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1.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 0.1 mol Na2O2的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 0.4NAB. 46 g NO2和 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C. 1 mol Fe 与一定量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一定为 3NAD. 1 mol CH4与过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H3Cl 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L【答案】B【解析】A.0.1mol Na2O2晶体中阳离子 Na+为 0.2mol,阴离子 O22-物质的量为 0.1mol,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
2、0.3NA,故 D 错误;BNO 2和 N2O4的最简式相同,只需要计算 46g NO2中氧原子数=2NA=2NA,故 B 正确;C.1mol Fe 与硝酸反应可能生成硝酸铁也可能生成硝酸亚铁,故 C 错误;D氯气与甲烷反应发生取代反应,同时有多个反应发生,所以标准状况下,1mol CH4与过量的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H3Cl 气体的体积小于 22.4L,故 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熟悉公式是关键,注意物质的组成、结构。本题的易错点为 D,要注意甲烷的取代反应得不到纯净的一氯甲烷。2.同温同压下,a g 甲气体和 2a g 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 1: 2
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 1:1B. 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1C.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 1:1D. 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为 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a g 甲气体和 2a g 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 1:2,根据 m/V 知,其密度相同,故 A 正确;B根据 m=nM=V/VmM 知,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故 B 正确;C根据 PV=nRT=m/MRT 知,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因为二者摩尔质量相同,所以压强相同,故
4、C 正确;- 2 -D等质量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分子的构成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原子个数是否相同,故 D 错误;故选 D。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3.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硫酸 化学纯 CP 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 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 3质量分数:98%A.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9.2 mol/LB. 1 mol Fe 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 2 g 氢气C. 配制 200 mL 4.6 mol/L 的硫酸需取该硫酸 50 mLD. 等质量的水与该硫酸混合后所得溶液
5、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9.2 mol/L【答案】C【解析】A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mol/L=18.4mol/L,故 A 错误;B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故 B 错误;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该浓硫酸浓度为 18.4mol/L,配制 200mL4.6mol/L 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体积=0.05L=50mL,故 C 正确;D浓硫酸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硫酸密度大于水密度,等质量硫酸和水,水的体积大于硫酸体积,所以二者混合后溶液体积大于浓硫酸的二倍,则其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来的 ,即小于 9.2mol/L,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
6、浓度的有关计算,明确物质的性质、溶液稀释特点等知识点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 D,浓硫酸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氨水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4.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 焰色反应是元素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 3 -C. 由两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 1:1 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 能与酸反应产物中有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易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转化为臭氧,A 错误;B焰色反应是元素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B 错误;C由两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 1:1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利用乙炔和苯组成的混合物
7、,C 错误;D能与酸反应产物中有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过氧化钠,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判断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均属于纯净物B.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 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D. 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答案】D【解析】【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不是纯净物,选项 A 错误;B、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 C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选项 B 错误;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选项 C 错误;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能区别溶液和胶体,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8、 D。6.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A. 常温下,由水电离的 c(OH )110 12 molL1 的溶液中:Ba 2 、K 、Br 、SiO 32B. 常温下葡萄糖溶液中:SCN 、Cl 、K 、NH 4C. 溴水中:Na 、CO 32 、NH 4 、SO 42D. 常温下,pH 大于 7 的溶液:Na 、Ba 2 、SO 32 、Cl 【答案】B【解析】【分析】A由水电离的 c(OH )110 12 molL1 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B常温下葡萄糖溶液,为中性溶液;C溴水溶液显酸性;D常温下 pH 大于 7 的溶液,显碱性。- 4 -【详解】A由水电离的 c(OH
9、)110 12 molL1 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性溶液中H+、SiO 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 A 错误;B常温下葡萄糖溶液,为中性溶液,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选项 B 正确;C溴水溶液显酸性,不能大量存在CO32 ,选项 C 错误;D常温下 pH 大于 7 的溶液,显碱性,Ba 2+、SO 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重分析能力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题目难度不大。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澄
10、清石灰水与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Ca 2 OH HCO 3 =CaCO3H 2O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稀草酸反应:5C 2O42 2MnO 4 16H =2Mn2 10CO 28H 2OC. AgCl 的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2AgClS 2 =Ag2S2Cl D. NH4HCO3溶液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加热:NH OH =NH3H2O【答案】C【解析】【详解】A、酸式盐和碱反应量少的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中符合化学式的组成比,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OH-+2HCO3-=CaCO3+2H 2O+CO32-,选项 A错误;B草酸是弱酸必须写化学式,
