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090-2013 输电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导则.pdf
《Q GDW 11090-2013 输电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090-2013 输电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导则.pdf(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0902013 输电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导则 Guide for measurement of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parameter 2014 - 09 - 01 发布 2014 - 09 - 01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Q/GDW 110902013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量的一 般性规定 . . 2 5 线路参数 频率特性测量前试验项目 3 6
2、 相位法测 量线路参数频率特性 7 7 谐振法测 量线路参数频率特性 . 1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相位法测量原理 . 1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谐振法测量原理 . 1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前感应干扰试验项目 . 2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相位法测量实例 . 2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谐振法测量实例 . 30 编制说明 . . 36 Q/GDW 110902013 II 前 言 为规范输电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工作,保证正确测量输电线路参数的频率特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
3、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成良,程澜,范毅,王永勤,吴向东,张致,史天如,郭森,朱轲,王庆玉。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110902013 1 输电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交流和直流输电线路的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500(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直流4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其他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
4、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 1179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量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输电线路序参数 sequence parameter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交流线路对称的三相电路 , 任一相两端的相序电压与流过该相的相序电流之比 ,称为该线路的序参数 (阻抗)。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直流线路对称的二相(极)电路中,任一相两端的相
5、序电压与流过该相的相序电流之比 ,称为该线路的序参数 (阻抗)。 3.2 相位法 phase method 对处于正序或零序接线方式的被试输电线路施加正弦电压,测量得到输电线路入端阻抗(入端阻抗是复量,须测量其模和幅角)的测量方法就是相位法。 3.3 谐振法 resonance method 交流线路对称的三相电路 , 任一相两端的相序电压与流过该相的相序电流之比 ,称为该线路的序参数 (阻抗)。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直流线路对称的二相(极)电路中,任一相两端的相序电压与流过该相的相序电流之比 ,称为该线路的序参数 (阻抗)。 3.4 首端 head of line 在输电线路参数频率特性的测量过
6、程中,被试线路施加试验电源的一端。 3.5 Q/GDW 110902013 2 末端 end of line 在输电线路参数频率特性的测量过程中,被试线路未施加试验电源的一端。 3.6 电磁感应电压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voltage 由电磁感应产生, 在形成导电回路时会对人员或设备造成伤害; 未形成导电回路, 则存在安全隐患。 3.7 静电感应电压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voltage 由静电感应产生, 在形成导电回路时会对人员或设备造成伤害; 未形成导电回路, 则存在安全隐患。 3.8 电磁感应电流 electromagnetic
