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901.7-2013 电力直流电源系统用测试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 第 7 部分 蓄电池单体活化仪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1901.7-2013 电力直流电源系统用测试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 第 7 部分 蓄电池单体活化仪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901.7-2013 电力直流电源系统用测试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 第 7 部分 蓄电池单体活化仪及编制说明.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901.7 2013电力直流电源系统用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 7 部分:蓄电池单体活化仪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DC power system testequipments ofelectric power systemPart 7:Battery monomer activation instrument2014-03-13 发布 2014-03-13 实施Q/GDWICS 29.240ECEC 668-2012Q / GDW 1901.7 20132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 / GDW 1901.7 2013I目 次前言 II1 范
2、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产品分类和额定值 25 基本技术要求 36 安全要求 57 检验方法 98 检验规则 139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15编制说明 17Q / GDW 1901.7 2013II前 言 电力直流电源系统用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分为 8 个部分: 第 1 部分:蓄电池电压巡检仪; 第 2 部分: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 第 3 部分:充电装置特性测试系统; 第 4 部分:直流断路器动作特性测试系统; 第 5 部分: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第 6 部分:便携式接地巡测仪; 第 7 部分:蓄电池单体活化仪; 第 8 部分:绝缘监测装置校验仪。本部
3、分为 电力直流电源系统用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的第 7 部分。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电力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 温州市科星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晶、 宋杲、 唐平、 叶有名、 陈书欣、 陈伟、 肖伟、 郭凤泽、 唐广瑜、 罗锦、熊晓丹、 苏英俩。本部分首次发布。Q / GDW 1901.7 20131电力直流电源系统用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 7 部分:蓄电池单体活化仪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蓄电池单体活化仪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以及检验方
4、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变电站、 换流站、 发电厂及其他电力工程中,为直流电源设备配备的蓄电池进行早期衰退诊疗的活化仪(以下简称产品)。 并作为产品设计、 制造、 检验和使用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1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GB/T2423.2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5、 试验 B:高温GB/T2423.4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Db:交变湿热( 12h+12h循环)GB/T2423.10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振动(正弦)GB/T2900.1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GB/T2900.33 电工术语 电力电子技术GB/T2900.41 电工术语 原电池和蓄电池GB/T2900.77 电工术语 电工电子测量和仪器仪表 第 1 部分:测量的通用术语GB 4208 20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T4365 2003 电工术语 电磁兼容GB 4793.1 2007 测量、
6、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17626.2 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4 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 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8 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20626.1 2006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20626.2 2006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 2 部分:选型和检验规范DL/T459 2000 电力系统
