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092-2013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pdf
《Q GDW 11092-2013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092-2013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pdf(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0922013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Code of operating for overhead DC transmission line 2014 - 09 - 01 发布 2014 - 09 - 01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Q/GDW 110922013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运行标准 3 5.1 基础 . 3 5.2 杆塔 . 3 5.3 导地线 . 4 5.4 绝缘子 . 5 5.5 金具 . 5 5.6 接地装置 . 5
2、5.7 附属设施 . 6 6 巡视 6 6.1 线路巡视的要求及内容 . 6 6.2 设备巡视的要求及内容 . 7 6.3 通道环境巡视的要求及内容 . 8 6.4 巡视周期的确定原则 . 8 7 检测 9 8 维修 .11 9 特殊区段的运行要求 12 9.1 大跨越 . 12 9.2 多雷区 . 12 9.3 重污区 . 13 9.4 重冰区 . 13 9.5 易舞动区 . 13 9.6 微气象区 . 13 9.7 不良地质区 . 14 9.8 外力破坏易发区 . 14 10 线路走廊保护区管理 14 11 环境保护 15 11.1 电磁环境保护 . 15 11.2 生态环境保护 . 15
3、 12 技术管理 1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各种工况下的最小空气间隙 . 23 编制说明 24 Q/GDW 110922013 II 前 言 结合我国已投运的 400kV、 500kV、 660kV和 800kV等各电压等级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借鉴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参考 DL/T741-2010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的编写结构和规则,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 4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其他电压等级的直流线路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
4、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集团公司检修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瑰玮、蔡焕青、周宏宇、王剑、马建国、龚正雄、杨明彬、刘洪正、王飞、李龙江、董彦武、周玎、乔耀华、席崇羽、董云鹏、彭晓亮、陈俊。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110922013 1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作的基本要求、运行标准,并对线路巡视、检测、维修、特殊区段的
5、运行要求、线路走廊保护区管理、线路环境保护及技术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4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直流输电线路,其他电压等级的架空直流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859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T 2900.51 电工术语 架空线路 GB/T 4365 电工术语 电磁兼容 DL/T 436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DL/T 626 劣化盘形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 DL/T 6
6、27 绝缘子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 DL/T 741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864 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DL/T 1248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 DL/T 1249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评估技术导则 3 术语与定义 GB/T 2900.51、 GB/T 4365 和 DL/T 74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流接地极 DC earth electrode 放置在大地或海中,在直流电路的一点与大地或海水间构成低阻通路,可以通过持续一定时间电流的一组导体及活性回填材料。 3.2 接地极线路 earth electrode line 连接换流站中
