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题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题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题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题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2)废除:1380 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制度(1)出现:时期 措施 职责明太祖 设置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明成祖 设立内阁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明宣宗 强化内阁 逐渐拥有票拟权(2)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3)评价:内阁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二
2、、清朝1清朝初年的中央体制(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2)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辩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2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
3、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联清朝统治者在承袭明制基本框架的同时对其有所调整,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与此同时,1718 世纪的西方,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代议制不断发展,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拓军机处的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重难点一 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一 读 图 明 史 明 代 内 阁 的 权 力解读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充分说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并无决策权。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
4、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二 史 料 探 史 内 阁 与 军 机 处 所 体 现 的 制 度 创 新史料一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大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史料二 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 ,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探究 (1)据
5、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职责与唐以前的宰相有何不同。(2)据史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其本质上说明了什么?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3 说明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说明了明朝实行内阁制的最终结果是加强了皇权 说明清朝中央行政绕过内阁,内阁职权被军机处所取代 说明军机处无决策权,只是秉承皇帝旨意,传达皇帝命令(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说明了内阁的职能,结合唐以前丞相的职责比较其不同;说明了军机处的职权,从其职权上分析其本质。提示 (1)唐以前的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代内阁的主要职责是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
6、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大臣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这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2)职权: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将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负责保管地方奏折。说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系统认知内阁与军机处所体现的制度创新1创新表现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的“军机处” ,是加强君主权力的又一创新。宰相具有两大职能:百官之首和皇帝的助手。宰相制度废除后,封建君主想找到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仅保留宰相作为皇帝助手的职能,杜绝“皇帝助手”演变为“百官之首”的可能,也就是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辅政机构,但不允许辅政机构变成握有实权的行政机构。2实施效果(1)明中后
7、期阁臣权力出现膨胀的现象,并且还有伴随而来的太监乱政问题,说明明朝的内阁制度不是一种理想的辅政制度。(2)清朝的探索相对比较成功,其辅政机关实行的是内阁和军机处并行的双轨制,重要的事务由皇帝在军机处的协助下完成,一般事务由内阁来处理。这样既照顾到事情的轻重缓急,又分散了中央权力,二者相互牵制,保证君主集权。重难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读 图 明 史 古 代 君 臣 关 系 的 变 化解读 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而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4君权强化的趋势。 二 史 料 探 史 明 清 时 期 君 主 专 制 强 化 的 特 点史料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
8、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 ,隋唐元为“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士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 “开放” ,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 “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探究 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第三帝国”即明清时期具有“内向” “保守”及“非竞争性”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说明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帝
9、国”时期说明秦汉时虽然已经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但贵族政治的色彩依然存在 说明由于科举制的实行,隋唐元时期真正实现了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说明第二帝国的“外向” “开放” “竞争性”的特点 主要说明了明清政治体制的衰落,具有“内向” “保守”及“非竞争性”的特征(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和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明清时期的中央机构变革的相关知识分析。提示 废丞相、设内阁,设置军机处;对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这与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封建制度走向了衰落。系统认知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课题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