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写作(讲解部分)(pdf).pdf
《(安徽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写作(讲解部分)(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写作(讲解部分)(pdf).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九 写 作 第三部分 写 作专题九 写 作清单一 全命题作文知识一、概念与特点全命题作文,主要标志是有一个完整的题目,考生必须以这个题目为作文题,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全命题作文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题目;二是提示语(引导考生打开写作思路);三是要求(主要是字数和内容上的规定)。因为这种作文命题形式便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有利于考生的思想迅速集中,近十年来,占据着我们安徽省中考作文将近半壁的江山。二、命题形式全命题作文的题目从形式上看,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地以作文题目式呈现,前后没有引入语和提示语。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从字面上来看,限制少,选材宽,角度广,但学生并不容易找到
2、恰当而新颖的切入点,写作中容易流于宽泛。另一种是材料引述式呈现,即命题包括题目及题目前后的一段材料或引入、阐述性语言,基本上是“提示语全命题”或者是“材料全命题”。这种形式的作文,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而且提示语和材料通常也是给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做了一个引导,使考生有话可说。但考生在考试中出错的仍不少,如学生易把题目要求中的“为题”理解成“为话题”,一字之差,要求却是相去甚远。三、方法与技巧抓题眼,精细审题,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
3、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明限制,筛选内容,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若没写明,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这些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如“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 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内容有:对象 任何人,具体内容 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 谎言的个数,时间范围 过去、现在 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不会重复,我们所经历的和所获得的
4、生活体验,应当是最有新意的写作内容。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展联想,精深立意,深入挖掘主旨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因此,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内涵。巧
5、构思,布局谋篇,化抽象为具体选材若太宽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阐发对生活的感悟。炼语言,精彩表述,注重个性化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考虑好了文章的谋篇布局,就该精心锤炼文章的语言了。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精心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又意蕴丰富,应是考生不懈的追求。几点友情提示()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敏锐性,如“心愿”。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在题目的
6、前面加上修饰性词语以对题目形成限制,如“我的”“妈妈的”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写起来也就更明确、更容易了。()带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比喻意义及象征意义。()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可以写成记叙文,构思成“通过一件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 ”,这时,题目“责任(宽容 )”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可以写成议论文,通过列举大量事例史实来论证观点。当然还可以写成议论式或夹叙夹议式的散文。清单二 半命题作文知识一、概念与特点半命题作文题是命题者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
7、将题目空缺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但要注意:补全题目是自由性补全还是选择性补全,即补全题目的词语是由学生任意填写还是题目中给出几个词语选择填写。安徽省这几年的作文题目中经常出现选择性补全题目的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就是考生在立意、选材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 年中考年模拟题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题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以使评分更准确,也可以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作文从本质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
8、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考生。二、半命题的结构形式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补前半题,如“ 在其中”(安徽省年中考作文题);()补后半题,如“不会变的是 ”(安徽省年中考作文题);()补中间部分,如“我在 中得到快乐”(安徽省年中考作文题)、“难忘那 的眼神” (安徽省年中考作文题)、“你是我最 的人”(安徽省年中考作文题);()补首尾部分,如“ ,别再让我 ”。三、方法与技巧要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信息半命题作文,题目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是,就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目中,却隐含着不少有用信息。命题者通过题目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提供了以下信息。 ()暗示一定的类
9、,即文章的文体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 ()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主旨,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 ()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做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阔,等等。 ()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表现为文章的主旨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体现;这种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考生自定。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目中都有所点示。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命题者总
10、是从考试的能力要求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题作文题,从一个角度测试考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题作文题,必须整体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以利于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战不殆”。例如“在 面前”这个题目,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个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势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考生自己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美好的,如奖状、成功;也
11、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构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补充题目,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和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地刻画人物形象,凸显文章主旨。面对这一文题,有的考生无视命题,随意补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陡然增加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目除了点明兄弟(兄妹)关系外,难以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面两个题目只是点出了事件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其他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意图与要求。要切中题旨文意如前所述,多数半命题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描,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