7、性母线与接地极馈流线的线路。 3.3 接地极馈流线 earth electrode feeder line 接地极和接地极线路之间的电气连接线。可仅为馈电电缆,也可为架空分支线加馈电电缆。 3.4 合成场强 tota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Q/GDW 110922013 2 直流电晕产生的空间电荷形成的场强和标称场强合成后的电场强度,单位为 kV/m。 3.5 离子流密度 ion current density 地面单位面积截获的离子电流, nA/m2。 3.6 热棒 thermal probe 是一种利用制冷工质液汽两相转换对流循环来实现热量传输的装置。 3.7
8、大跨越 large crossing 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 1000 米以上)或杆塔较高( 100 米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3.8 多雷区 more thunderstorm area 根据地闪密度分布图,雷电活动强度处于 C1 级及以上的区域。 3.9 重污区 badly polluted area 根据污区分布图,污区等级在 d 级及以上的区域。 3.10 重冰区 heavy icing area 设计冰厚为 20mm 及以上的地区。 3.11 不良地质区 adverse geological ar
9、ea 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或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或因地下开采作业引起或可能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区域。 3.12 外力破坏易发区 outside destroy-prone area 存在施工作业,杆塔、拉线基础周围取土、挖沙、堆土,漂浮物集中,以及线路通道附近放风筝、钓鱼、射击、爆破采石等现象,可能造成线路故障或受损的区段。 3.13 易舞动区 galloping prone area 根据舞动分布图,舞动等级在 2 级及以上的区域。 3.14 冻土区 permafrost area 岩土温度在 0或 0以下(不论岩土中是否含有冰)的区域。 4 基本要求 4.1 架空
10、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工作应贯彻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的方针, 严格执行 GB 26859有关规定。运行维护单位应做好线路的巡视、检测、维修和管理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掌握规律,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4.2 运行维护单位应参与线路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核和技术审查、及招投标等生产全过程管理工作,依据 DL/T 436 的相关要求并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运行经验和反事故措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力求设计与运行协调一致。 Q/GDW 110922013 3 4.3 运行维护单位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运行及管理人员应掌握设备状况和维修技术,熟知有关规程制度,定期分
11、析线路运行情况,提出并实施预防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的措施,如发生事故,应按电力生产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 4.4 运行维护单位应在线路状态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确保架空直流输电线路的健康水平和安全运行。 4.5 每条线路应有明确的运行维护管理界面,应与发电厂、换流站以及相邻的运行维护单位有明确的维护分界点,不得出现空白点。 4.6 线路的杆塔上应有线路名称、杆塔编号以及必要的安全、保护、极性色标等标志,同塔双回线路应有明显的区分标志。所有标志和警示应符合相关规定。 4.7 运行维护单位应充分利用当前新技术、新方法等手段对线路进行在线监测和检测。对于新型杆塔、导地线、金具、绝缘子以及
12、工器具等应经试验、鉴定合格后方能试用,在试用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应用。 4.8 运行维护单位应严格遵守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教育及群众护线工作,建立健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加强线路保护区管理,防止外力破坏。 4.9 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线路沿线地形、地貌、环境、气象条件等特点,结合运行经验,逐步摸清并划定特殊区域(区段),并将其纳入危险点及预控措施管理体系。 4.10 对易发生外力破坏、鸟害的区域和处于洪水冲刷区的输电线路,应加强巡视,并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 4.11 运行中应加强防鸟装
13、置、标志牌、警示牌及有关监测装置等附属设施的维护,确保相关设施符合运行要求。 5 运行标准 设备运行状况不符合下述各条标准时,应进行处理。 5.1 基础 5.1.1 基础表面水泥不应脱落,钢筋不应外露,装配式基础不应出现锈蚀;基础周围环境无不良变化,周围土壤无明显下沉或显著变化,无坍塌、水洞、沉陷等不良情况,基础边坡保护距离应满足规定要求。 5.1.2 塔脚与保护帽接触处无积水现象,保护帽或基础面有散水坡度,保证自然散水。 5.1.3 杆塔基础上方或周围无取土现象或水土流失情况。 5.1.4 热棒的倾斜度不大于 30。 5.1.5 热棒翅片间间隙,不应出现翅片咬齿、挤压、倒伏等现象。 5.1.
