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202.4-201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4部分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11202.4-201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4部分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202.4-201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4部分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及编制说明.pdf(4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GDW11202.42014ICS 29.240 Q/GDW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Q/GDW 11202.42014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The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smart substationPart 4: Industrial ethernet LAN switch2014-11-15发布 2014-11-15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Q/GDW11202.42014I目 次前 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2、. 25 送检设备要求. 36 检测环境. 37 检测方法及要求. 48 检测规则. 33附录A37编 制 说 明. 40Q/GDW 11202.42014II前 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分为9个部分:第1部分:检测规范总论;第2部分:多功能测控装置;第3部分:保护测控集成装置;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第5部分:时间同步系统;第6部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第7部分:智能辅助综合监控系统;第8部分:电能量采集终端;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本部分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准的第4部分。本部分由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
3、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劲松 陈心灿 许智 杨威 王永福 尚力 刘洋 刘筱萍 李嘉 王晶 孟德伦黄鑫 宗俊丽 彭志强 张伟本部分首次发布。Q/GDW11202.420141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及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检测,其他厂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检测可参照执行。本部分可以作为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类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检测部门检验的指
4、导性文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GB/T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4598.3 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GB/T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5、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电磁兼容 试验与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
6、T17626.29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25931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DL/T860.72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2部分:基本信息和通信结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Q/GDW429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IEEE802.1qIEEEStandardsfor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RFC2544 网络互联设备基准检测方法(BenchmarkingMethodologyforNetworkInt
7、erconnectDevices)RFC 2889 局域网交换设备基准检测方法(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 SwitchingDevice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electricpowerindustrialethernetswitchQ/GDWXXX.4201X2应用于电力工业环境,在数据链路层以MAC地址寻址来完成帧转发、帧过滤的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3.2存储转发 storage-forward当整个帧已完全接收,再进行冗余码校验、过滤和转发处理的一种转发方式。3.3吞吐量 throughput设备在不丢帧
8、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3.4存储转发时延 latency从输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开始,至在输出端口上检测到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为止的时间间隔。3.5背靠背帧 backtobackframe设备在最小帧间隔情况下,一次能够转发的最多的长度固定的数据帧数。3.6虚拟局域网 virtuallocalareanetwork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划分成多个网段(子集)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3.7静态路由 staticrouting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3.8动态路由 dymnamicrouting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
9、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3.9逻辑节点 logicalnode代表典型变电站功能的实体。3.10主时钟 master clock能同时接收主时钟通过有线传输方式发送的至少两路时间同步信号,具有内部时间基准(晶振或原子频标),按照要求的时间准确度向外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的装置。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Q/GDW11202.420143下列符号、代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RC 循环冗余校验 (CyclicRedundancy Code)DUT 被测设备 (DeviceUnderTest)GOOSE 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 (Generic Object OrientedSubs
10、tationEvents)GMRP GARP组播注册协议 (GARPMulticastRegistrationProtocol)MAC 介质访问控制 (Media AccessControl)QoS 服务质量 (QualityofService)RIP 路由信息协议 (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SV 采样值 (SampledValue)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NetworkManageProtocol)TTL 生存时间 (Time ToLive)TC 透明时钟 (TransparentClock)VLAN 虚拟局域网 (VirtualLocalAr
11、eaNetwork)VID 虚拟局域网标识符 (VirtualLANIdentifier)5 送检设备要求送检的交换机应满足下述要求:a) 提供保证交换机设备正常连接和运行的模块、软件及相关的连接设备、电缆、光缆;b) 整机性能检测按实际应用进行最大化配置;c) 被测设备在缺省配置下应满足本部分基本性能检测条件;d) 交换机设备应支持直流供电,具备双电源互备;e) 支持Web配置方式。送检的交换机应提供下列资料:a) 提供交换机设备体系结构描述和主要性能指标参数;b) 提供交换机设备的关键部件参数,至少应包括:软件版本号、主芯片型号、接口、板卡等;c) 提供交换机设备的厂内自测试报告;d) 提
12、供交换机设备的操作说明书。6 检测环境及检测设备要求6.1检测环境条件被检设备应在以下环境条件进行检测:a) 环境温度:+15+35;b) 相对湿度:45%75%;c) 大气压力:86 kPa106kPa。6.2检测系统架构交换机的检测环境由网络测试仪、光功率计、光衰减计、被测样品等构成,具体检测环境示意图(仅为基本测试连接情况,不包含所有测试组网)见图1:图1 基本测试连接图Q/GDWXXX.4201X46.3检测设备要求6.3.1网络测试仪测试设备要求如下:a) 具有以太网数据编码发送功能;b) 具有以太网接口性能测试功能;c) 具有符合GB/T25931协议功能性能及一致性验证功能。6.