7、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DL/T980 2005 数字多用表检定规程JJG(机械) 52 1991 直流标准电流源检定规程JJG238 1995 数字式时间间隔测量仪检定规程JJG445 1986 直流标准电压源检定规程JJG598 1989 直流数字电流表试行检定规程YD/T2064 2009 通信用铅酸蓄电池正向尖脉式去硫化设备技术条件Q / GDW 1901.7 20132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1、 GB/T 2900.41、 GB/T 2900.77、 GB/T 2900.79、 GB/T 4365 2003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蓄电池单体活化仪 ba
8、ttery monomeractivation instrument用于对落后电池以在线或离线方式进行蓄电池单体活化的维护与测试设备。3.2落后电池 draggling battery蓄电池组中容量明显低于其他大部分蓄电池的个别蓄电池。3.3蓄电池单体 cell/unit电池组中的单个蓄电池。 一个或多个基本电池功能单元构成的最小商品单位。3.4活化 activation依照蓄电池规格设定的充、 放电条件,对落后电池完成多个充、 放电循环,使其恢复容量的过程。3.5电池温度 battery temperature电解液平均温度值。 在核对性放电试验用于容量 温度换算时,取放电开始的蓄电池附近环
9、境温度。3.6稳流特性 stabilized current characteristic蓄电池放电设备或装置在蓄电池端电压变化过程中,保持放电电流恒定的性能。3.7稳压特性 stabilized voltage characteristic蓄电池充电设备或装置在蓄电池充电电流变化过程中,保持充电电压恒定的性能。3.8恒流放电 constant current discharge蓄电池以规定的恒定电流值向外电路输出所产生的电能的过程。3.9充电曲线 charging (voltage) curve蓄电池按一定充电条件在充电过程中,获得的蓄电池电压 时间变化曲线。3.10核对性放电曲线 capa
10、city check discharge curve蓄电池恒流放电过程中,获得的蓄电池电压 时间变化曲线。4 产品分类和额定值4.1 产品分类4.1.1 按负载型式分为两类:电阻式和电子式。注: 可以是上述型式的组合。4.1.2 按电阻类型分为两类:陶瓷 PTC 和合金电阻。Q / GDW 1901.7 20133注: PTC( 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4.1.3 按充电方式分为三类:恒压限流、 恒流限压和变幅脉冲。注 1:允许上述方式的组合。注 2:变幅脉冲方式的产品技术条件可参见 YD/T2064 2009。4.2 额定值4.2
11、.1 直流输出额定电压5V、 15V4.2.2 放电负载额定电流可优先采用下列数值:5A、 10A、 20A、 30A、 40A、 50A、 60A、 80A、 100A、 160A、 200A、 250A、 315A、 400A。5 基本技术要求5.1 使用条件要求5.1.1 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5.1.1.1 环境温度不高于 +45 ,不低于 10 。5.1.1.2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 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 90%,表面无凝露。5.1.1.3 大气压力范围为 80kPa 110kPa(海拔 2000m 及以下)。5.1.1.4 安装使用地点通风良好,无强烈振动和冲击,无强电磁干扰。
12、5.1.1.5 使用地点无爆炸危险的介质,周围介质中不应含有腐蚀金属、 破坏绝缘和表面涂覆层的介质及导电介质,不允许有严重的霉菌存在。5.1.2 正常使用的电气条件5.1.2.1 工作电源正常使用的工作电源应符合以下条件:a) 交流电压: 220( 1 20%) V;b) 交流频率: 50( 1 5% ) Hz;c) 直流电压: 180V 286V( 220V 系统)或 90V 143V( 110V 系统)。5.1.2.2 产品应全部或分别适用于标称电压 2V、 6V、 12V 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适用 12V 应兼容标称电压 6V 蓄电池。5.1.3 特殊使用的环境及电气条件超出 5.1
13、.1 和 5.1.2 规定的使用条件为特殊使用条件。 大气压力为 80kPa 以下时,制造厂应根据 GB/T20626.1 2006 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5.2 结构要求5.2.1 产品的外壳要求:a) 平整光滑,外表面无突出异物;b) 牢固可靠,具有一定机械强度;c) 表面涂覆层色泽均匀,无起泡和龟裂。5.2.2 面板上的元器件操作灵活无卡涩,用以说明功能的文字、 符号、 标志清晰耐久。5.2.3 产品的连接线或测试线要求:a) 按红、 黑两色区分导线的极性,在线耳或线夹等处的极性符号应正确、 清晰、 不易磨损;b) 导线的引入误差不影响测试的准确度;c) 导线粗细均匀、 表面无破损,不降
14、低产品的绝缘强度。5.2.4 产品的金属外壳或框架上应有接地端子,以及明显的接地标志。 配有可装卸的黄底细黑条专用Q / GDW 1901.7 20134接地线。 接地连接处应有防锈、 防粘漆措施,应保证产品上所有非带电金属部件可靠接地。5.3 一般要求5.3.1 在通风良好的室内使用。5.3.2 产品不能适用于全部 2V、 6V、 12V 蓄电池标称电压时,应显著地标明其适用标称电压范围,适用于其他标称电压的可参照本标准。5.3.3 直流供电的工作电源应使用蓄电池组整组提供的直流电源。5.3.4 额定容量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18h。5.3.5 应采用中文操作界面,显示屏应不小于 12.7cm
