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9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后限时集训.doc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9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9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后限时集训.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2 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张家口高三模拟)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 1921 年有50 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 根据材料“农民暴动” “大规模农民起义”可知,苏维埃政权面临
2、农民的起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敌对分子的进攻,故 A 项错误;1920 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农民起义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 B 项错误;1920 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不是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故 C 项错误;1920 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 D 项正确。2(2017武汉高三调研)1921 年 1 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 8 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
3、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A 材料“统一分配市有住房” ,这一政策强调政府主导分配,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故 A 项正确;“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 8 平方米”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故 B 项错误;1921 年苏俄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C 项错误;这一政策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解决住房问题,故 D 项错误。3(2017保定高三模拟)列宁提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
4、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苏联( )A加快了农业社会改造步伐B一度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飞速发展2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B 根据材料“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得出苏联无法加快农业社会改造步伐,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苏联一度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社会主
5、义工业化,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影响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是斯大林模式,与材料中“列宁提出”不符,故 D 项错误。4(2017烟台高三诊断)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C 据材料“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可以判断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是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不是经济发
6、展出现衰退迹象,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对苏俄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而不是根本变革,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有些人不能理解,说明新经济政策推行时遇到阻力,故 C 项正确;俄国走上工业化道路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故 D 项错误。5(2017新余市高三二模)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 ”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B直接推动了斯
7、大林模式的确立C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D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D 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观点都是强化而非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故 A 项错误;托洛茨基的观点与斯大林理论是截然对立的,故 B 项错误;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观点都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而非一致,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的三位苏共早期的领导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实际都是在将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故 D 项正确。6(2017潮州高三二模)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
8、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3A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B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C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注重思想政治说教A 材料“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体现了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理念,这既是一种优先发展,更是一种牺牲其他行业的高速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材料不涉及管理方式,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并不协调,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其注重思想政治说教,但是这并不是本题的重点和主旨所在,故 D 项错误。7(2
9、017淄博高三诊断)下面表格内容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191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4 年 1937 年集体农庄(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7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4.9 33.6 87.4 99.1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C 材料中强调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故 A 项错误;集体农庄下,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0、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数据中,集体化程度在 19181937 年时间段中迅速提升,说明存在急于求成的特点,故 C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中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 D项错误。8(201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以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 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C 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
11、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与材料中“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低价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相符,故 C 项正确。9(2017昆明高三检测)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 13.2%提高到 18.5%,重工业则由 40.1%降为 14.5%”。 “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 14.8%,重工业则高达 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D “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 13.2%提高到 18.5%,重工业则由440.1%降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经济 成长 历程 单元 世界 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 调整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22 课后 限时 集训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8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