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0 讲 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2019德州模拟)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 12 题。1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为混合农业 B为商品谷物农业C为季风水田农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2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B生产规模小,单产高C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D生产规模大解析:第 1 题,由图可以看出:地种植业比重约 50%、畜牧业比重约 50%,商品率高,应该是混合农业;地种植业比重约 85%、畜牧业比重约 15%,商品率低,应该是季风水田农业;地种植业比重约 10%、畜牧业比重约 90%,商品率高,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
2、。第 2题,地混合农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或者养殖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适应性强,种植与放牧轮作,利于恢复地力;、两地的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水平高;地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答案:1.A 2.C(2019新乡调研)按照种植面积小于或等于 30%的作物种植面积的前三位组合的标准,我国的种植结构类型数为 182 种,如单一水稻型、水稻玉米型、水稻小麦大豆型等。如图示意我国 19802011 年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变化(类型丰富度指数类型数/182)。据此完成 34 题。23影响 2000 年前后我国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 B气
3、候C政策 D劳动力4在下列地区中,改革开放后城郊农业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变化最明显的是( )A湖北 B江西C四川 D江苏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2000 年前我国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较小,2000 年以后我国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显著提升。而经济、气候、劳动力都不能使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在短期内显著提升,实际上粮食安全保障政策的调整是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第 4题,城郊农业种植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城市市场的需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发展速度越快的地区,对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的要求越高,其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也越高。比较四个选项,江苏最符合题意。答案:3.C 4.D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4、%),回答 57 题。评价类别 农作物 A 农作物 B 农作物 C热量满足率 22 22 16水分满足率 79 84 84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满足程度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资源利用率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5.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C降水 D土壤6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 A B农作物 BC农作物 C D农作物 B 和 C37该地区可能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
5、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解析:第 5 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三种作物的满足程度中,热量满足率最低,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热量。第 6 题,农作物 A 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说明该地区最适合种植该种农作物。第 7 题,该地区水分满足率较高而热量满足率较低,说明其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湿润地区。答案:5.B 6.A 7.C(2019皖南八校联考)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在不同地区最迟播种与收获时间,读图回答 89 题。8有关 M、N 两地种植冬小麦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M 地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BM 地河谷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小麦养分积累CN 地晴天多,
6、太阳辐射强DN 地海拔低,热量较充足9导致 M、N 两地冬小麦生长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C土壤肥力 D降水解析:第 8 题,由图可以看出,M 地位于青藏高原,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养分积累;N 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热量充足,但阴雨天气较多。第 9 题,M 地位于青藏高原,N 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差异大,这是两地冬小麦生长周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8.D 9.B(2019江门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该农业最可能是( )4A人工草地畜牧业 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 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11该
7、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改变自然带类型 B保持土壤肥力C增大气温日较差 D增加原生物种解析:第 10 题,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有复合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是人工草地畜牧业,故选 A 项。第 11 题,自然带类型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该模式无法改变,A 项错误;由于将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B 项正确;人工草地改变了下垫面的物质,可以减小局部气温日较差,C 项错误;原生物种无法增加,D 项错误。答案:10.A 11.B二、综合题12(2019保定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莲藕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栽培历史悠久
8、,主产区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但 20 世纪90 年代末,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县(如图),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将适宜种植莲藕的稻田纷纷种上双季莲藕,春藕春种夏秋收,秋藕秋种冬收,具有早熟、高产、皮白等特点,被称为“玉藕” 。目前该县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产藕区之一,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还出口到国外市场,万亩生态莲藕自然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 。莲藕好种,但是采挖难度大,往往用锄头和铁锹等工具人工挖藕。(1)在藕生长出第一片叶时,藕农将稻草一行一行施入田里,然后用脚踩入土中,藕农用稻草还田的目的有哪些?(2)在莲藕产业链中成本最高的是挖藕环节,试分析挖藕成本高的原因。(3)分析柳江县快速
9、发展成为全国最大产藕区的区位优势。(4)柳江县以岩溶和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平原面积有限。请你为该县继续壮大莲藕产业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可以解决莲藕(浅入泥、)难挖取的难题;还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起到改良、疏松土壤的作用,从而提高莲藕的产量和品质。(2)采藕主要靠人工,生产效率低;采藕具有季节性,劳动强度大;冬季气温低,下水5劳作非常辛苦;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有经验的采藕人越来越少。(3)纬度低,热量高,可一年两收,产量高;上市早,适应市场需求;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国际、国内市场广阔;地处河流谷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4)(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广先
10、进技术,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莲藕品质;加大挖藕机械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和莲藕加工产业。13(2019江西师大附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 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材料二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
11、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图 1 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材料三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 20.3 ,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 2 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1)分析大黄鱼 46 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2)据图分析野生大黄鱼 70 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3)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4)近年来,随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地理 精准 一轮 复习 第八 农业 地域 形成 发展 20 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 达标 检测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0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