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必修1).ppt(4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 修 一,第14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目 标 定 位,主 干 梳 理,理一理,一、武装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二、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 (1)内容: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正处于
2、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革命,三、根据地建设 1思想理论:毛泽东的“_”思想。 2根据地建设 (1)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_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2)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工农武装割据,经济,瑞金,四、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
3、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1哪次起义开启了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 提示:秋收起义。 2中国共产党抛弃了苏俄的城市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想一想,3如何理解“左”倾与“右”倾两个概念? 提示:“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 4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吗? 提示: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5如何区别“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提示:井冈山精神:
5、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史 论 要 旨,(1)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找到了“_”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2)_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中国革命形势转危为安,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南方长江流域转移到北方黄河流域。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开辟
6、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_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井冈山,考 点 探 究,史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究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史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
7、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问题: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史料导读 (1)史料一揭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革命道路存在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2)史料二揭示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即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三个方面。 (3)史料三说明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必然性,城市武装起义不符合中国国情。,探究一答案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
8、量弱小。这一切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史论总结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相互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3)存在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群众基础:红色政权建立的地区大多受国民革命洗礼,群众革命觉悟高。 革命
9、形势: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重要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和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究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转移,史料二,问题:史料一反映了中国革命重心有何变化?比较图1、图2,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史料导读 (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2)史料二中包含的中
10、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可从革命的中心区域上提炼,即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也可从革命的性质上归纳,即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到民族解放战争。,探究二答案 (1)由城市转入农村。 (2)信息一:从区域分布上,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说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抗日战争兴起。 信息二:在革命性质上,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说明: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史论总结 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历史 第三 单元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14 国共 十年 对峙 课件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