13、3.2网络损伤仪测试设备要求如下:a) 网络损伤功能(模拟网络延迟、丢包、乱序等);b) 支持数据包过滤功能。6.3.3光功率计测试设备要求如下:a) 测量范围:(10-90)dBm。6.3.4光衰减计测试设备要求如下:a) 衰减范围: 080dB;b) 分辨率:0.05dB。6.3.5时钟测试仪测试设备要求如下:a) 应能测试网络对时信号类型的时间同步信号;b) 应支持GB/T25931协议。7 检测方法及要求7.1外观检查检查产品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商标、出厂日期及符合GB/T 2894规定的安全标志。检查产品的出线方式、电源接线方式、接地端子、指示灯、外形尺寸、封装材料及机箱颜色。7.
14、2功能检测7.2.1 组网功能检测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网络中的组网情况;b) 检测要求:支持单环组网、单星组网及双星组网;c) 检测方法:检测交换机在各种组网情况下,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传输数据是否正确。7.2.2 端口镜像检测7.2.2.1单端口镜像检测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端口镜像功能是否正确;b) 检测要求:具有一对一端口镜像功能,镜像过程中不应丢失数据;c) 检测方法:Q/GDW11202.420145图2 单端口镜像测试连接图1) 如图2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配置交换机的镜像端口监听被镜像端口双向数据;2) 测试仪端口A与被镜像端口相连,测试仪端口B与交换机的任一端口(除
15、镜像端口与被镜像端口外)相连,测试仪端口C与镜像端口相连;3) 测试仪端口A、B之间互发数据,端口C监听;4) 检测帧长为256字节,检测时间为10s,发送端口负载为10%;5) 记录测试仪端口C收帧数、端口A收发帧数。端口C收帧数应等于端口A收发帧数之和。7.2.2.2多端口镜像检测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端口镜像功能是否正确;b) 检测要求:具有多对一端口镜像功能,镜像过程中不应丢失数据;c) 检测方法:图3 多端口镜像测试连接图1) 如图3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配置交换机的镜像端口监听被镜像端口双向数据;测试仪端口A与被镜像端口相连,测试仪端口B与交换机的任一端口(除镜像端口与被镜像端口
16、外)相连,测试仪端口C与被镜像端口相连,测试仪端口D与交换机的任一端口(除镜像端口与被镜像端口外)相连,测试仪端口E与镜像端口相连;2) 测试仪端口A、B之间互发数据,测试仪端口C、D之间互发数据,测试仪端口E监听;3) 检测帧长为256字节,检测时间为10s,发送端口负载为10%;4) 记录测试仪端口E收帧数以及端口A、C收发帧数。端口E收帧数应等于端口A、C收发帧数之和。7.2.3 链路聚合检测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链路聚合功能是否正确;b) 检测要求:链路聚合时不应丢失数据;c) 检测方法:Q/GDWXXX.4201X6图4链路聚合检测连接图1) 如图4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配置两台交
17、换机之间的聚合链路;2) 将每台交换机任两个端口(除链路聚合端口外)分别与测试仪端口A、B和C、D连接,测试仪端口A、B作为一个逻辑整体和C、D作为一个逻辑整体之间互发数据,流量为单端口带宽的2倍;3) 查看数据丢包率,应为0。7.2.4 VLAN功能检测a) 检测目的:根据RFC2889规定,检测交换机是否支持IEEE802.1Q定义的VLAN标准。应支持根据端口划分VLAN方式,应支持在转发的帧中插入标记头,删除标记头,修改标记头,支持VLANTrunk功能;b) 检测要求:网络测试仪发送到交换机的数据流,若VLANID不同,则丢弃该数据流(入口不透传)或转发至相应VLAN端口(入口透传)
18、;若相同则转发至相同VLAN的端口。广播风暴仅可在VLAN内广播;c) 基于端口的VLAN功能检测方法:图5 VLAN功能检测连接图1) 如图5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2) 检测帧长为256字节,检测时间为30秒,负载为100%。交换机端口1和端口2在同一VLAN,和端口3在不同VLAN,测试仪端口A、B、C分别与交换机端口1、2、3连接;3) 测试仪发送4个数据流到交换机端口检测VLAN。4个数据流同时由测试仪端口A发出,测试仪端口B、C作为接收端口,分析接收端数据流情况。4个检测流分别如下: stream1:普通以太网报文;stream2:广播报文;stream3:组播报文;stream4:未
