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0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0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0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0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 1 (2019安徽六安质检)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 30 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1)(2)题。(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 B水运便利C水灾多发 D耕地划片(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
2、便出行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答案 (1)C (2)D解析 第(1)题,由图甲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西江南岸水灾多发,村落布局呈八卦形态有利于防洪。第(2)题,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因此 D 正确。该地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如果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容易积水,故 A、C 选项错误;道路如果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只能从中2间向四周辐射,但是环形交通,出行不便,故 B 选项错误。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
3、案 河道弯曲;南岸村落大多位于低洼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道路与排水系统呈放射状;放射状水系应与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地势相联系。典例 2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 t2时期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 1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区域 2 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区域 3 进入起步阶段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2)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
4、,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从区域 3 到区域 1 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答案 (1)C (2)D解析 第(1)题,读图,在 t2时期,区域 1 处于发展的顶峰时期,即将进入衰退阶段;区域2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 3 进入起步阶段;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不相同。第(2)题,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根据图示信息,现阶段我国经济仍是以工业为主,多数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仍在提高;现阶段我国区域 1 的经济发展应以
5、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从区域 3 到区域 1 反映了我国经济从内陆向沿海的发展趋势;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 t 2时期,区域 1 处于发展的顶峰时期,即将进入衰退阶段;区域 2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 3 进入起步阶段。区域 1 起步早,水平高;区域 2 居中;区域 3 起步晚,水平低。典例 3 (2019山西运城期中)遥感影像可以通过光谱特征对矿物成分及结构逐个进行匹3配识别,从而区分矿物。下图是硅酸盐矿物白云母、高岭石和蒙脱石含有的 ALOH 基团的波谱特征。关于其波谱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蒙脱石的反射率随波段变
6、化最大B白云母在波段 6 处吸收最多C最容易区分高岭石与其他两种矿物的是波段 1D三种矿物在波段 4 反射率一样答案 B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知,高岭石的反射率随波段变化最大。白云母在波段 6 处反射率最小,吸收最多。在波段 6 三种矿物反射率差别最大,是最容易区分高岭石与其他两种矿物的波段。三种矿物在波段 4 反射率相差较小,但不一样。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 高岭石的反射率随波段变化最大;白云母在波段 6 处反射率最小,吸收最多;在波段6 三种矿物反射率差别最大,是最容易区分高岭石与其他两种矿物的波段;三种矿物在波段4 反射率相差较小,但不一样。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典例 4
7、 (2019东北六校联考)读“20 世纪 50 年代和 90 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 ,回答(1)(2)题。(1)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上游砍伐植被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围湖造田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ABCD(2)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A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4B库区蒸发量加大C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完全丧失D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增加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比较两幅图可知,洞庭湖的面积缩小,这主要是上游地区砍伐植被、泥沙在湖区淤积以及围湖造田造成的。第(2)题,湖泊面积缩小,会导致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蓄功能降低,库区蒸发量减少,湿地的功能会减弱,但并非完全丧失。洞庭湖是外流湖,不会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第三 第一 单元 区域 地理环境 人类 活动 学科 关键 能力 提升 10 讲义 解析 鲁教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