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557-2010 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557-2010 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557-2010 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 / GDW 557 2010ICS 29.240 ICS29.240P备案号 : CEC1312009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GDW 557 2010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 windageyawmonitoring deviceonoverheadtransmissionlines2010-12-27 发布 2010-12-27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Q / GDW 557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监测内容及装置组成 25 功能要求 26 技术要求 37 试验项目
2、及方法 58 安装、 调试与验收 6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风偏监测装置数据输出接口 8编制说明 9Q / GDW 557 2010II前 言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输电线路状态运行检修管理,提升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科学规范地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确保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技术标准和平台统一,装置数据有效、 稳定可靠、 先进适用,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北电网有限
3、公司、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重庆市电力公司、 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钦刚、 黄志江、 李红云、 郭志广、 李红旗、 刘亚新、 张予、 郑凯、 龚坚刚、王刘芳、 倪康婷、 王毅、 裴冠荣。Q / GDW 557 20101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的功能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安装、 调试、 验收等。本标准适用于交流 66kV 1000kV、 直流 400kV 800kV 架空输电线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
4、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2887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11463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 50545 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T2317.2 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2317.3 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GB/T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GB/T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高
5、温GB/T2423.4 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5 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a 和导则:冲击GB/T2423.10 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 和导则:振动(正弦)GB/T6587.6 电子测量仪器 运输试验GB/T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T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GB/T16611 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17626.2 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
6、抗扰度试验GB/T17626.3 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8 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 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YD/T799 1996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DL/T741 2010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1098 2009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QJ/T815.2 94 产品公路运输加速模拟试验方法JJG97 2001 测角仪检定规程Q/GDW242 2010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Q/GDW561 2010 输
7、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 / GDW 557 201023 术语和定义“ Q/GDW242 2010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风偏采集单元 windageyawacquisitionunit对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串、 跳线或档中风偏进行在线监测的一种监测装置,并通过信道将数据传送到系统上一级设备(数据集中器)。3.2风偏监测装置 windage yawmonitoring device满足测量数字化、 输出标准化、 通信网络化特征,具备自检、 自恢复功能,对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串、 跳线或档中风偏进行在线监测的一种监测装置。3.3最小启
8、动电流 minimum startingcurrent对采用感应取能方式供电的风偏监测装置,保证监测装置能不依靠其他能源而启动工作的最小导线电流。4 监测内容及装置组成4.1 监测内容a) 直线塔绝缘子串的风偏角、 偏斜角及电气间隙;b) 耐张塔跳线风偏角、 偏斜角及电气间隙;c) 档中导线风偏角、 偏斜角,及对地电气间隙。4.2 装置组成一般由风偏采集单元、 现场通信网络和数据集中器组成。5 功能要求5.1 数据采集要求a) 能传感、 自动采集直线塔绝缘子串、 耐张塔跳线或档中导线风偏角和偏斜角,进行相应存储,并将测量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状态监测代理装置或状态监测主站系统;b) 具备自动采
