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9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学案.doc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9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9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学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9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新中国成立(19271949 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和民族独立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曲折前进时期。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发展较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物质生活、交通通讯和影视业在近代后期得到发展。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阶段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271937 年)一、 政治上:民主革命的发
2、展1.新道路的开辟(1)道路探索: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红军长征:1935 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逐渐走向成熟。(3)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扶植伪满洲国政权,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2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4)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二、经济上: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统一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表现:棉纺织业、面粉
3、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2.根据地经济建设中共先后在根据地实施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等举措,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3.社会生活中国的航空业起步;报刊业获得发展;影视业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风俗发生重大变化。三、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毛泽东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考法 1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典例 1 (2016全国,29)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
4、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考题点评 本题以 20世纪 30年代革命根据地水稻产量的增加为切入点,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及影响。解答本题关键是: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水稻产量增加与“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30 年”可知当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粮食增产现象,故 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 A典例 2 (2013全国,30)1928 年中共六大通
5、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3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考题点评 本题以中共六大的政治决议为载体,考查中共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曲折。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史料信息对农民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解析 据题干“1928 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必须要联结“无产阶
6、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选 B项。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答案 B理解近代中国无产阶级对民主独立富强道路的探索(1)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2)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1.(视角 中共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1930 年 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
7、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B.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 A 表述与材料“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不符,故 A错误;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忽视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犯了“左”倾错误,故 B错误,C 正确;根据所学,正确道路为农村包围城市,故 D错误。答案 C2.(视角 土地革命)1928 年井冈山土地法规定:“红军及赤卫队的官兵,在政府及其他一切公共机关服务的人,均得分配土地,如农民所得之数,由苏维埃政府
8、雇人代替耕种。”这一规定( )A.增强了红军抗敌的信心4B.意在改善农民生活C.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发展D.具有社会保障思想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 “红军及赤卫队的官兵,在政府及其他一切公共机关服务的人”均得分配土地,而且“由苏维埃政府雇人代替耕种” ,具有对部队及公职人员社会保障的意图,故选 D项。答案 D考法 2 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典例 3 (2016全国,30)下图是 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考题点评 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民族工业发展与时代
9、背景的内在联系。解题关键是:阅读图文,从图中信息与时代背景相联系进行思考认识。解析 依据时间“1932 年”及图案中“抗敌” “十九路军” “振我中华”等信息可知,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1932 年“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前方将士英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故选 D项。A、B 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C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答案 D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主要原因(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完成全国统一,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业、
10、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促进了经济发展。(3)设立了国家银行,实行“币制改革” 。1935 年,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推行法币(纸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5的作用。(4)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5)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了部分关税主权(“改订新约运动”)。2.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制碱不但满足了国内需要,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 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1.(视角 政府政策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1929 年,国
11、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地 1933年全部完成。这一做法( )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造条件C.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D.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采用西方的度量衡法,国内度量衡有一致的标准,并与世界接轨,为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故选 C项。答案 C2.(视角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下表为 19331936 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33 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A.列强
12、干预经济刺激消费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C.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D.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解析 近代列强对华实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刺激中国消费不是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故 A错误;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是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故 B错误;19271936 年国民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故 C正确;当时是国共两党对峙局面,东三省被日本占领,故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与史实不符,故 D错误。答案 C考法 3 从碰撞与交融角度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典例 4 (2017全国,29)20 世纪 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
13、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6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考题点评 本题从民国时期上海婚礼习俗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西生活习俗的碰撞与交融。 解题关键是理解婚礼仪式所代表的传统与西方时尚的融合。解析 据题干材料“钢琴曲、白纱、蓝袍黑褂、旗袍”可知,婚礼仪式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特点,故 B项正确。 “婚姻自主” “门当户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A、C 项。社会习俗的变迁受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影响,不是由政府主导的,D 项说法错误。答案 B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和影响
14、1.特征(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2.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1.(视角 近代生活变化的特点)20 世纪 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
15、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这些现象说明上海( )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 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 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解析 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可知,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选 D项。答案 D2.(视角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在江西兴国县,过去一桩亲事须费 200银元左右,相当于中农的全部家产,为了讨亲而欠债的很多。1931 年,当地政府规定:婚姻自由,结婚不许定7聘金,已定聘金一律禁收。这一举措( )A.废除了农村落后的婚姻陋习B.否
16、定了宗法血缘的传统观念C.摧毁了买卖婚姻的社会基础D.促使当地社会习俗有所改变解析 据题干可知,聘金属于当地社会习俗,政府禁收聘金,有利于对当地社会习俗的改变,故选 D项。A 项表述中“废除了”错误,故排除;宗法血缘的观念始终存在,外在形式的否定并非对传统观念的否定, B项错误;聘金只是买卖婚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其社会基础是当时的儒家封建思想, C 项错误。答案 D阶段二 从全民族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371949 年)一、政治上:民主革命新高潮1.抗日战争(1)国共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由分裂对抗走向合作抗日。(2)特点:两个战场同时
17、存在,经过防御、相持,最后胜利。(3)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解放战争(1)两种命运的抉择:抗战胜利后,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两种倾向并存。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斗争,先后参加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2)国共内战:1946 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 年 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19481949 年初,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战胜利。(3)民主革命的胜利:1949 年 4月,渡江战役爆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8、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二、经济上:近代民族工业的危机1.抗战时期:由于日军的毁坏和吞并、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和官僚资本的压榨,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2.解放战争时期:在美国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三、思想上:近代后期文化的发展81.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抗战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2)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电影事业迅速发展(1)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2)1935年, 渔光曲是
19、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3)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考法 1 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抗争与探索典例 1 (2018全国,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考题点评 本题运用史料切入考查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策,
20、意在考查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关键:理解题干中美国记者的描述,抓住“抗日根据地”这一特定空间。解析 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抗日根据地中中共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故选 A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在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故 B项排除。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与农民个体的解放无关,故 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民党的影响等内容,可排除 D项。答案 A典例 2 (2017全国,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
21、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9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考题点评 本题以原始史料为载体,考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相关政策。解答关键是:注意题干时代及史料的关键信息“陕甘宁边区”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等。解析 根据材料“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 “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等,再结合“陕甘宁边区政府”可知,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形势下,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共希望
22、发动更多的阶级参加抗战,故选 B项。陕甘宁边区政府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土地革命在 19271937 年,A 项错误;国民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发生在19241927 年,C 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合作,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D 项错误。答案 B典例 3 (2018全国,30)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
23、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考题点评 本题从历史阐释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解答此题关键是:紧扣题干中国共产党的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解析 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共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西方国家不支持国民党,排除 B项;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美国对中国还没有实行外交孤立,排除 C项;中共急需得到苏联的支持,排除 D项。答案 A多角度认识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1)从社会矛盾变化角度:中共抓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路线、方针政策。(2)从道路选择角度:
24、从走“俄国人的路”( 效仿俄国“城市中心论” ,革命屡遭挫折)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从精神传承角度: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精神成为今天筑造中国梦的10重要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1.(视角 中共的政策调整)1937 年 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 )A.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围剿被迫妥协B.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遇挫C.共产党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工业 文明 时代 世界 中国 近代中国 觉醒 探索 国民政府 统治 时期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