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区域产业活动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湘教版.doc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区域产业活动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区域产业活动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湘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选择(对应学生用书第 137页)识记基础梳理1交通运输概念: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2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3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4特点: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理解要点突破1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式 优点 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
2、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很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最差22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
3、城镇发展的关系地形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
4、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布局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
5、发展水平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3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靠近城市或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天气较好,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 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2017江苏高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 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 12 题。【导学号:92040095】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 年 B2005 年
6、C2007 年 D2011 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1D 2.B 第 1题, “绿色出行”是指环保、无污染的交通方式。图中三种出行方式中自行车属于绿色出行,其出行所占比例 19862011 年一直下降,2011 年后开始上升,故 2011年是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第 2题,B 对:自行车出行所占比例上升,会减轻小汽车等增多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A、C、D 错: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变化无关,更不会扩大城市的地域范围。(2018湖南衡
7、阳市联考)下表为中国航空客流的区域分布。下图为中国航空不同运距的出港次数百分比累计图。据此完成 34 题。到港航班区域分布(次数)出港航班数(次数)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平均运距东部 21357 11374 3367 5195 1421 1094中部 3180 2391 301 741 17 8724西部 9878 5399 1235 3206 38 1069东北 2476 1953 186 121 216 1139人口(万人) 51063 35791 36222 109663出港次数最多的运距范围是( )A0500km B5001000kmC10001500km D30003500km4下
8、列因素中,对西部地区出港航班次数影响最大的是( )A人口 B位置C产业结构 D经济发达程度3B 4.B 第 3题,读图,出港次数所占百分比越大,在累计曲线上表现出增幅较大,在 5001000 km的距离范围曲线变化幅度最大,说明该距离范围内,出港次数最多。第 4题,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传统的公路与铁路等陆地运输联系不便,航空运输的优越性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西部地区出港航班次数较多,由此判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出港航班次数影响最大。 考向 2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2017海南高考)2000 年 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
9、工通车。该工程全长 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如下图)。据此完成56 题。 【导学号:92040096】5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56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5D 6.D 第 5题,工程西段靠近哥本哈根机场,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上轮船航行。选 D。第 6题,桥隧结合处新建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萨尔特岛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多样性。选 D。7(2017全
10、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白令海峡(右图)宽 3586 千米,平均水深 42米,最大水深 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解析 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可从地质条件、大桥跨度、运输费用和施工条件等方面回答。答案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区域 产业 活动 交通运输 布局 及其 发展 影响 学案湘教版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