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1495-2011 Periodical Inspection Code of Practice For Sub-critical Pressure Power Station Boiler《亚临界电站锅炉定期检验规程》.pdf
《DB34 T 1495-2011 Periodical Inspection Code of Practice For Sub-critical Pressure Power Station Boiler《亚临界电站锅炉定期检验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1495-2011 Periodical Inspection Code of Practice For Sub-critical Pressure Power Station Boiler《亚临界电站锅炉定期检验规程》.pdf(6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27.060.30 J 98 a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952011 b 亚临界电站锅炉定期检验规程 Periodical Inspection Code of Practice For Sub-critical Pressure Power Station Boilerc 文稿版次选择d 2011 - 09 - 13 发布 2011 - 10 - 13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495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
2、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必应、丁盛斌、凌宏伟、夏红伟、张凤安、任建辉、高飞、胡学飞、刘保国、张文杰。 DB34/T 14952011 1 亚临界电站锅炉定期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亚临界电站锅炉内部检验、外部检验、水压试验等定期检验工作的程序和检验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亚临界电站锅炉下列部件的检验: a) 锅炉本体受压元件、部件及其连接件; b) 锅炉范围内管道(含锅炉本体管道以及主蒸汽管道、 主给水管道、 高温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等); c) 锅炉安全保护装置及仪表; d) 锅炉承重结构,膨胀系统、炉墙保温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
3、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8-2008 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 GB/T 6394-2002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 9222-200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GB/T 12145-2008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T 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 17394-1998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DL/T 435-2004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 DL/T 438-2009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
4、规程 DL/T 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 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 DL/T 515-2004 电站弯管 DL/T 561-1995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 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DL/T 674-1999 火电厂用20号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DL/T 773-2001 火电厂 用12Cr1MoV钢球化评级标准 DL/T 786-2001 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 DL/T 787-2001 火力发电厂用15CrMo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DL
