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620-2011 Coking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guide《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实施指南》.pdf
《DB14 620-2011 Coking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guide《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620-2011 Coking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guide《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实施指南》.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080.10 A 20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620 2011 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实施指南 Guideline for circular economy assessment in coking industry 2011 - 08 - 21 发布 2011 - 09 - 2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620 201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要求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焦化行业运行绩效指标计算方法 . 11 DB1
2、4/ T620 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质量认证审核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晋花、张永成、冀晓东、盛佃清、陶其鸿、裴虹、魏善宇。 DB14/ T620 2011 1 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西省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和要求。提供了指导焦化行业改进 和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管理模式和绩效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可用于企业自我评价,也可用于政府部门对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试点效果的验收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常规机焦炉(顶装和捣固
3、)和现有热回收焦炉生产企业及炼焦煤化工副产品加工(粗苯、焦油精制)生产企业,不适用于半焦(兰炭)焦炉和洗煤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 综合能耗 计算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顶装焦炉 Top loading coke oven 装炉煤从炉顶装煤孔装入炭化室的焦炉。 GB50432-2007 3.2 捣固焦炉 Stamping coke oven 装炉煤用捣固机捣成煤饼,煤饼从焦炉机侧送入
4、炭化室的焦炉。 GB50432-2007 3.3 炼焦耗热量 coking heat consumption 将 1kg装炉煤炼成焦炭需要供给焦炉的热量。 GB50432-2007 3.4 干熄焦 Coke dry quenching( CDQ) 利用惰性气体冷却红焦并终止其燃烧,并将热量传给锅炉产生蒸汽。惰性气体循环使用。 DB14/ T620 2011 2 3.5 低水分熄焦 low moisture coke quenching( LMQ) 一种熄焦工艺 ,熄焦水在设定压力下经特定排列的喷嘴以大流量喷至熄焦车内的红焦表面,熄焦水供水速度远快于焦块吸水速度,只有部分水在由上至下通过焦炭层时
5、被吸收并被激烈汽化,其余大部分水经熄焦车倾斜底板上的孔和沟槽排出,激烈汽化瞬间产生的大量水蒸气由下至上搅动焦炭层使其进一步均匀冷却并起到整粒的作用。 HJ/T189-2006 3.6 工序能耗 process energy consumption 生产一吨全焦(干基)所用洗精煤与加工能耗(煤气、电、蒸汽、水等)折标煤量之和减去焦化产品(焦炭、煤气、粗苯、焦油等)及余热回收折标煤量。 HJ/T126-2003 3.7 煤调湿 coal moisture control( CMC) 采用特殊工艺技术设施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除去一部分水分,使装炉煤水分稳定在 6.0 6.5%。 3.8 热回收焦炉 h
6、eat recovery coke oven 由多个焦炉炉组、 热能回收装置、烟气脱硫除尘装置以及尾气集中排放筒组成,采用捣固装煤、炉内引火、二次燃烧、负压运行生产工艺,在连续炼焦过程中不产生焦化废水,并可实现余热有效回收利用和废气低污染排放的一种炼焦炉。 3.9 炼焦耗洗精煤 coking cleaning coal consumption 生产一吨全焦(干基)所消耗的干洗精煤量。 4 评价要求 评价要求包括管理过程和运行绩效两个部分。评价方法见附录 A。 4.1 发展战略 企业应制定以可持续发展 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a) 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使命、愿景以及发展方向。 应当考虑 企业循
7、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国家和地方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追求的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焦化企业的承诺; 焦化行业对资源、能源、环境的影响。 b) 制定实现关键战略对应的时间表。 DB14/ T620 2011 3 考虑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焦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考虑企业长、中期发展规划; 考虑竞争对手和标杆的绩效水平; 考虑产品、服务、循环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4.2 发展规划 企业应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与企业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充分体现“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明确发展目标,进行潜力分析,
8、确定重点任务及关键技术与装备,编制实施计划。必要时可制定从属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相关专项规划 , 如干熄焦余热利用规划、煤调湿节能技术规划等。 4.2.1 发展目标 企业应制定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发展目标。 应: a) 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参照焦化行业的平均水平和标杆,发展目标应适合于企业的生产、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可以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保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落实节能减排要求; 副产品资源化和实现清洁生产。 b) 遵循减量化优先 原则,促进企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以及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可以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淘汰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工
