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硅单质可作为制造宇宙飞船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材料B. 硫酸铜溶液可用来浸泡蔬菜,以保持蔬菜的新鲜C. 常用明矾、硫酸铁等物质来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D. 提倡使用共享单车,目的是为了降低碳排放【答案】B【解析】【详解】A.硅单质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故正确;B.硫酸铜对人体有害,不能浸泡蔬菜,故错误;C.明矾或硫酸铁等物质可以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净化水,故正确;D.使用单车可以减少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
2、碳的排放,故正确。故选 B。2.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Fe(OH) 3胶体和 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BaSO 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正确;硫酸钡虽然难溶但是是强电解质,正确;纯碱、小苏打都是盐类,错误;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正确;置换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铝热反应是置换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化学变化的判断3.NA代表阿
3、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00 g 质量分数为 46%的 HCOOH 溶液中含氢原子数为 8 NAB. 在标准状况下,22.4 LNH 3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 3 NA- 2 -C. 1 mol SO2与 3 mol O2反应生成的 SO3分子数为 NAD. 1 L 0.5 molL-1葡萄糖溶液中含葡萄糖分子数为 0.5 NA【答案】C【解析】【详解】A. 100 g 质量分数为 46%的 HCOOH 溶液中甲酸的质量为 46 克,为 1mol,含有 2mol氢原子,另外还有 100-46=54 克水,即 3mol,含有 6mol 氢原子,则共含氢原子数为 8 NA,故
4、正确;B. 在标准状况下,22.4 LNH3的物质的量为 1mol,每个分子含有 3 个共用电子对,所以该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 3NA,故正确;C. 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准确计算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故不能确定三氧化硫的分子数,故错误;D. 1 L 0.5 molL-1葡萄糖溶液中含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含有分子数为 0.5NA,故正确。故选C。4. 下列是部分矿物资源的利用及产品流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B. 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黄铜矿冶铜时,副产物 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 可用作冶铁的原
5、料D. 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答案】B【解析】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A 对;制玻璃发生的反应:CaCO3+SiO2 CaSiO3+CO2,Na 2CO3+SiO2 Na2SiO3+CO2,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错;SO 2用于生产硫酸,FeO 用作冶铁原料属于副产物的充分利用,C 对;多次分馏提纯可使 SiCl4与粗硅中的杂质分离彻底,保证制得高纯度的硅,D 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有几个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3 -有气体参加的
6、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普通分子间的不能发生发生有效碰撞,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也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的有效碰撞,注意增大压强,必须改变浓度,反应速率才能发生变化,以此解答。【详解】活化分子如
7、果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没有合适的取向,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普通分子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是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正确;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能增大,故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分子先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发生碰撞,可生成新物质,故正确;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故正确。故有正确,故选 D。6.下列四组实验中,
8、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4 -A. 配制稀硫酸 B. 固体 NaHCO3分解C. 制备 Fe(OH)2沉淀 D. 收集 NH3【答案】D【解析】【详解】A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故 A 错误;B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则图中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 B 错误;C制备 Fe(OH)2沉淀,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则图中胶头滴管应在液体中挤出 NaOH,故 C 错误;D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图中短导管进入可收集氨气,故 D 正确;故选 D。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 H2,两个电极均为惰性电极,c 为阴离子交换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 -A. a 为电源的正极B. 工作时,OH -
9、 向左室迁移C. 右室电极反应为:C 2H5OHH 2O4e -CH 3COO-5H +D. 生成 H2和 CH3COONa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答案】D【解析】A. 根据图示,电解池只左侧生成氢气,是溶液中的水放电,发生了还原反应,左侧电极为阴极,则 a 为电源的负极,故 A 错误;B. 工作时,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向右室迁移,故 B 错误;C. 右室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示,右侧溶液显碱性,不可能生成氢离子,故 C 错误;D.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 1mol H2转移 2mol 电子,则生成 CH3COONa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10、 H2 和 CH3COONa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故 D 正确;故选 D。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将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SO2与可溶性钡盐均生成白色沉淀B向 Zn 与稀硫酸反应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硫酸铜作该反应的催化剂C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 有白烟产生 该溶液可能是浓盐酸- 6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硫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是因为+4 价硫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但是二氧
11、化硫与氯化钡等不反应,故错误;B.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铜和锌和硫酸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硫酸铜不是催化剂,故错误;C.焰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只能说明物质中含有钠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为钠盐,故错误;D.浓盐酸有挥发性和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出现白烟,故正确。故选 D。【点睛】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只能说明含有该元素,但不能确定其具体的化学成分。9.W、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 2 倍;Y 和 X2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 的原子序数等于 W 和 Y 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 的氢化物的酸性比
12、 WX2的水化物的强,说明 Z 的非金属性比 W 的强B. 离子半径大小:ZYXC. 工业上用 MnO2和 Z 的氢化物的浓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 Z 的单质D. 能形成 WXZ2这种共价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W、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 2 倍,可能为碳或硫,根据其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确定其为碳元素;Y 和 X2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Z 为氧元素,Y 为钠元素;Z 的原子序数等于 W 和 Y 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氯元素。【详解】A. 氯的氢化物的酸性比二氧化碳的水化物的强,但是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应该用最高价