5、/T 818-2002 低合金耐热钢碳化物相分析技术导则 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 DL/T 991-2006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 JB/T 3375-2002 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 JB/T 4730.14730 .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TSG G5001-2010 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DB34/T 14952011 2 TSG G5002-2010 锅炉水 (介)质处理检验规则 TSG G5003-2008 锅炉化学清洗规则 TSG Z7001-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2005)质检特
6、便字3064号 质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 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劳部发1996276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务院令第549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亚临界电站锅炉 出口蒸汽压力低于但接近于临界压力,一般为 15.7 MPa19.6 MPa 的锅炉。 GB/T 2900.48-2008,定义 3.1.15 3.2 锅炉重大修理 主要是指锅炉受压元件的重大修理,一般包括:锅筒、启动分离器、减温器、集箱等主要受压元件的更换、挖补以及主焊缝的补焊;受热面管子的更换数量大于该类受热面管(其分类按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的 10且不少于
7、 20 根; 主要管道(包括主蒸汽管道、主给水管道、再热蒸汽冷段管道、再热蒸汽热段管道、集中下降管等)上的管子、三通和弯头的更换、挖补以及环焊缝的补焊。 4 一般规定 4.1 锅炉定期检验工作包括外部检验、内部检验和水压试验三种: a) 外部检验是指锅炉在运行状态下对锅炉安全状况进行的检验; b) 内部检验是指在停炉状态下对锅炉安全状况进行的检验; c) 水压试验是指以水为介质,以规定的试验压力对锅炉受压部件强度和严密性进行的检验。 4.2 内部检验的周期应当每 46 年进行一次,也可结合锅炉检修周期进行。 锅炉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还应进行内部检验: a) 新安装的锅炉在运行一年后; b) 锅炉
8、停止运行一年以上恢复运行前; c) 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及重新运行一年后; d) 根据上次内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 e) 根据外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 4.3 外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还应进行外部检验: a) 锅炉停止运行一年以上恢复运行时; b) 锅炉的燃烧方式和安全自控系统有改动后。 4.4 水压试验周期的规定 : a) 一般每六年进行一次,也可结合电厂大修周期进行适当调整; b) 锅炉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还应进行水压试验。 DB34/T 14952011 3 4.5 当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和水压试
9、验在同一年进行时,应依次进行内部检验、水压试验和外部检验,也可由检验单位与使用单位协商后作相应调整。 4.6 只有当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均在合格有效期内,锅炉才能投入运行。 5 内部检验 5.1 准备工作 5.1.1 锅炉使用单位应作好下述准备工作: a) 设备的风、烟、水、汽、电和燃料系统应可靠隔断; b) 搭设必要的脚手架; c) 检查部位的人孔门、手孔盖全部打开,并经通风换气冷却; d) 炉膛及后部受热面清理干净,露出金属表面; e) 拆除受检部位的保温材料和妨碍检验的部件; f) 准备好安全照明和工作电源; g) 进入锅筒、炉膛、烟道等进行检验时,应有可靠通风; h) 清除受压
10、部件表面的烟灰和污物,对于需要重点进行检查的部位还应拆除炉墙和保温层,以利于观察; i) 准备好下述资料备查: 1) 锅炉设计、制造质量资料: 锅炉竣工图,包括总图、承压部件图、热膨胀系统图和基础荷重图等; 承压部件的强度计算书或汇总表; 锅炉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热力计算书或汇总表; 过热器壁温计算书和再热器壁温计算书; 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压试验证明); 受压元件重大设计更改资料; 烟风阻力计算书或汇总表; 锅炉汽水阻力计算书或汇总表; 汽水系统图。 2) 锅炉安装、调试资料; 3) 修理、改造及变更的图纸和资料: 修理、改造或变更方案及审批文