7、induction current 感应电压在输电线路所形成的导电回路中产生的电流。 4 测量的一般性规定 4.1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内容包括正序电阻、 正序电感的频率特性, 零序电阻、 零序电感的频率特性,同时包括正序电容和零序电容的测量。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的原理见附录 A和附录 B。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前,宜进行附录 C所列的线路电磁感应电压、静电感应电压、电磁感应电流测量,以便于对干扰情况进行评估。并核对相位、测量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测量用变频功率电源频率要求低频不高于 30Hz、高频不低于 2500Hz,输出电流宜大于 1A。测量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功
8、率表)的频率响应范围和变频功率电源输出频率一致。 4.2 并行线路的影响 4.2.1 并行线路对零序阻抗测量的影响 并行线路两端的接地方式会对被试线路零序阻抗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在测试线路零序阻抗时,并行线路宜保持开路状态。 4.2.2 并行线路对零序电容测量的影响 并行线路两端的接地方式会对被试线路零序电容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零序电容测量结果应扣除相应影响。 并行线路两端接地,则: 00 -IDICCC -( 1) 式中: CI0被试线路的零序电容,单位为微法( F); C0D被试线路在并行线路两端接地时测量到的电容,单位为微法( F); CII-I并行线路间零序耦合电容,单位为微法(
9、 F)。 并行线路两端开路,则: Q/GDW 110902013 3 100011()IKII I IICCCC (2) 式中: CI0被试线路的零序电容,单位为微法( F); C0K被试线路在并行线路两端开路时测量到的电容,单位为微法( F); CII-I并行线路间零序耦合电容,单位为微法( F); CII0并行线路的零序电容,单位为微法( F)。 4.2.3 并行线路对正序电容测量的影响 并行线路两端的接地方式会对被试线路正序电容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在测试线路正序电容时,并行线路宜保持开路状态。 4.3 温湿度的影响 温湿度对测量结果会有影响,测量时应记录被试线路两端的温湿度和气候条件。
10、5 线路参数频率特性测量前试验项目 5.1 绝缘电阻测量 试验前线路末端均应彻底放电并悬空。 对交流线路打开 A相接地线,用 5000V或 10000V兆欧表测量 A相,见图 1 a)。对 B相、 C相及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后恢复接地线。 其余两相测量方法与 A相测量方法类似。 对直流线路打开极接地线,用 5000V或 10000V兆欧表测量极,见图 1 b)。对极及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后恢复接地线。 极测量方法与极测量方法类似。 a) 交流线路 Q/GDW 110902013 4 b) 直流线路 图1 测量线路各相(极)绝缘电阻接线图 5.2 核对相别(极性) 5.2.1 兆欧表法校核相别(极性
11、) 对交流线路,用兆欧表校核线路两端相别(极性)。测量方法如下: a) 末端 A相接地,其余两相悬空;首端三相全部悬空;首端三相分别对地测绝缘,绝缘为零者为A相,见图 2 a); b) 末端 B相接地,其余两相悬空;首端三相分别对地测绝缘,绝缘为零者为 B相; c) 末端 C相接地,其余两相悬空;首端三相分别对地测绝缘,绝缘为零者为 C相。 对直流线路,用兆欧表校核线路两端相别(极性)。测量方法如下: a) 末端极接地,极悬空。首端分别对每极对地测绝缘,绝缘为零者为极,见图 2 b); b) 末端极接地,极悬空。首端分别对每极对地测绝缘,绝缘为零者为极。 a) 交流线路 b) 直流线路 图2
12、兆欧表法校核相别(极性)接线图 Q/GDW 110902013 5 5.2.2 直流电流法校核相别(极性) 当电磁感应电压较高无法用兆欧表校核相别(极性)时,可采用直流电流法校核相别(极性)。 5.2.2.1 交流线路 采用直流电流法校核相位方法如下: a) 末端 A相接地,其余悬空;首端 A、 B、 C三相分别施加直流电源,在首端测量直流电流,有直流电流者为 A相,见图 3 a)。 b) 末端 B相接地,其余悬空;首端 A、 B、 C三相分别施加直流电源,有直流电流者为 B相。 c) 末端 C相接地,其余悬空。首端 A、 B、 C三相分别施加直流电源,有直流电流者为 C相。 5.2.2.2
13、直流线路 采用直流电流法校核相别(极性)方法如下: a) 末端极接地,极悬空。首端极和极分别施加直流电源,有直流电流者为极,见图 3 b)。 末端极接地,极悬空。首端极和极分别施加直流电源,有直流电流者为极。 a) 交流线路 b) 直流线路 图3 直流电流法校核相别(极性)接线图 5.3 直流电阻测量 5.3.1 交流线路 线路首端开路,末端三相短路接地, A、 B相加直流电压 UAB(见图 4),测电流 IAB。则: Q/GDW 110902013 6 ( - )/2AABACBCRRRR ( 3) ( - )/2BABBCACRRRR ( 4) ( - )/2CBCACABRRRR ( 5
14、) 式中: AR A 相的直流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 BR B 相的直流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 CR C 相的直流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 ABR A、 B 两相串联的直流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其值等于所加直流电压 UAB与测量电流IAB的比值再扣除首末端引线电阻后的值; BCR B、 C 两相串联的直流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其值等于所加直流电压 UBC与测量电流IBC的比值再扣除首末端引线电阻后的值; CAR C、 A 两相串联的直流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其值等于所加直流电压 UCA与测量电流ICA的比值再扣除首末端引线电阻后的值。 图4 直流电阻测量示意图 应将测量结
