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单元 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民主。第 5 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两次鸦片战争2,轻 巧 识 记 两 次 鸦 片 战 争概 念 阐 释 片 面 最 惠 国 待 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口岸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
2、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史论术语填后背诵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林则徐虎门销烟给了英国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是表面现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两场战争的目的一脉相承,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攫取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程度加深;两次鸦片战争客观上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两次鸦片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和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34轻 巧 识 记 马 关 条 约 内 容思 维 深 化 台 湾 人 民 的 反 割 台 斗 争(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等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影响: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概 念 阐 释 “资 本 输 出 ”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
4、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 19 世纪 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 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易 误 指 正 对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的 理 解错误理解:中国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在经济上是半封建的;中国沿海地区是殖民地社会,内地是封建社会。正确理解:半殖民地是失去部分而不是失去全部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主要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主要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
5、沦,成为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史论术语填后背诵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的一次集体侵略,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侵华一方面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政治、经济上的破坏;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提不出
6、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落后。51陈旭麓说:“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解析:选 A 根据题干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 A 项正确。2近代某一事件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手,提出要充当东洋的盟主。这一事件使( )A中
7、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C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解析:选 C 材料中“日本” “东洋”说明是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开放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为通商口岸,C 项正确;A 项和 B 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 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3.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某场战争,它附有生动的文字说明:“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 。这场战争( )A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B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中“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
8、负中国人”可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 C 项正确;A、D 两项为鸦片战争的影响,B 项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故排除。4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6B三国还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C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 B 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赔款增强了日本的国力,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 A、C、D 三
9、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三国干涉还辽是为了控制日本在远东的势力,不是维护中国主权,故 B 项符合题意。5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 ”与“转折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解析:选 D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此“转折点”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辛丑条约 ,故选 D 项。 主 题 一 天 朝 的 崩 溃 , 社 会 的 转
10、 型 鸦 片 战 争 及 影 响史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会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史料二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教你读史从史料一中反思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社会体制必然走向解体。从史料二划线部分中体会鸦片战争对中国文明转型的影响,即用现代化的眼
11、光看鸦片战争给早期现代化带来的影响。史料三表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划线部分表明了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开始。史论形成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7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 周年反思史料三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2、,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总体上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主题二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群魔盛宴”综合认识近代列强侵华 史料 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 ,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 , “保舰勿失” ,既贻误
13、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朝鲜战场失利,李鸿章在向朝廷汇报:“平壤之败,因由寡不敌众,亦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李鸿章的结论是“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强于我” 。黄海战后李鸿章更加保守,对海战完全失去信心。此后,舰队只是困守港口,北洋海军作为一个战略军事力量,拱卫渤海的使命就此不复存在。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以上史料均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教你读史抓关键语句逐层分析是解读本史料的关键。第一段指的是清政府盲目自大缺乏预见;第二段的意思是清政府消极备战;第
14、三段中李鸿章的结论过于强调军事装备优劣;第四段中“拱卫渤海的使命就此不复存在”表明清政府丧失了渤海的制海权;第五段中“坏蛋官吏的罪恶”表明清政府吏治腐败。史论形成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8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1第二次鸦片战争史料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政治文明 历程 第三 单元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