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二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5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二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5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二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5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5 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考纲呈现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考纲解读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重点)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重点)3.识记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和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重点)4.理解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和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5.会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条件。(重难点)思维导图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区位因素 主要方面 变化特点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土壤
2、、水源等 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政策、科技、土地价格等 发展变化较快易混辨析 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的区别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3.农业的区位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2(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3)我国几个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
3、素农业生产区域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气温低南疆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光热条件好 水源不足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热量不足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严重南方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土质较差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热量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
4、气候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降水量800mm 水田农业,400mm800mm 旱作农业,200mm400mm 畜牧业地形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土壤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黑土适宜种植大豆水源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在年降水量少于 250mm 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知识拓展 气候还包含昼夜温差、生长期等因素。昼夜温差对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作物品质,例如新疆瓜果特别甜。作物生长期越长,养分积累越多,品质越好,
5、例如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口感好。(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园艺业、乳畜业等的产品易腐烂变质,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劳动力 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农业适宜分布于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商品农业宜分布于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科技冷
6、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4技术2.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向一 农业的区位条件(2017全国文综)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 12 题。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7、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 1.D 2.B解析 第 1 题,刀耕火种是热带地区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主要方法是将地上的树木或草烧完,然后耕种。而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第 2 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植物生长受尼罗河水位高低影响很大,因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植物生长期5在 11 月到次年 5 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是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符合。3.(2017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由优质咖啡加工的白咖啡深受中国青年喜爱
8、。这种优质咖啡适宜生长在热量充足,光照适度,湿度大,土壤较肥沃的环境,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提取上图中信息并说明。答案 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云量较多);地形坡度和缓,土层较深厚(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利于排水;临近河谷,土壤肥沃);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考向二 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1 楼养鱼,2 楼养猪,12 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回答 4
9、5 题。4.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6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5.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A.B.C.D.答案 4.C 5.B解析 第 4 题,科技的发展使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弱,垂直农业才会由概念走向实际。第 5 题,垂直农业主要生产农副产品,对谷物生产不会带来较大冲击,错误;垂直农场形成自循环系统,资源能源得到再循环利用可以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正确;发展垂直农业,减弱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于趋利避害,有利
10、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正确;发展垂直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节约耕地,但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较高的技术,而且在城市生产土地租金较高,所以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错误。考点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毁林开荒、垦山种粮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修水库、修渠道、不合理灌溉 沼泽化、盐渍化过度放牧、滥垦滥挖草场退化、草场沙化、土地荒漠化、载畜力下降过度采伐森林森林资源减少、河流下游涝灾频发、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滥捕滥杀、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鱼类资源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合理
11、使用化肥、农药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降低,危害人类健康、土壤板结、土壤污染大型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 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健康境外物种的引进 病源、生态灾难(外来物种入侵)考向一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7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B.C.D.答案 A解析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透水,降解慢,会阻挡根系的伸展生长和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养分的搬运,正确;土壤中
12、的地膜较破碎,对土壤温度的传导影响不大,错误;废弃地膜与表土流失速度关系不大,错误。(2018河北唐山模拟)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 24 题。2.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4.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板结加重 D.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 2.A 3.B 4.C解析 第
13、 2 题,图中显示影响土壤盐渍化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和蒸发,降水量越大,土壤中的盐分下渗淋溶越多,土壤盐分含量越低;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向地表集聚,蒸发量越大,地表和土壤中盐分含量越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此时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所以容易导致盐分向地表或土壤层集聚,导致土壤盐渍化。所以 A 选项正确。第 3 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盐渍化的形成与土壤中水盐运动有关。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强烈,地下水容易向地表或土壤层运动,形成土壤盐渍化。故选 B。第 4 题,土壤盐渍化使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土壤板结变
14、硬,养分有效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产量降低,但不会导致物种的减少,所以 A 错、C 对;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与土壤盐渍化无关,B 错;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往往是由于地下8水位高引起的,土壤盐渍化不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D 错。考点三 水稻种植业1.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2)分类Error!2.水稻种植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单位面积产量高。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
15、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较低。水利工程量大(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势较平坦。丰富的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分析92.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特点 成因 发展措施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单产高 精耕细作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考向一 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2017海南地
16、理)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 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 13 题。1.1980 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A.技术要求高 B.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2.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建设特色商品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3.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17、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答案 1.D 2.B 3.A10解析 第 1 题,根据材料提示,1980 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可知由于种植杂交水稻,导致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第 2 题,乙村是观光农业村落,该村落种植的农作物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第 3 题,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甲类村位置较偏僻,乙类村坐落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旁,横断山脉南部坡度陡,地形起伏大,丙类村地形起伏也大;当地商品粮以水田作物为主。(2018鞍山调研)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
18、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 2.67 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里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 45 题。4.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A.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B.劳动力缺乏C.灌溉水源缺乏D.热量不足5.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D.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答案 4.D 5.D解析 第 4 题,黑河纬度高,热量不足。第 5 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引进优良品种是黑河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考向二 水稻种植业
19、的特点(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第 6 题。116.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答案 B解析 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农田地块小,机械化水平低,A 项错误;水稻种植业需要的水利工程量大,B 项正确;乙地劳动力丰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善于精耕细作,属集约型农业,C 项错误;乙地的水稻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D 项错误。考点四 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2.区位条件(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开
20、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3.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4.作物:主要以 A 小麦和 B 玉米为主。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多为家庭农场经营,而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多为国营。综合思维 中国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别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二者区位条件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不同之处a.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b.美国特殊的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
21、一体化(经营专12业化)等。可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考向一 商品谷物农业的判读与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 12 题。1.图中 a、b、c、d 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农业科技先进 人均耕地面积大 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A.a、b、c、dB.a、b、c、dC.a、b、c、dD.a、b、c、d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
22、科技先进答案 1.C 2.B解析 第 1 题,农业科技先进使单产较高,而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 2 题,我国东北地区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农业区位优势是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大,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A、C、D 三项内容东北地区均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考向二 商品谷物农业发展条件及特点(2018湖北联考)下图为“美国三大农作物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 34 题。3.该地区成为美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其有利自然条件有( )13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水热条件适宜,灌溉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交通运输发达,机械化程度高A.B.C.D.4.该图
23、反映的美国农业生产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劳动力需求量大C.农产品商品率高 D.地区专门化程度高答案 3.A 4.D解析 第 3 题,图示区域为美国中部平原,该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属于社会经济条件,不是自然条件。第 4 题,该图示意美国玉米带和小麦带的分布,反映了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特点。考点五 混合农业1.概念: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2.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也属混合农业。3.典型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2)特
24、点Error!(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地理实践力 我国典型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形成原因: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将低洼且多洪涝灾害的地方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14堆于周围,称为“基堤” ,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形成基塘农业。优点:基塘农业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拓展延伸 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美国、阿根延牧牛为主;澳大利亚、南非牧羊为主。(2)区位: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交通方便。(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考向 混合农业的判读与分析(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第二 第三 单元 产业 活动 地理环境 25 农业生产 讲义 解析 鲁教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