11、件; 设计图样、计算资料; 质量检验和验收报告。 4) 记录及档案资料: 锅炉技术登录簿和使用登记证; 运行记录,事故、故障记录,超温超压记录; 承压部件损坏记录和缺陷处理记录; 检修记录,质量验收卡,大修技术总结; 金属监督、化学监督技术资料档案; 有关锅炉安全运行的各项制度及其有关见证资料和记录(包括值班、交接班、水质化验、司炉和水质化验人员持证情况)。 DB34/T 14952011 4 5) 检验人员认为需要查阅的其他资料。 5.1.2 检验单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 检验单位实施现场检验前, 要审查使用单位按 5.1.1 条提交的技术资料; 对于首次检验的锅炉,应对技术资料做全面
12、审查;对于非首次检验的锅炉,重点审核新增加和有变更的部分。 b) 制定受检设备的检验方案,经审批后提供给使用单位。对于运行时间超过 10 万小时的锅炉,在确定检验方案时应增加检验项目,重点检查材质变化状况,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部分调整。 5.2 内部检验工作内容和方法 5.2.1 省煤器检验: a) 管排烟气冲刷处、管子弯头附近以及烟气走廊处管子的壁厚减薄情况; b) 整体管排、悬吊管变形、磨损情况;悬吊结构件、支吊架、固定卡、管卡、阻流板、防磨瓦等的烧坏、脱落、磨损情况; c) 低温省煤器管排处积灰和低温腐蚀情况; d) 对于已运行 5 万小时的锅炉,应检查入口端管子内部的氧腐蚀情况,有
13、怀疑时应进行割管抽样检查; e) 省煤器标高范围内吹灰器孔附近管子磨损、吹损、腐蚀变形等情况。 5.2.2 省煤器集箱检验: a) 有怀疑时抽查进口集箱内部的氧腐蚀和水渣、泥垢等情况; b) 对集箱短管角焊缝、吊耳焊缝进行宏观抽查,有怀疑时应进行表面探伤; c) 抽查集箱吊挂装置是否正常; d) 运行 10 万小时后,对集箱封头焊缝进行表面检测或超声检测抽查,检测比例应不少于 25,发现问题时应 100检查。 5.2.3 水冷壁检验: a) 燃烧器周围和热负荷较高区域水冷壁管: 1) 管壁冲刷磨损、高温腐蚀、变形、鼓包等缺陷,怀疑时进行测厚; 2) 有卫燃带的锅炉应检查卫燃带及销钉的损坏程度;
14、 3) 定点监测管壁厚度及胀粗情况,一般分三层标高,每层四周墙各若干点。 b) 冷灰斗区域水冷壁管: 1) 落焦碰伤及管壁磨损情况; 2) 炉底水封板焊缝的膨胀或因焊接造成的开裂情况; 3) 定点检测管壁厚度,斜坡及灰坑弯管外弧处各取若干点。 c) 所有人孔、看火孔部位周围水冷壁管的磨损、拉裂、鼓包、变形情况; d) 循环流化床锅炉进料口、排渣口、布风板水冷壁的磨损、腐蚀情况;旋风分离器进出口处水冷璧管烟气、飞灰磨损情况;定点监测循环流化床锅炉过渡段,炉膛出口窗附近水冷壁管壁厚; e) 折焰角区域水冷壁管: 1) 过热、胀粗、鼓包、磨损等缺陷; 2) 屏式再热器冷却定位管相邻水冷壁磨损情况;
15、3) 定点监测壁厚及管子胀粗情况,斜坡及弯管外弧处各取若干点。 f) 检查吹灰器附近水冷壁的损伤,怀疑时测量壁厚; g) 防渣管: 1) 管子两端应无疲劳裂纹,怀疑时进行渗透检测; 2) 防渣管过热、胀粗、变形、鼓包、飞灰磨损等; DB34/T 14952011 5 3) 定点监测管子壁厚及胀粗量。 h) 水冷壁鳍片与管子焊缝的开裂、严重咬边、漏焊等情况,重点对组装的片间连接、与包覆管连接、直流炉分段引出、引入管处的嵌装短鳍片、燃烧器处短鳍片等部位的焊缝做 100%外观检查; i) 热负荷最高处水冷壁割管检查: 1) 内壁结垢量及成分测定,计算结垢速率; 2) 内壁腐蚀情况及原因分析。根据腐蚀
16、情况决定扩大检查范围,当内壁结垢量超过相关规定时,应进行受热面化学清洗工作。 j) 水冷壁拉钩、管卡、膨胀装置及止晃装置: 1) 外观检查应完好,无损坏和脱落; 2) 膨胀间隙足够,无卡涩; 3) 管排平整,间距均匀。 5.2.4 水冷壁集箱(含水冷壁上下集箱,环形集箱)检验: a) 集箱内外表面腐蚀检查,有怀疑时应测厚; b) 管座角焊缝抽查,怀疑时应进行表面检测; c) 对于内部有挡板的集箱,应采用内窥镜检查挡板情况,连通管堵塞情况,水冷壁入口节流圈脱落、结垢、磨损情况; d) 对于已运行机 10 万小时或调峰机组的锅炉,应对集箱封头焊缝、孔桥部位、管座角焊缝、环形集箱弯头对接焊缝进行表面
17、无损检测,检测比例应不少于 25,有怀疑时应进行超声检测。 5.2.5 锅筒,外置式汽水分离器检验: a) 内表面可见部位裂纹、腐蚀、凹坑等缺陷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测厚、无损检测、腐蚀产物及垢样分析; b) 检查集中下降管孔、加药管孔、给水套管及管孔、再循环管孔、安全阀管座以及锅筒人孔周围等的裂纹、腐蚀、冲刷情况;有怀疑时应进行无损检测; c) 锅筒筒体焊缝、人孔加强焊缝及内部预埋件的焊缝外观检查;复查制造焊缝的遗留缺陷; d) 水位计的汽水连通管、压力表连通管、蒸汽加热管、汽水取样管、事故放水管、连续排污管等应完好、畅通,检查加强型管座,怀疑时进行无损检测;检查一次门内外壁腐蚀情况; e)
18、锅筒与吊挂装置接触应良好,90 度内圆弧应吻合,吊杆装置牢固,受力均匀,预留膨胀间隙足够,方向正确; f) 人孔盖与人孔圈应接触平整,接触面无明显伤痕及腐蚀斑点,对两侧的人孔门铰链座进行宏观检查; g) 对于运行时间超过 5 万小时的锅炉锅筒还应增加以下的无损检测 (调峰机组应缩短检验周期) : 1) 对内表面纵、环焊缝及热影响区进行不少于 25的表面检测(应包括所有的 T 字焊缝); 2) 对纵、环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检测抽查,检测比例一般为:纵缝 25,环缝 10(应包括所有的 T 字焊口); 3) 对集中下降管角焊缝、集中给水管角焊缝进行 100表面无损检测以及 100超声检测;分散