13、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进行比较,即用高氯酸和碳酸的酸性比较,故错误;B. 钠离子和氧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氧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故离子半径大小错误;C. 实验室用 MnO2和浓盐酸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工业上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得到氯气,故错误;D. COCl2为共价化合物,故正确,故选D。10.高铁酸钾(K 2FeO4)是一种既能杀菌、消毒、又能絮凝净水的水处理剂。工业制备高铁酸- 7 -钾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Fe(OH) 3+C1O +OH FeO 42 +C1 +H2O(未配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14、2B. 高铁酸钾中铁显+6 价C. 由上述反应可知,Fe(OH) 3的氧化性强于 FeO42D. K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消毒杀菌,而且生成的 Fe3+水解形成 Fe(OH) 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 2Fe(OH)3+3C1O +4OH =2FeO42 +3C1 +5H2O,C1O 为氧化剂,Fe(OH) 3为还原剂。据此解答。【详解】A. 上述反应中 C1O 为氧化剂,Fe(OH) 3为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故正确;B. 高铁酸钾中铁显+6 价,故正确;C. 由上述反应可知,Fe(OH)
15、3为还原剂,FeO 42 为氧化产物,故不能比较 Fe(OH)3和 FeO42 的氧化性,故错误;D.因为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 K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消毒杀菌,而且能净水,故正确。故选 C。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解、电泳、电离、电镀、电化腐蚀B. 在 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C. 用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D. 在 Fe(OH)3胶体中插入惰性电极通电,在阳极附近颜色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A. 电离和电化腐蚀不需要通电,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解、电泳、电镀,故错误;B. 在 Fe(
16、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的现象为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后氢氧化铁沉淀溶于硫酸,故正确;C. 用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铁沉淀,不是氢氧化铁胶体,应该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加热煮沸到显红褐色,即可得氢氧化铁胶体。故错误;D. 在 Fe(OH)3胶体中插入惰性电极通电,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向阴极附近移动,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故错误。故选 B。- 8 -【点睛】掌握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对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B.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C. 将过量的 NaOH 溶液逐滴滴入 AlCl
17、3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白色絮状沉淀D. 将过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稀 Na2CO3溶液中,开始几乎不会产生气体,后来出现大量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 A 错误;B、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有黑色固体颗粒生成,故 B 错误;C.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Al3+3OH-Al(OH)3、Al(OH) 3+NaOHNaAlO 2+2H2O,氢氧化铝是难溶性白色物质,偏铝酸钠是可溶性物质,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故 C 错误;D. 将过量的稀盐酸逐滴滴
18、入稀 Na2CO3溶液中,首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没有气体生成,然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故 D 正确;故选 D。1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S2 、Na +、ClO 、OH B. Na+、HCO 3 、Cl 、H +C. Na+、Al 3+、Cl 、SO 42 D. H+、Fe 2+、NO 3 、SO 42【答案】C【解析】【详解】A.次氯酸根离子能氧化硫离子,故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B. HCO3 和 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C. Na+、Al 3+、Cl 、SO 42 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故正确;D. Fe 2+和 NO3 、H +
19、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故选 C。【点睛】分析离子共存问题是注意有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的具有氧化性的离子,如次氯酸根离子和铁离子和酸性条件下的硝酸根离子等。掌握酸式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都反应。14.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选项 离子方程式 评价- 9 -A将 1molCl2通入到含 1molFeI2溶液中:2Fe2+2I +2Cl22Fe 3+4Cl +I2正确;Cl2过量,可将 Fe2+、I 均氧化B1molL1 的 NaAlO2溶液和 2.5molL1 的 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2AlO 2 +5H+Al3+Al(OH) 3+
20、H 2O正确;AlO 2 与 Al(OH) 3消耗的 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C过量 SO2通入到 NaClO 溶液中:SO2+H2O+ClO HClO+HSO 3正确;说明酸性:H 2SO3强于 HClODCa(HCO 3) 2溶液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Ca2+HCO3 +OH CaCO 3+H 2O正确;酸式盐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和水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将 1mol Cl2通入到含 1mol FeI2溶液中,Cl 2不足,先氧化 I ,离子方程式为:2I +Cl22Cl +I2,故 A 错误;B、AlO 2-与 H+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1、:1 反应时,生成 Al(OH)3沉淀,1:4 反应时生成铝离子,所以 1molL1 的 NaAlO2溶液和 2.5molL1 的 HCl 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离子方程式为:2AlO 2-+5H+Al 3+Al(OH)3+H 2O,可理解为 2molAlO2-消耗2molH+,生成 2molAl(OH)3,其中 1molAl(OH)3又消耗了 3molH+,生成 1molAl3+,所以 AlO2与 Al(OH)3消耗的 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故 B 正确;C、过量 SO2通入到 NaClO 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 2O+SO2+ClO-=SO42- +Cl- +2H+,无法比
22、较 H2SO3和 HClO 的酸性强弱,故C 错误;D、Ca(HCO 3)2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 2+2HCO3-+4OH-=2H2O+Mg(OH)2+2CO 32-,酸式盐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和水的说法不全面,故 D 错误。【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电离方程式正误判断,第一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第二看:平不平(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 ;第三看:拆不拆(即离子、分子形式的书写是不是有问题) 。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要拆写为离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挥发性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要书写为化学式。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拆写为离子,若是悬
23、浊液写为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为化学- 10 -式,并标“”符号。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如 HCO3-不能写成CO32-H +(注:NaHSO 4在溶液中需写成 SO42-H +)15.反应 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或结论正确的是A. 当 v(CO)(正) =v(H2)(正)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 C(s)的质量会使平衡正向移动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少量 He 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 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再次达到平衡时,H 2 0(g)的平衡浓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三 学校 2019 届高三 化学 学期 第二次 调研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