。光缆中的光纤数宜为1、2或4芯,也可以是用户要求的其它芯数。 光缆中光纤的识别用全色谱颜色识别,其颜色
16、应符合GB/T 6995.2-2008规定,在没有特殊要求下,光 纤的颜色应按表2中的颜色顺序依次选用。单纤的为蓝色。 表2 光纤颜色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 蓝 桔 绿 棕 灰 白 红 黑 黄 紫 粉红 青绿 6.1.3 光纤带 光纤带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YD/T 979的相关规定。 6.1.4 加强构件 光缆中应对称放置两根相同的加强构件。加强构件可以为光缆中的加强构件可为高强度不锈钢钢丝或 磷化钢丝的金属加强构件,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的,非金属材料如使用纤维增强塑料时,宜选用K-FRP, F-FRP,不得使用G-FRP。加强构件应嵌入在护套内,不得外
17、露。在光缆制造长度内,加强构件不允许有接 头。 管道蝶形引入光缆有防鼠要求时,宜选用非金属纤维增强进行防护。 光缆的加强构件应为2根,平行对称于光缆中。 6.1.5 增强构件 对于自承式蝶形引入及管道式蝶形引入的光缆,光缆中除了应放置加强构件外,一般还应放置增强构 件。光缆的增强构件宜为吊线,用以架空敷设时承载大部分的张力。对于管道吊线一般为单根钢丝或由多 根金属线绞合而成,也可用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圆杆。在光缆制造长度内,增强构件不允许有接头。 6.1.6 护套 6.1.6.1 缆芯(和吊线)外应挤包一层具有保护功能的护套,护套材料可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或 聚氯乙烯材料。对于低烟
18、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护套材料宜符合 YD/T 1113 规定。对于聚氯乙烯护套,护 套材料宜符合 GB/T 8815-2002 中 “90护套级软聚氯乙烯塑料”的规定;也可根据用户需要采用其它材料, 但其性能应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6.1.6.2 护套的表面应平整光滑,其断面上应无目力可见的裂纹、气泡和砂眼等缺陷。 6.1.6.3 护套应连续地挤包在光纤、加强构件上。 6.1.6.4 加强构件外和增强构件外的护套最小厚度均应不小于0.4mm。管道蝶形引入光缆外护套厚度不小于 Q /CT 23 48- 20 11 5 1.0mm。 6.1.6.5 用于室内的光缆,护套颜色宜使用白色或用户要求的颜
19、色。用于室外的光缆,其护套颜色宜为黑 色,以抗紫外线。护套表面应光滑、颜色均匀,没有裂痕、气泡和污渍。 6.1.7 阻水层 为保证管道引入光缆有良好的抗渗水能力,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在铝带和 普通蝶形引入光缆之间设有阻水层。阻水层材料可以是吸水膨胀带或阻水纱,也可以是热熔胶,或间隔设 置阻水环。吸水膨胀带和阻水纱性能应分别符合YD/T 1115.1和YD/T 1115.2规定。 普通蝶形引入光缆和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无此要求。 6.2 结构尺寸 光缆的典型结构尺寸应满足表3的规定。 表3 光缆的典型结构尺寸 单位:mm 外形尺寸标称值(HL) 容差 光缆类别 1 芯和2 芯
20、 4 芯带 1 芯和2 芯 4 芯带 蝶形引入光缆 2.03.0 2.04.0 0.1 0.15 注1:H 表示光缆的短轴长,L表示光缆的长轴长。 注2:对于自承式的光缆,除开吊线部分的尺寸应满足该表的规定。 注3: 对于管道式的光缆,剥除护套及外加强件后的尺寸应满足该表的规定。 每条光缆中的光纤应为同批次的光纤,且应平行位于光缆的正中心。 6.3 标准制造长度 光缆成卷交货长度为 2000m、1000m或 500m(负偏差为 0),也可根据供需双方的商定来制定交货长度。 光缆交货长度宜为标准制造长度,光缆在交货长度上不应有光纤接头: 表4 光缆标准制造长度系列 标称值(m) 容差(%) 50
21、0 1000 2000 05 6.4 性能要求 6.4.1 光缆中的光纤性能 6.4.1.1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的尺寸参数、 模场直径、 截止波长、 宏弯损耗等参数应符合YD/T 19542009 、 GB/T 9771.1 或 GB/T 9771.3 的规定。弯曲不敏感光纤(B6)还应符合ITU-T G.657A2的规定及表5要求: 表5 小弯曲半径光纤光学特性 光 纤 属 性 属性 详情 值 波长 1310 nm 标称值范围 8.6-9.5 m 模场直径 容差 0.4 m 包层直径 标称值 125.0 m Q /CT 23 48- 20 11 6 容差 0.7 m 纤心同心度误差 最大值
22、0.5 m 包层不圆度 最大值 1.0% 光缆截止波长 最大值 1260 nm 半径 15 10 7.5 缠绕圈数 10 1 1 最大值(dB) ,在1550 nm 0.03 0.1 0.5 宏弯损耗 最大值(dB) ,在1625 nm 0.1 0.2 1.0 筛选应力 最小值 0.69 GPa 成缆后 最大值,在1310 nm 0.36 dB/km 最大值,在1550 nm 0.24 dB/km 最大值,在1625 nm 0.25 dB/km 衰减系数 最大值,1383 nm 3 nm 0.36 dB/km PMD 0.20 ps/ km 最小0色散波长 1300 nm 最大0色散波长 13
23、24 nm 零色散波长 0色散斜率 0.092 ps/nm 2 km 在13lOnm和1550nm波长上,对一光纤连续长度不应有超过O.ldB 的不连续点。 光纤的N值不小于22。 6.4.1.2 光纤带 光纤带的各项性能应符合YD/T 979的相关规定。 6.4.1.3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特性 成缆后光纤的最大衰减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成缆后光纤的最大衰减值 光纤类型 使用波长(nm) 最大衰减值(dB/km) B1.1和B1.3 1550 0.30 1310 0.40 B6 1550 0.28 6.4.2 护套性能 光缆护套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7、表8的规定,若有性能更优的其他材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C 2348 2011 中国 电信用户 引入 蝶形 光缆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