19、下降管管座、分散给水管座角焊缝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抽查比例一般为 25; 4) 对安全阀、对空排气阀、引入管、引出管等管座角焊缝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发现裂纹时应进行超声检测复查。 h) 检查汽水分离装置、给水清洗装置; i) 外置式汽水分离器,按 23 次大修周期安排一次定期检验工作。 5.2.6 过热器管检验: DB34/T 14952011 6 a) 低温过热器:管排间距均匀,不存在烟气走廊;重点检查后部弯头、上部管子表面及烟气走廊附近管子的磨损情况;低温过热器防磨板、阻流板接触良好,无磨损、变形、移位、脱焊等现象; b) 包覆过热器管及人孔附近弯管磨损情况检查; c) 顶棚过热器管有无变
20、形、壁厚减薄和磨损等情况;顶棚管下垂严重时,应检查膨胀、悬吊结构和内壁腐蚀情况; d)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做过热、磨损和腐蚀情况检查,有怀疑时测量壁厚; e) 对高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做外观检查,管排应平整,间距应均匀,管子及下弯头的磨损、腐蚀、氧化、变形、胀粗、鼓包等缺陷检查; f) 检查屏式过热器沿炉膛深度方向的蒸汽冷却定位管及其与前墙受热面间设置的导向装置, 含损伤、变形、失效等情况检查;其他定位管的磨损、变形情况检查;管卡烧损情况检查以及定位管与过热器管之间的碰磨情况检查; g) 高温过热器下弯头与斜烟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子表面磨损情况检查; h) 过热器管穿炉顶部分的碰磨情
21、况, 与高冠密封结构焊接的密封焊缝裂纹、 咬边等超标缺陷检查,有怀疑时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i) 吹灰器射流区域包覆过热器管子表面磨损情况检查,有怀疑时进行测厚;。 j) 定点检测高温过热器出口段管子外径及壁厚; k) 对低温过热器割管取样,检查结垢、腐蚀情况; l) 定期对高温过热器割管,做金相及碳化物分析,并测量氧化皮厚度; m) 对运行已达 5 万小时的,与不锈钢连接的异种钢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并按 10的比例无损检测抽查,有怀疑时可割管进行金相检查。 5.2.7 再热器管检验: a) 再热器管排间距检查,再热器管排、弯头外观进行磨损、变形和腐蚀等情况检查,对易磨损部位(如再热器管穿墙和烟气
22、走廊部份等)进行壁厚抽测; b) 吹灰器附近管子磨损情况检查,有怀疑时测厚; c) 再热器管子的悬吊结构件、冷却定位管、自夹管、梳形板、固定卡、管卡、阻流板、防磨板等烧损、变形、移位,磨损以及管子间碰磨等情况检查; d) 定点测量高温再热器引流面、下弯头壁厚以及高温再热器出口管子外径;下弯头与斜烟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e) 再热器管穿炉顶部分的碰磨情况, 与高冠密封结构焊接的密封焊缝裂纹、 咬边等超标缺陷检查,有怀疑时进行表面探伤; f) 定期对高温再热器割管,做金相及碳化物分析,并测量氧化皮厚度; g) 对运行已达 5 万小时的,与不锈钢连接的异种钢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并按 10的比例进行
23、无损检测抽查,有怀疑时可割管进行金相检查; h) 立式再热器下弯头的腐蚀结垢情况检查,有怀疑时割管对沉积物作垢成分分析。 5.2.8 减温器检验: a) 筒体表面氧化、腐蚀、裂纹等缺陷情况检查,有怀疑时进行测厚、硬度、金相检查; b) 筒体环焊缝、封头焊缝缺陷情况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无损检测; c) 吊耳与集箱角焊缝、管座角焊缝缺陷情况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表面检测; d) 对内套筒定位螺丝封口焊缝进行表面检测; e) 用内窥镜检查减温器内壁、内套筒及喷嘴的裂纹、磨损、腐蚀等缺陷情况,以后每隔 1.5 万小时到 3 万小时检查一次; DB34/T 14952011 7 f) 对运行时间已达 5
24、万小时的,应对筒体外表面的主焊缝和角焊缝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检测比例应不少于 25%,有怀疑时应进行超声检测或射线检测,10 万小时后增加超声检测。 5.2.9 过热器、再热器集箱和集汽集箱检验: a) 抽查集箱表面氧化、腐蚀情况,有怀疑时应进行测厚; b) 集箱环焊缝、封头焊缝、管座角焊缝、吊耳与集箱角焊缝的超标缺陷检查,重点检查无弹性弯管子的管座角焊缝,有怀疑时应进行无损检测; c) 检查与集箱连接的大直径管焊缝的缺陷情况,有怀疑时应进行无损检测。 d) 检查炉顶各集箱由于炉顶漏烟而产生集箱及梁的永久变形情况; e) 对出口集箱引入管孔桥部位宜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内部裂纹; f)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T14952011PERIODICALINSPECTIONCODEOFPRACTICEFORSUBCRITICALPRESSUREPOWERSTATIONBOILER 临界 电站 锅炉 定期 检验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3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