15、果折算至 20的直流电阻: AA20RR1t20( 6) 式中: t首末端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被试线路的电阻温升系数,单位为 1/摄氏度( 1/);对于铝, =0.0036( 1/)。 20BR、20CR 测量结果的折算方法同20AR。 5.3.2 直流线路 和交流线路直流电阻测量方法一样,线路首端开路,末端二极短路接地,极极加直流电压 U(见图 5),测电流 I。则: R=R= U/( 2I) (7) Q/GDW 110902013 7 图5 直流电阻测量示意图 6 相位法测量线路参数频率特性 6.1 正序参数频率特性测量 6.1.1 正序短路阻抗测量 6.1.1.1 直流线路 将二
16、极线路末端短路,在二极首端施加相位差为 180的两相电压(见图 6,测量首端电压、首端电流、频率、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并通过电压、电流的基波分量计算阻抗的实部和虚部。 图6 直流线路正序短路阻抗测量示意图 6.1.1.2 交流线路 参照 DL/T 1179中正序阻抗测量方式接线,采用频率可调的三相电源进行测量;无频率可调的三相电源时,可采用单相电源在相间加压,所得阻抗值的 1/2即为正序短路阻抗。三相分别测三次,取其平均值。交流线路正序短路测量示意图如图 7。 图7 交流线路正序短路阻抗测量示意图 Q/GDW 110902013 8 一般情况下应升至试验系统最大电压 Umax 和电流 Imax
17、(先到为准),以最大程度利用试验设备的容量来提高信噪比,试验时,电压先回零位,再选择试验频率,然后升压,避免谐振频率段,大电流冲击导致仪器设备危险影响。 6.1.2 正序开路阻抗测量 6.1.2.1 直流线路 将线路末端二极开路,在首端施加相位差为 180的两相电压(见图 8),测量首端电压、首端电流、频率、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并通过电压、电流的基波分量计算阻抗的实部和虚部。 图8 直流线路正序开路阻抗测量示意图 6.1.2.2 交流线路 测量设备接线参照 DL/T 1179中 ,正序阻抗测量方式接线但线路末端处于三相开路状态,采用频率可调的三相电源进行测量;无频率可调的三相电源时,可采用单相
18、电源在相间加压,所得阻抗值的 1/2即为正序开路阻抗。三相分别测三次,取其平均值。交流线路正序开路阻抗测量示意图如图 9。 图9 采用单相电源的交流线路正序开路阻抗测量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应升至试验系统最大电压 Umax 和电流 Imax(先到为准),以最大程度利用试验设备的条件来提高信噪比,试验时,电压先回零位,再选择试验频率,然后升压,避免谐振频率段,大电流冲击导致仪器设备危险影响。 6.2 零序参数频率特性测量 6.2.1 零序短路阻抗测量 Q/GDW 110902013 9 6.2.1.1 直流线路 将线路首端二极短路,末端二极短路接地,在首端施加电压(见图 10),测量首端电压、首端电
19、流、频率、相位差,计算相应电压、电流基波分量,以及阻抗的实部和虚部。 图10 直流线路零序短路阻抗测量示意图 6.2.1.2 交流线路 参照 DL/T 1179中零序阻抗接线方式进行测量。 一般情况下应升至试验系统最大电压 Umax 和电流 Imax(先到为准),以最大程度利用试验设备的条件来提高信噪比,试验时,电压先回零位,再选择试验频率,然后升压,避免谐振频率段,大电流冲击导致仪器设备危险影响。 6.2.2 零序开路阻抗测量 6.2.2.1 直流线路 将线路首端、末端二极分别短路,在首端施加电压(见图 11),测量首端电压、首端电流、频率、相位差,计算相应电压、电流基波分量,以及阻抗的实部
20、和虚部。 图11 直流线路零序开路阻抗测量示意图 6.2.2.2 交流线路 按图 12 接线进行测量 Q/GDW 110902013 10 图12 交流线路零序开路阻抗测量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应升至试验装置最大电压 Umax 和电流 Imax(先到为准),最大程度利用试验设备的条件来提高信噪比,试验时,电压先回零位,再选择试验频率,然后升压,避免谐振频率段,大电流冲击导致仪器设备危险影响。 相位法测量线路参数频率特性的实例见附录 D。 7 谐振法测量线路参数频率特性 谐振法是相位法的特例,测量接线方式和相位法一样。 7.1 电容参数测量 7.1.1 交流线路电容参数测量 参照 DL/T 1179
21、中交流线路电容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7.1.2 直流线路电容参数测量 7.1.2.1 单端法 测量直流线路正序电容时,线路末端开路,在首端施加相位差为 180的两相电压(见图 13),测量首端电压、首端电流、频率和相位。计算相应电压、电流基波正序分量。 图13 正序电容测量示意图 测量直流线路零序电容时,线路末端短接对地开路,在首端施加单相电压(见图 14),测量首端电压、首端电流、频率和相位。计算相应电压、电流基波零序分量。 Q/GDW 110902013 11 图14 零序电容测量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应升至试验装置最大电流 Imax,最大程度利用试验设备的容量来提高信噪比,试验时,电压先回零位
22、,然后升压,避免大电流冲击导致仪器设备危险影响。 7.1.2.2 双端法 测量直流线路正序电容时,末端二极开路,在首端施加正序电压,首末端同步测量。测量首端电压、首端电流、频率、相位;末端电压和相位,计算相应电压、电流基波正序分量。 图15 正序电容测量示意图 测量直流线路零序电容时,末端二极开路,在首端施加零序电压,首末端同步测量。测量首端电压、首端电流、频率、相位;末端电压和相位,计算相应电压电流基波零序分量。 图16 零序电容测量示意图 7.2 正序参数频率特性测量 Q/GDW 110902013 12 7.2.1 正序短路阻抗测量 7.2.1.1 直流线路 将线路末端二极短路,在首端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10902013 输电 线路 参数 频率特性 测量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