14、6 热棒翅片间不应有泥土、沙石、油污、木屑、悬挂异物现象。 5.2 杆塔 5.2.1 杆塔的倾斜、横担的歪斜程度不应超过表 1 的规定。 表1 杆塔倾斜、横担歪斜最大允许值 电压等级 杆塔高度 杆塔倾斜度(包括挠度) 横担歪斜度 100m 及以上 0.15% 1% 50m 及以上 100m 以下 0.25% 1% 660kV 及以上 50m 以下 0.3% 1% 50m 及以上 0.5% 1% 500kV 及以下 50m 以下 1% 1% Q/GDW 110922013 4 5.2.2 耐张塔受力后不应向内角倾斜;终端塔受力后不应向内角或线路方向倾斜。 5.2.3 杆塔主材相邻节点间弯曲度 5
15、0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不应超过 1/500, 66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角钢杆塔不应超过 1/750,钢管塔不应超过 1/800。 5.2.4 塔材无丢失或严重锈蚀,杆塔螺栓紧固度符合力矩标准,无缺损,脚钉无丢失。 5.3 导地线 5.3.1 导、地线由于断股、损伤减少截面的处理标准按表 2 的规定。 表2 导地线损伤处理一览表 处 理 方 法 线别 金属单丝、预绞式补修条补修 预绞式护线条、普通补修管补修 加长型补修管、预绞式接续条处理 接续管、预绞丝接续条、接续管补强接续条处理 钢芯铝绞线 钢芯铝合金绞线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导致强度损失未超过总拉断力的 5%且截面积损伤未超过总导电部分截面
16、积的 7%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导致强度损失在总拉断力的 5% 17%间,且截面积损伤在总导电部分截面积的 7%25%间 导线损伤范围导致强度损失在总拉断力的17% 50%间,且截面积损伤在总导电部分截面积的 25% 60%间 导线损伤范围导致强度损失在总拉断力的50%以上, 且截面积损伤在总导电部分截面积的 60%及以上 铝绞线 铝合金绞线 断股损伤截面不超过总面积的 7% 断股损伤截面占总面积的 7% 25% 断股损伤截面占总面积的 25% 60% 断股损伤截面超过总面积的 60%及以上 镀锌钢绞线 19 股断 1 股 7 股断 1 股 19 股断 2 股 7 股断 2 股 19 股断 3 股
17、 7 股断 2 股及以上 19 股断 3 股及以上 OPGW 断股损伤截面不超过总面积的 7%(光纤单元未损伤) 断股损伤截面占面积的 7% 17%,光纤单元未损伤(修补管不适用) 注1: 钢芯铝绞线导线应未伤及钢芯,计算强度损失或总铝截面损伤时,按铝股的总拉断力和铝总截面积作基数进行计算。 注2: 铝绞线、铝合金绞线导线计算损伤截面时,按导线的总截面积作基数进行计算。 注3: 良导体架空地线按钢芯铝绞线计算强度损失和铝截面损失。 5.3.2 导、地线表面不应出现腐蚀、断股或呈疲劳状态,否则应取样进行强度试验。若试验值小于额定破断拉力的 80,应换线。 5.3.3 导线不应出现松股、跳股、金钩
18、等现象。 5.3.4 导、地线上不应挂有异物等。 5.3.5 导地线弧垂要求 5.3.5.1 一般情况下导地线弧垂对设计值的允许误差为 2.5,其正偏差不应超过 0.5m;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为 1,其正偏差不应超过 1m。 5.3.5.2 一般情况下极间弧垂最大允许偏差值为 300mm,大跨越档极间弧垂最大允许偏差值为500mm。 5.3.5.3 同极分裂导线的子导线弧垂允许偏差值为 50mm。 5.3.5.4 导线的对地距离及交叉距离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5.3.6 跳线装置的运行要求 Q/GDW 110922013 5 5.3.6.1 软跳线应顺畅、平滑,弧垂弛度适中,“ V”串笼式