9、艺与装备,实施升级置换。新建焦化项目执行焦化行业准入条件; 完善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三个层次上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构建与煤炭、化工、钢铁等相关行业以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企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内物质、能源、水循环。 c) 制定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要求的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考核、可操作,体现发展规划实施效果。 应围绕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循环经济发展长期、中期和年度目标; 建立目标责任制,细化考核指标,形成逐级考核机制。 4.2.2 潜力分析 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及其它要求,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以及企
10、业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或延伸和拓展产业链的机会作出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a) 评估现有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处置等方面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对照炼焦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山西省煤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 年)等,评估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化产品回收 利用现状; 对照国际、国内焦化工序能效标杆指标寻找差距,分析原因; 对照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评估管理现状。 b) 识别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产生的社会影响。 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的特点识别生产过程对社会的影响; 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识别产品对社会的影响; DB14/ T620
11、2011 4 从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性质识别可资源化的机会; 从生产过程包含的能源转换识别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条件。 c) 识别企业内部能够促进资源、能源 合理 利用和梯级利用的潜在因素 。 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如单孔调压技术、粗苯加氢精制工艺等; 资源综合利 用,如配型煤炼焦、煤预热等; 余热余能综合利用,如干熄焦、荒煤气显热回收、烟道气显热回收等; 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如煤气制甲醇、二甲醚、合成氨,粗苯、煤焦油的深加工等; 组织保障措施,如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等。 d) 识别企业外部能够促进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的潜在机会。 为社会提供的可利用条件,如向城市供气、供热等; 消纳社会废弃
12、物的能力,如废塑料配煤等; 延伸和拓展产业链的合作条件,如构建以焦化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循环体 系。 e)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优先改进的潜在环节。 在本款 a)、 b)、 c)、 d)评估结果的基础 上,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资金、现有技术、装备等的能力,确定优先改进的潜在环节。 4.2.3 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 企业应依据潜力分析结果和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确定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及关键技术与装备,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确定重点任务,提出可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措施; 可以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限期完成的技术措施,如干熄焦( CDQ)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
13、推荐的技术措施,如炼焦煤调湿技术、废塑料配煤等; 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的技术措施。 b) 必要时,设计产业链; 可以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煤气循环产业链,如煤气合成氨尿素,煤气甲醇烯烃;煤气甲烷化天然气等; 焦油循环产业链,如煤焦油分镏煤沥青针状焦超高功率电极; 粗苯循环产业链,如粗苯加氢精制纯苯、甲苯、二甲苯顺酐、环己酮、己二酸等。 c) 如可能,进行技术、装备和工艺升级再造; d) 明确拟实施的项目和期限; e) 提出保障措施; 可以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实施计划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落实职责,进行考核; 提供资源保障,如提供实施计划所需的人力资源、工程项目资
14、金、设备设施材料等。 f) 投资估算 和预期效果分析。 4.3 资源 4.3.1 机构和职责 DB14/ T620 2011 5 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机构或依托 其它管理部门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管理,并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循环经济管理机构或部门应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组织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 b) 协调配置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资源,如人力、技术、计量器具、基础设施和所需的资金等相关资源等; c) 监督管理循环经济相关过程的实施,开展循环经济目标责任考核,包括对有关循环经济发展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考核等; d)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提出