9、集功能。 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采集导线风偏角和偏斜角,最小采集间隔宜大于 2 分钟,最大采集间隔应不大于 20 分钟,默认时间间隔为 5 分钟;c) 具备受控采集功能,能响应远程指令,按设置采集方式、 自动采集时间、 采集时间间隔启动采集;d) 对安装在线上的风偏监测单元,宜能同时采集监测装置电源电压等。5.2 数据处理与判别a) 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自动识别并剔除干扰数据;b) 具备对原始采集量的一次计算功能,得出线路风偏数据。5.3 数据存储应能循环存储至少 30 天的风偏状态量数据。5.4 数据输出输出的信息包括:导线风偏角、 偏斜角状态量数据,及电源电压、
10、工作温度、 心跳包等工作状态数据,数据输出要求符合附录 A。5.5 通信功能通信接口和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应满足“ Q/GDW242 2010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Q / GDW 557 20103相关要求。5.6 硬件与软件a) 具备对装置自身工作状态包括采集、 存储、 处理、 通信等的管理与自检测功能;b) 当判断装置出现运行故障时,能启动相应措施恢复装置的正常运行状态。5.7 远程更新、 配置与调试a) 应具备身份认证、 远程更新程序的功能,具备完善的更新机制与方式;b) 应具备按远程指令修改采集频率、 采样时间间隔、 网络适配器地址等参数的能力;c) 应具备动态响应远程时间
11、查询 /设置、 数据请求、 复位等指令的能力;d) 宜能按远程指令进入远程调试模式,并输出相关调试信息。6 技术要求6.1 使用环境条件a) 环境温度: 25 +45 (普通型)或 G1 40 +45 (低温型);b) 相对湿度: 5 RH 100 RH;c) 大气压力: 550hPa 1060hPa。6.2 工作温度25 +70 (工业级)或 40 +85 (扩展工业级)。6.3 外观及标记a) 外观应整洁完好,无明显划痕;b) 监测装置上应有型号、 名称、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制造厂名等标记。6.4 主要技术参数6.4.1 监测范围a) 风偏角测量范围: 90 ;b) 偏斜角测量范围:
12、 90 。6.4.2 准确度测量误差: 0.1 。6.5 基本技术要求a) 应有防雨、 防潮、 防尘、 防腐蚀措施;b) 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 GB 4208 规定的 IP65 级要求;c) 应尽可能小巧轻便,总体质量不大于 1kg;d) 风偏监测装置的结构不应对导地线、 绝缘子串有磨损或其他机械伤害;e) 风偏监测装置与导线、 绝缘子串的连接部件应有锁紧装置,应保证在运行中不松脱;f) 应能经受额定导线电流(包括短路电流、 雷电流)、 导线温度、 大气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考验;g) 风偏监测装置外壳应和导线等电位;h) 风偏监测装置传感部件应有可靠的固定防松措施,以防松动影响测量精度。6.6 供
13、电要求a) 可采用太阳能、 感应取能或高能电池等方式供电;b) 采用太阳能和蓄电池供电方式时,应根据风偏监测装置的功耗、 区域日照状况和蓄电池备用时间,配置太阳电池板和蓄电池的容量可满足无阳光工作日大于 30 天;c) 对采用感应取能供电方式的风偏监测装置,其最小启动电流根据带电导线长期运行电流范围确定,应能保证长期连续供电的要求;d) 采用高能电池供电方式时,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 3 年。6.7 电气性能Q / GDW 557 201046.7.1 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水平风偏监测装置的电晕熄灭电压和无线电干扰水平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风偏监测
14、装置能正常工作。6.7.2 短路电流冲击性能将风偏监测装置安装在导线上,对导线通过 40kA、 120ms, 31.5kA、 300ms, 15kA、 2s的模拟短路电流后,装置无损坏,恢复正常电流时,装置能正常工作。6.7.3 导线电流耐受性能对于采用感应取能供电方式的风偏监测装置,应能承受不低于单导线或分裂导线子导线允许电流范围内的电流波动而无损坏。6.7.4 温升性能在环境温度为 20 5 的条件下,将风偏监测装置安装 400mm2的导线上,对导线通以 800A 电流,风偏监测装置夹具及表面的温度应不超过导线表面温度。6.7.5 抗雷电冲击性能距离被检风偏监测装置 5m,对被检导线施加相
15、应电压等级绝缘子串耐受水平的标准雷电波各 3 次,风偏监测装置能正常工作。6.8 电磁兼容性能6.8.1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17626.2 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中第 5 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4 级的静电放电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8.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3 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中第 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3级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8.3 脉冲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9 1
16、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中第 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5级的脉冲磁场干扰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8.4 工频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 GB/T 17626.8 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中第 5章表 1和表 2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5级的工频磁场干扰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9 气候防护性能6.9.1 高温性能应能承受 GB/T 2423.2 试验 Bb 中严酷等级为:温度 70 或温度 85 、 持续时间 16h 的高温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9.2 低温性能应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5572010 输电线 路风 监测 装置 技术规范 编制 说明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