19、及管形组合式刚性跳线的引流线应顺畅、平滑、弧形段自然下垂、中间水平段平直。 5.3.6.2 跳线任何部分距离塔身和耐张串接地侧的间隙符合要求;跳线均压环距离横担底面间隙符合要求。 5.3.6.3 硬跳线引流过渡连接板不应有裂纹、断裂、变形、烧伤等现象。 5.3.7 OPGW 接地引下线不应松动或对地放电,引下线金具、余缆架及接续盒不应松动、磨损、变形、损坏。 5.4 绝缘子 5.4.1 瓷质绝缘子伞裙不应破损,瓷体不应有裂纹,釉面不应有烧伤。 5.4.2 玻璃盘形绝缘子出现自爆应及时更换。 5.4.3 瓷长棒绝缘子连接可靠,引弧环安装连接可靠、不应倾斜。 5.4.4 复合绝缘子伞裙、护套不应有
20、损坏或龟裂,憎水性符合规程要求;端头密封不应开裂、老化;均压环无损坏,连接金具与护套不应发生位移。 5.4.5 瓷、玻璃芯复合绝缘子复合材料不应变硬、发脆,有粉化、龟裂现象,憎水性符合规程要求。 5.4.6 RTV 涂料涂层厚度不小于 0.3mm,涂层不应破损起皮或憎水性丧失。 5.4.7 绝缘子钢帽、钢脚不应出现弯曲变形歪斜或严重锈蚀,浇装混凝土不应有裂纹,钢脚与钢帽槽口间隙符合配合要求。 5.4.8 绝缘子锌套不应严重腐蚀。 5.4.9 盘形绝缘子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500M。 5.4.10 绝缘子的锁紧销不应锈蚀、变形。 5.4.11 直线杆塔的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的最大偏移(除设计考虑的预
21、偏外)不应大于 300mm 或 7.5。 5.4.12 线路最小空气间隙及绝缘子使用最少片数应符合附录 B 的要求。 5.5 金具 5.5.1 金具不应出现变形、磨损、锈蚀、烧伤、裂纹,金具连接处应转动灵活,强度不应低于额定值的 80%。 5.5.2 屏蔽环、均压环不应出现倾斜、松动、开裂;金具螺栓不应松动、丢失,均压环不得反装。 5.5.3 接续金具 接续金具不应出现下列任一情况: a) 外观鼓包、裂纹、烧伤、滑移、端部径缩,弯曲度大于 2%; b) 接续金具测试温度高于导线温度 10,跳线联板温度高于导线温度 10; c) 接续金具的电压降比同样长度导线的电压降的比值大于 1.2; d)
22、接续金具过热变色或连接螺栓松动,有相对位移; e) 检查发现接续金具内严重烧伤、断裂、压接不实或压接施工不规范。 5.5.4 防振锤不应疲劳、移位、脱落、偏斜、钢丝断股;阻尼线不应变形、烧伤、绑线松动等。 5.5.5 间隔棒不应松动、扭转、位移、折断、线夹松脱;连接处不应磨损或放电烧伤。 5.5.6 重锤片不应有裂纹、断裂、严重锈蚀现象及重锤螺栓不应有生锈、缺开口销现象。 5.6 接地装置 Q/GDW 110922013 6 5.6.1 工频接地电阻 (已按季节系数换算 )不应大于设计规定值。 5.6.2 多根接地引下线接地电阻不应出现明显差别。 5.6.3 接地引下线不应断开或与接地体接触不
23、良。 5.6.4 接地离子棒、接地模块与主网连接可靠。 5.6.5 接地引下线与杆塔接触紧密,接地体埋深满足设计规定值。 5.6.6 接地体不应出现外露和严重腐蚀,被腐蚀后其导体截面不应低于原截面的 80%。 5.7 附属设施 5.7.1 线路杆号牌、极性牌、极性色标、警示牌、宣传牌及巡视标志应齐全,字迹清晰,色标醒目,标志规范,安装统一、牢固。 5.7.2 航空警示标志应涂装规范、牢固,无缺失、损坏、失灵。 5.7.3 在线监测设备接线连接可靠,安装整齐、牢固,监测装置元件无缺失,能正常工作。 5.7.4 防舞、防雷、防鸟装置不应松动、变形、损坏、缺失等,安装到位,能正常工作。 5.7.5
24、杆塔休息平台及防坠落装置应安装牢固。 6 巡视 6.1 线路巡视的要求及内容 6.1.1 线路运行单位对所管辖输电线路,均应指定专人巡视,同时明确其巡视的范围和电力设施保护(包括宣传、组织群众护线)等责任。 6.1.2 线路巡视以地面巡视为基本手段,并辅以带电登杆(塔)检查、空中巡视等。 6.1.3 正常巡视包括对线路设备(本体、附属设施)及通道环境的检查,可以按全线或区段进行。巡视周期相对固定,并可动态调整。线路设备与通道环境的巡视可按不同的周期分别进行。 6.1.4 故障巡视应在线路发生故障后及时进行,巡视人员由运行单位根据需要确定。巡视范围为发生故障的区段或全线。线路发生故障时,不论开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10922013 直流 架空 输电 线路 运行 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