15、改进建议。 4.3.2 人力资源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培育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特征的企业文化,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和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培训教育以及其他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确保员工具有开展循环经济相关活动的能力。 4.3.3 相关资源 企业应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信息、技术装备等相关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a) 提供实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的资金保障; b) 具备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建立技术开发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c) 配置与减量化和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工艺和装备,如 CDQ、 CMC、焦炉煤 气脱硫脱氰技术等; d) 建立获取、传递、分析和发布
16、信息的渠道; 应当考虑诸如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管理平台; 配备获取、传递、分析和发布与循环经济有关数据和信息的设施; 规定数据分析测算的频次、方式,并按规定进行测算。 e) 拓展与企业外部形成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的能力; 应当考虑诸如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在焦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社会和其他企业废弃物的条件,如社会废塑料用于炼焦配煤; 创造焦化企业富余煤气有效利用的条件,如富余煤气发电、向社会提供气源、热源等; 对焦化企业内部不能有效利用的副产品进行处置加工,成为 其他行业的原辅材料,如煤气脱硫 产生的硫磺用于制酸的原料等。 4.4 实施与运行 企业应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所有相关过程的
17、运行进行管理。 4.4.1 实施 企业应通过以下活动确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效实施: a) 根据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必要时,结合环境变化或技术进步调整发展规划,制定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 b) 识别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关键绩效测量方法; 应当考虑诸如以下几个方面: DB14/ T620 2011 6 项目的策划,包括工艺技术方案的调研,必要的试验,项目论证及核准等; 项目的实施准备,组建项目经理部,实行包括设计、监理、 设备、材料施工全过程的招投标等; 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如设备和材料制造质量控制,项目投资、进度、质量控制,项目建设单位的协调控制等; 对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进度
18、的关键节点等绩效进行测量,实施考核。 c) 优化工程的工艺和配置,适应技术条件的变化,预期目标的调整和市场等因素; d) 按实施计划完成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 e) 实施效果分析; 可以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测量完工项目的主要绩效指标; 对照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评估实施效果; 必要时,制定和实施项目的改进措施。 4.4.2 运行 企业应对循环经济所有相关过程实 施管理使其有效运行。可通过以下活动重点对循环经济有主要影响的相关过程进行控制。 a) 识别对循环经济有主要影响的相关过程,明确关键控制点,如焦化生产中的 CDQ,其关键控制点在于提高余热锅炉的蒸汽产量和质量; b) 制定运行准则,确保设
19、备规范运行和相关过程有效实施,如制定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检修维护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 c) 确定对相关过程运行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监测点,配备监测设备,实施监测,如确定监测对象、时机、频次、范围,按时监测,反馈数据,指导运行等; d) 保持企业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相关过程的协调运行,如企业内部 和外部数据、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就有关活动的联络协商等; e) 必要时,结合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调整运行过程。 4.5 测量、分析与改进 企业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循环经济运行进行测量,并利用统计技术等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改进循环经济实施过程。 a) 监视和测量循环经济目标,如不同层次所涉及的目标完成情况
20、等; b) 监视和测量循环经济实施的相关过程,如发展规划的部署和实施情况等; c) 测量循环经济运行的关键绩效数据和信息,对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关键绩效包括能源资源消耗、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 d)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信息,确定改进方向,实施改进; e) 必要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f) 参照同类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 g)校准和维护测量设备。 4.6 运行绩效 根据焦化行业特征,运行绩效评价指标按常规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分别评价,包括经济、资源能源利用和环境三个方面,运行绩效的指标分级和权重值见表 1和表 2。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 B ,其中能耗 指标计算方法应符
21、合 GB/T2589的要求 。 DB14/ T620 2011 7 表 1 焦化行业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分级和权重值(常规机焦炉) 序号 运行绩效指标 评价等级 权重值 一级水平 二级水 平 三级水平 1 工业增加值率, % 0 0 0.10 2 炭化室高度, m 顶装 7.63 6.0 4.3 0.06 捣固 6.25 5.5 3.8 3 干熄焦( CDQ)配置率 a, % 100 80 50 0.08 4 煤调湿( CMC)工艺 采用 未采用 0.06 5 炼焦耗洗精煤(干基) b, t/t 顶装 1.30 1.32 1.33 0.02 捣固 1.35 1.37 1.38 6 工序能耗, kg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6202011COKINGINDUSTRYCIRCULARECONOMYEVALUATIONIMPLEMENTATIONGUIDE 焦化 行业 循环 经济评价 实施 指南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3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