12、利于正确补题,深层构思。如“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补题为好?关键是看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词,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增高长重;()思想成熟;()学业(事业)有成。可以断定,按第()种补题,过于肤浅;按第()()种补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中演绎出明确的主旨。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定的物体长大,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存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关重要。
13、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存储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补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补出的文题正中自己素材仓库之所备。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 ”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存储,就要慎选。一个学生暑假回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为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极力戒之,可填“鞭策”。一个学生考试失利后,观察暴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个学生在校运动会米赛跑中体力不支而落伍,班上啦啦队整齐的呐喊声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要力求创意新颖补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读后为之一震。这就得讲究补题的深
14、加工了。面对“我生活在 之中”的半命题文题,有如下补题,试作比较:填“家庭”“学校”“社会” 浅薄直露,味同嚼蜡。填“集体”“亲人”“友谊” 正确平常,流于一般。填“麻将声”“追星族” 切中时弊,引人警醒。填“题海”“夹缝”“梦魇” 比喻形象,深邃新颖。题目的新与俗制约着文面的新与俗。面对“ 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只能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层含义,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淘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 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 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 打
15、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了。要符合情理、逻辑补题新也好,深也好,都要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如“我第一次 ”,若有人补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因为这些都是难以界定“第一次”的,补进题中必然令人皱眉。变换一下,可填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因为这一类“第一次”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构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则文旨文趣当会既新颖又合逻辑。综上,补题构思应当谨记: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巧而伪是不足取的。四、补充文题的几个注意点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题自
16、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 (小草、春天、智者、母亲 )的对话”,根据题意,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专题九 写 作 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或是议论文。如“珍惜所拥有的 ”,文题对记叙、议论等文体都适合,但是,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亲、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
17、智慧等。内容要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空间,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 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感情冲动,填写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精神风貌的健康内容。清单三 话题作文知识一、概念与特点话题作文题,就是给定一段能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的文字作为写作的中心,不限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的作文题。话题作文题一般分为四部分:话题前的材料、简短的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材料或提示语一方面用来引出话题
18、,另一方面用来降低考生审题的难度,帮助考生理解话题,明确要求。话题提供写作范围,写作要求是对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开放性话题作文题的开放性,一是体现在内容上,二是体现在表现形式上。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题只为考生提供一个写作的话题,在这个给定的前提下,写什么,怎么写,都是由考生自主决定的。这就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能力。()灵活性灵活性与开放性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正是因为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才使它具备轻灵、活泼的特点,考生可以在写作中纵情发挥,任意驰骋。()辐射性对某一事物来说,它本身就具有多面性,人们可能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它生发出不同的
19、感受或理解。例如以“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里的“风”既可指自然界中的风,也可指某种风气;可以联想一个与风有关的故事,也可以批评社会上的某种不良风气。如此延伸拓展,话题的内容范围也就随之扩大了,我们也就有了发挥的余地。二、话题类型()联想想象型话题具有想象的空间,需要考生发挥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补充话题未尽的意思。如“桥”“仰望星空”“未来”等。()寓意象征型话题具有某种启发意义,要求考生阐述的问题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如“窗”“门”等。()哲理思辨型话题具有思辨色彩,考查考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关系型话题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即话题中所给
20、的这些概念存在着并列关系。如“朝霞与晚霞”。矛盾关系,即话题中出现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往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如“关注与忽略”。辩证关系,即话题中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因果关系,指话题中的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清单四 材料作文知识一、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其内涵丰富,范围广。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
21、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材料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一)材料含意明显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为鲜花和荣誉所迷惑。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这类材料作文,抓住中心加以阐发即可。(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这类材料,少则两则,多则五六则,或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或相辅,或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22、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 (刘白羽长江三峡)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得到观点。材料()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得出了,那就是 立志攀登规律。(三)材料观点隐晦,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专用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三 部分 写作 讲解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