15、( 5 英寸)。5.3.6 产品的 A 计权噪声不大于 60dB。5.3.7 产品的配套附件应在说明书中有清楚的安装使用方法。5.4 技术参数要求5.4.1 参数范围产品的工作参数应满足以下范围要求:a) 直流电压: 0 15Vb) 直流电流: 0 300Ac) 变幅脉冲:注: 参数可参见 YD/T2064 2009 的 4.2 要求。d) 测试时间: 0 18he) 温度: 10 805.4.2 参数准确度产品的工作参数应满足以下准确度要求:a) 直流电压: 0.5%b) 直流电流: 1%c) 时间: 1sd) 温度: 15.4.3 稳流特性产品处于(非变幅脉冲的)恒流充电或放电状态时,蓄电
16、池端电压在 1.7V 2.35V(标称 2V)、 5.1V7.05V(标称 6V)、 10.2V 14.1V(标称 12V)范围内变化,应能保持所设定放电电流的稳定度不低于1%。5.4.4 稳压特性5.4.4.1 充电电压稳定度非变幅脉冲类的产品处于充电工作状态且输出直流电流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应能在充电期间保持所设定的充电电压稳定度不低于 0.5%。5.4.4.2 纹波系数在 5.4.4.1 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产品输出电压的纹波系数不大于 0.5%。5.5 功能要求5.5.1 活化功能产品的活化功能应至少满足以下功能要求:a) 一次充、 放电为一个循环,应能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如 1 3 个
17、)循环周期,对电池进行连续活化或自动中断活化;b) 应具备 10 小时率的放电、 充电、 活化三种工作模式供选择单独使用,充电程序(不含变幅脉冲的)应符合 DL/T459 2000 中 5.17.1 和 6.4.18 条的要求。Q / GDW 1901.7 201355.5.2 显示与报警功能产品的显示和报警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a) 当前日期和时间;b) 蓄电池本次充(放)电时长;c) 蓄电池本次充(放)电实际容量 C10;d) 充、 放电循环次数与工作模式;e) 蓄电池活化过程的实时电压、 电流及充(放)电曲线;f) 当蓄电池电压、 电流异常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5.5.3 保护与控制功能产品
18、应至少具备以下保护与控制功能:a) 产品应设置紧急停止按钮,并有防止误动措施。 采用紧急停止后不应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损害;b) 蓄电池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或放电时间时,自动停止放电,达到设定的时间间隔后自动开始充电;非变幅脉冲的产品应按 DL/T459 2000 中 6.4.18 要求,依据其附录 A 中的图 A1 所示的程序和判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c) 能在电池电压值、 电流值等异常时,自动停止充电或放电;d) 产品自身应具备过热保护能力;e) 产品应具有防止回路短路与极性反接的措施。5.5.4 记录与分析功能产品应至少满足以下记录与分析功能要求:a) 能实时自动记录蓄电池充、 放电曲线,并作
19、为历史数据自动保存;b) 对蓄电池活化期间的异常报警、 保护与控制动作等事件进行自动记录与保存;c) 数据应以 Excel 格式存储(或方便地转成 Excel 格式), 并可通过 USB 接口拷贝数据,达到数据共享并方便地形成用户需要的报告格式。 。d) 能根据放电开始时的蓄电池组环境温度,通过公式( 1)换算成 25 基准温度时的实际放电容量 C10;C10= Ct /(1+K10(t25) ( 1)式中: Ct 蓄电池实测容量;t 放电时蓄电池温度;K10 10h 放电率温度系数, K10=0.006/ 。e) 应能存储 20 只蓄电池及以上的测试数据,失电后数据不丢失并可通过 USB 接
20、口传输和使用移动储存器件转存数据;f) 应配置测试管理系统对测试数据和蓄电池状态进行监测、 记录、 显示等分析与管理。5.5.5 权限管理通过密码设置实现权限管理。5.6 平均无故障时间 ( MTBF)正常运行环境下大于 50 000h。6 安全要求6.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6.1.1 产品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 1 的规定。Q / GDW 1901.7 20136表 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绝缘电压 UiV额定电流等级 InIn 63A In 63A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Ui 60 3.0 5.0 3.0 5.060 Ui 300 5.0 6.0 6.0 8
21、.0300 Ui 600 8.0 12.0 10.0 12.0注:具有不同额定值的主回路、 控制回路和辅助回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按最高额定绝缘电压选取。6.1.2 不同极的裸露带电的导体之间,以及裸露的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 12mm,爬电距离应不小于 20mm。6.1.3 海拔 2000m以上高原地区使用产品的电气间隙应根据 GB/T20626.1 2006中表 2规定的系数进行修正。6.2 绝缘性能6.2.1 试验部位产品的下列部位应进行电气绝缘性能试验:a) 非电连接的各带电电路之间;b) 各独立带电电路与地(金属框架)之间。6.2.2 绝缘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90172013 电力 直流电源 系统 测试 设备 通用 技术 条件 部分 蓄电池 单体 活化 编制 说明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