11、酸性高锰酸钾可使草酸溶液褪色的离子反应为 2MnO4-+5 H2C2O4+6H+=2Mn2+10CO2+8H 2O,选项 B 错误;C、向 AgCl 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 2 =Ag2S+2C1 ,选项 C 正确;DNH 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加热,离子方程式为:HCO 3-+NH4+2OH- NH3+H 2O+CO32-,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8.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FeBr2、FeI 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 Cl2:I 、Br 、Fe 2B. 在
12、含等物质的量的 Fe3 、Cu 2 、H 的溶液中加入 Zn:Fe 3 、Cu 2 、H C.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Ba(OH)2、KOH 的溶液中通入 CO2:KOH、Ba(OH) 2、BaCO 3、K 2CO3D.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AlO2 、OH 、CO 32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 2-、Al(OH)3、OH 、CO 32-【答案】B【解析】- 5 -【分析】A离子还原性 I-Fe 2+Br -,同一氧化剂与不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反应时,先与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B同一还原剂与不同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C氢氧化钡先发生反应,因为碳酸钾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D
13、用假设法判断,H +最先与Al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与溶液中 OH-反应生成 AlO2-。【详解】A、溶液中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I-Fe2+Br-,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时发生的反应分别为:2I -+Cl2=2Cl-+I2、2Fe 2+Cl2=2Fe3+2Cl-、Cl 2+2Br-=2Cl-+Br2,所以参与反应的离子先后顺序为:I -、Fe 2+、Br -,选项 A 错误;B、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铜离子,H 的氧化性弱于 Cu2+而强于 Fe2+,所以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Fe3+、Cu 2+、H 的溶液中加入 Zn 粉,反应的先后顺序 Fe3+、Cu 2+、H ,选项 B 正确
14、;C、氢氧化钡先发生反应,因为碳酸钾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则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Ba(OH)2、KOH、K 2CO3、BaCO 3,选项 C 错误;D若 H+最先与AlO2 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与溶液中 OH-反应生成 AlO2 ,则反应顺序为 OH-、AlO 2 、CO 32-、Al(OH) 3,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等,难度较大,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发生的本质与物质性质是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9.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硝酸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 3O428HNO 3=9Fe(NO3)xNO14H 2O,下列判断合
15、理的是( )A. Fe(NO3)x中 x 为 2B. 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全部被氧化C. 稀硝酸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D. 反应中每生成 0.4 mol 还原产物,就有 1.2 mol 电子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氮元素守恒,则 9x+1=28,解得 x=3,选项 A 错误;B、反应中生成硝酸盐Fe(NO3)3,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化合价为+2、+3 价,只有部分铁元素被氧化,选项 B 错误;C、反应中生成硝酸盐 Fe(NO3)3和 NO,所以硝酸在反应中起氧化剂与酸的作用,选项 C 错误;D、反应中只有氮元素被还原,氮元素化合价由+5 价降低为+2,还原产物为 NO,所以生成0.4
16、molNO 转移电子为 0.4mol(5-2)=1.2mol,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6 -C CO2 CO Si SiO2 H2SiO3饱和 NaCl(aq) NaHCO3 Na2CO3Mg(OH) 2 MgCl2(aq) 无水 MgCl2NH 3 NO NO2 HNO3A. B. C. D. 【答案】A【解析】C 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C 高温生成 CO,转化能实现,故正确;SiO 2与水不反应,转化不能实现,故错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
17、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 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 NaHCO3,加热 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转化能实现,故正确;MgCl 2(aq)加热发生水解最终得到氢氧化镁,得不到 MgC12,转化不能实现,故错误;氨气的催化氧化会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得到硝酸,转化能实现,故正确;故选 A。11.W、X、Y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 是金属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Y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 2 倍,W 与 Y 可形成化合物 W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Y 的低价氧化物与 O3漂白的原理相同
18、B. Y 的氢化物和 W2Y 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C. 上述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X 离子半径最小D. 工业上常用电解相应的盐溶液制备 W、X 的单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W、X 是金属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这说明金属一定有金属铝和钠。根据原子序数大小可知 W 是 Na,X 是 Al。Y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 2 倍,W 与 Y 可形成化合物 W2Y,所以 Y 是 S 元素。A 不正确,SO 2的漂白原理是化合,而臭氧的漂白是氧化性;H 2S 中含有共价键,Na 2S 中含有离子键,B 不正确;S 2 核- 7 -外有 3 个电子层。Na 和
19、 Al3 具有 2 个电子层,离子半径均小于 S2 的。在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条件下,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即 Al3 离子半径最小,C 正确;钠和铝都是活泼的金属,需要电解法冶炼,D 不正确,答案选 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点评: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1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0、 A2(g)B 2(g)=C(g) H1 Q1kJmol1B. 反应过程(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g)=A2(g)B 2(g) H2 Q2kJmol1C. Q1与 Q2的关系: Q1Q2D. H2 H1【答案】C【解析】由图像数据可知,反应过程(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2(g)+B2(g) C(g) H 1=-Q1kJ/mol,反应过程(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g) A2(g)+B2(g)H 2=+Q2kJ/mol,故 A、B 正确;反应过程(1)与反应过程(2)中,反应物、生成物所涉及物质及状态均相同,只是过程相反,故 Q1=Q2,C 不正确;H 1为负值,H 2为正值,故 H 2H 1
21、,D 正确。13.某溶液中含大量 NH4+、Na +、HCO 3 、CO 32 、CH 3COO 离子,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A. Na+ B. CO32 、NH 4+C. CH3COO D. CH3COO 、Na +【答案】C- 8 -【解析】试题分析:向含有大量 NH4+、Na +、HCO 3 、CO 32 、CH 3COO 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Na 2O2+2H2O =4NaOH+O2、NH 4 +OH =NH3+H 2O、HCO 3-+OH =CO32-+H2O,Na 、CO 32-浓度
22、增大,NH 4 、HCO 3-浓度减小,CH 3COO 浓度基本不变,选 C。考点:考查离子反应及离子共存等知识。14.向一定量的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AlCl3溶液,生成沉淀 Al(OH)3的量随 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Fe 3 、SO 42-、HCO 3-B. b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S 2 、SO 42-、Cl C. c 点对应的溶液中:Ag 、Ca 2 、NO 3-、F D. d 点对应的溶液中:K 、NH 4+、I 、CO 32-【答案】B【解析】【分析】Aa 点溶液显碱性,N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三 学校 2019 届高三 化学 学期 第一次 调研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