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放大镜照相机和眼睛)习题课件浙教版.ppt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放大镜照相机和眼睛)习题课件浙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放大镜照相机和眼睛)习题课件浙教版.ppt(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课时 放大镜、照相机和眼睛,一、放大镜和照相机 1放大镜是利用_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_、_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2数码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影像传感器相当于_。数码照相机是利用将景物放在离凸透镜_时,影像传感器上成清晰、倒立、_像的原理制成的。,uf,正立,放大,凸透镜,光屏,2倍焦距之外,缩小的实,二、眼睛 3从外表观察,眼球中央的小孔叫做_,其外部一圈有颜色的环形物,叫做_,光线就是通过_进入眼睛的。 4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_、_和_,最后到达_。_和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_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
2、_的实像。 5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_或晶状体_,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_,使物像模糊不清,要配戴相应的_来矫正。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_或晶状体_,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_,可配戴_来矫正。,瞳孔,虹膜,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角膜,会聚,倒立,缩小,前后径过长,曲度过大,视网膜前,凹透镜,前后径过短,曲度过小,视网膜后面,凸透镜,知识点一 放大镜和照相机 1(天津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
3、大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C,2(哈尔滨中考)小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此时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此凸透镜的_,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像。,一倍焦距以内,虚,知识点二 眼睛 3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不属于它们功能相似的是( ) A闪光灯和角膜 B胶卷和视网膜 C光圈和瞳孔 D镜头和晶状体,C,A,5如图所示,一束来自
4、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A,6为了预防近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看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随光线亮暗进行调节 B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 C看书时间不能太长,连续看书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D躺、卧、走路、乘车时不要看书 7如图所示为人的眼球结构。据图回答: (1)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图中结构1_的曲度发生变化。 (2)你能看到的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7_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科学 下册 透镜 视觉 课时 放大镜 照相机 眼睛 习题 课件 浙教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