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检测(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选 C 结合表中信息可知,从汉高帝到汉武帝时期,郡级政区由 15 郡发展为108 郡、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王国越分越
2、小,地方郡、国数量增多,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C 项正确;诸侯国与中央矛盾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基本解决,A 项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排除 B 项;D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2(2018兴化期中)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C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D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析:选 D 据材料“获取官职的机会对
3、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的特点,即以科举考试为选官的依据。A 项内容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的特点;B 项内容反映了察举制的特点;C 项内容反映了世袭制的特点;“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体现了科举制的影响,故 D 项正确。3(2019海安中学月考)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2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4、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解析:选 C 材料反映了门下省与中书省、尚书省参与决策,说明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提高行政效率的问题,故 A 项错误;门下省不是监察百官机构,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故 D 项错误。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 述 出 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
5、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选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概括史料对唐军与薛举作战记载的共性唐军“败绩” ,C 项正确。材料中对李世民有两种称呼:“秦王” “太宗” ,因此不能断定李世民是否在成为皇帝后与薛举战于泾州,A 项不准确,排除;四则材料中仅有一则提到刘文静,并且其身份是将领而不是主帅,B 项不准确,排除;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但这一记载在其他三则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D 项。5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
6、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 、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解析:选 D 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排除 A 项;尚书省掌执行,排除 B 项;三省分工协作,但必须“加盖皇帝印玺” ,说明皇权依然至上,排除 C 项;3三省分工协作,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故选 D 项。6(2019宿迁中学调研)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
7、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 ”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解析:选 C 由题干中的“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可以看出,行省制度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进而说明了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故选 C 项。7(2019启东中学月考)“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
8、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解析:选 B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降低了地方的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进,故 B 项正确。8(2018盐城一模)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据此可知( )A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B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C官制改
9、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D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解析:选 B 卫瓘主张恢复察举制,用于取代代表士族门阀利益的九品中正制,故 A项错误;卫瓘认为崇贤使民俗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结合所学,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和廉,因此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故 B 项正确;材料讲的是选官制度,而不是官制改革,故 C 项错误;魏晋是以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故 D 项错误。9(2019常州一中期初)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时 检测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