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6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堂跟踪训练(含解析)(选修6).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6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堂跟踪训练(含解析)(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6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堂跟踪训练(含解析)(选修6).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6 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1(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滇池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滇池泥沙含量不断增多,透明度不断下降。目前,湖底有淤泥 8 000 万 m31 亿 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推断滇池湖底淤泥的来源,提出防治滇池淤泥增多的合理措施。答案:淤泥来源: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大气中的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措施:流域内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减少入湖泥沙;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加强对湖岸地
2、区的工程建设和工业生产的规划与监管;实施湖底疏浚清淤工程;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建设引水工程,促进水循环。2(2018高考全国卷)“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 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 1 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 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解析:主要从对鸟类觅食和栖息地范围的影响角度分析。针对捕鱼方式不合理的地方提
3、出改进建议即可。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3(2019淮南模拟)“水华”又称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富含营养物质导致藻类过2量繁殖的现象。当水温较高、营养充足时,藻类的繁殖速度极快,一般常见于湖泊、水库及靠近陆地的浅海湾,河流“水华”现象较少发生。但近些年来汉江下游河段在 3、4 月份“水华”现象频繁
4、发生。分析汉江下游河段春季多发“水华”的原因。答案:沿途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入汉江,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春季汉江流域降水少,水位低,水量小,污染物浓度大;春季气温回升,光照充足,藻类繁殖速度加快;地处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水体自净能力弱;长江水的顶托作用,水体流动稀释作用减弱,藻类滞留时间长。4(2019汕头模拟)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图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1)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2)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地理 精准 一轮 复习 环境保护 46 自然资源 利用 保护 生态 课堂 跟踪 训练 解析 选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