19、知单播报文。4) 若VLAN不同,则交换机丢弃该数据流;若相同,转发至相同VLAN的端口。d) 基于端口的VLAN功能检测方法:1) 如图5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2) 检测帧长为256字节,检测时间为30秒,负载为100%。测试仪A端口连接交换机端口1,交换机端口1为聚合端口,测试仪端口B、C、D、E分别连接交换机端口2、3、4、5;Q/GDW11202.4201473) 配置交换机端口2为聚合端口,交换机端口3的VLANID为10,交换机端口4的VLANID为20,交换机端口5的VLANID为30;4) 测试仪发送4个数据流到交换机端口检测VLAN。4个数据流由测试仪端口A发出,测试仪端口B、
20、C、D、E作为接收端口,分析接收端数据流情况。4个检测流分别如下: stream1:Goose报文VID为0;stream2:普通IP报文,VID为10;stream3:普通IP报文,VID为20;stream4:普通IP报文,VID为30。5) 测试仪发送到交换机端口1的数据流,若VLANID号不同,则交换机丢弃该数据流;若相同,可转发至相同VLAN的端口。7.2.5 优先级检测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支持IEEE 802.1p流量优先级控制标准,提供流量优先级的功能;b) 检测要求:应至少支持4个优先级队列,具有绝对优先级功能,应能够确保关键应用和时间要求高的信息流优先进行传输。数据按照
21、设定的优先级正常转发数据;c) 检测方法:1) 测试仪端口A、B、C、D、E分别与交换机端口连接;2) 在测试仪的A、B、C、D的每个端口建立1条数据流,帧长为256字节,检测时间为30秒,端口发送负载均为55%,由相应的端口发出,流量会造成拥塞,端口D作为接收端口;3) 观察接收端口E的各种数据流的通过情况;4) 绝对优先级条件下,高优先级的数据流通过,低优先级的数据流将有丢失;相对优先级条件下,低优先级的数据流通过率小于高优先级的数据流。7.2.6 基础环网检测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对于基础单环拓扑的支持情况;b) 检测要求:环网中不应出现风暴流量,环形网络最长恢复时间通过每个设备不超
22、过50ms;c) 检测方法:图6基础环网检测连接图1) 将4台交换机如图6连接,在测试仪端口1、2、3建立三条流:Stream1:IPv4报文,VLANID为1,优先级为1;Stream2:goose报文,VLANID为1,优先级为4;Stream3:1Mbits/s广播报文。测试仪端口4接收数据;Q/GDWXXX.4201X82) 每次试验改变端口1、端口 2、端口3总负荷,分别为5%和95%;3) 查看接收端口4的各种数据流的通过情况;4) 分别拔插A、B、C三条路径,检测环网恢复时间;5) 环网恢复时间计算方法:环网恢复时间(ms)= 总发送帧数帧丢失数 检测时间(ms);6) 要求最长
23、环网恢复时间每台交换机不超过50 ms。7.2.7 电源告警功能检测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的告警功能是否正确;b) 检测要求:支持交换机发生电源断电(单电源掉电、双电源任一路掉电)时,应能够提供硬接点输出;c) 检测方法:检测交换机在电源断电时,交换机是否有告警硬接点输出作为交换机异常告警信号。7.2.8 非法IP报文过滤功能检测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对不合法IPv4报文的检验和处理能力;b) 检测要求:被测交换机不应转发如下典型不合法IPv4报文:IP报头小于20字节的IP报文;IP版本号非4和非6的IP报文;IP报文长度错误的报文;IP校验和错误的报文;TTL值为0的报文;目的IP
24、地址为全0、127开头的目的IP地址、E类目的IP地址;c) 检测方法:图7非法IP报文过滤功能检测连接图1) 如图7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2) 交换机端口1配置IP为192.168.1.1,测试仪端口A配置IP为192.168.1.2;3) 交换机端口2配置IP为192.168.2.1,测试仪端口B配置IP为192.168.2.2;4) 以192.168.2.2为目的IP,依次构造检测要求中规定的各种错误报文,由测试仪端口A发送,查看测试仪端口B的接收报文情况。7.2.9 静态路由功能检测a) 检测目的:验证交换机静态路由功能的正确性;b) 检测要求:所有格式正确且符合静态路由要求的IP报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120242014 智能 变电站 自动化 设备 检测 规范 部分 工业 以太网 交换机 编制 说明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