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西省吉安市西路片七校 2018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第卷 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习家池的修禊习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这应该就是修禊的
2、前身。但是 到 了 两 汉 , 修 禊 的 形 式 发 生 了 变 化 。 其 神 秘 繁 复 的 色 彩 减 少 了 很 多 , 祭 祀 只 是 象 征 性的 , 在 水 曲 隈 处 喝 酒 吟 诗 成 主 要 内 容 , 成 为 一 种 官 民 同 乐 的 高 雅 有 趣 的 节 日 活 动 。 到 了 宋 代 其内 容 已 经 是 根 据 喜 好 随 意 增 减 了 。 文 人 雅 士 多 曲 水 流 觞 , 临 河 赋 诗 歌 咏 。 一 般 民 众 则 游 春 踏 青 ,赏 览 春 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 41 人
3、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襄阳
4、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 2 -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
5、。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
6、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修禊最初是纯祭祀活动,后来演变成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这从风俗通义祀典中可以看出。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已经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的。C兰亭集会及“红桥修禊”是中国历史上两大著名的修禊活动。这两大修禊活动交相辉映,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脉相承、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举。D“修禊”源于古老的巫医传统,于每年三月的 “上巳日”,也就是三月初三,配合春风和煦、阳气布畅的时令,通过在
7、河水中洗浴而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可以说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习家池便渐渐开始有了修禊习俗,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禊活动。B湖广通志襄阳府、方舆胜览襄阳府和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表明,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3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文献,这对习家池修禊习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D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修禊的传统在中国历史悠久,有的修禊活动影响巨大,规模空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
8、生了变化,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常常成为活动的主要的内容。B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C文中多处引用典籍和诗作,旨在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化底蕴,同时增加说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二者相得益彰。D孟浩然、周凯处于不同的时代,地位也不同,但他们的诗都描写了当时修禊的情景。修禊从事实上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参与空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茂 林阿城口渴死,恨不能咬近旁的树皮吮。好林子,一架山森森的引眼。
9、不想再走,情愿将自己栽在这里,也绿绿的活个痛快。林子不是野生,齐齐的极有章法。山也只是普通的山,却因为树而雍容非常。正想躺下去,忽然就有咳嗽声,如折干枝而又有韧皮,响响的不断。回身望去,林深处闪出一个老者,眼睛却亮,远远的就有光过来。老者走近了,如空树般笑,嘴里只有一颗牙装饰着,问:“后生子,赶脚么?”我点一点头,忽然问:“有水么?”老者定定地看着,似在打消他自己提出的疑问 ,说:“山有好树,就有好水。” 站起来,随他沿齐齐的树走。并不上坡,走不久,有泥屋一幢,自然有鸡的咕咕声。早就防着有狗,走近了,果然有。半人高的畜牲,黄黄的窜出来,狺狺地屁股调来调去,眼睛却紧盯着。老者不知从什么部位发一声
10、响,那狗就蹲伏下来,尾巴不停地摇,肚皮一缩一缩地喘。老者推开门,哑哑地朝里说:“有客喝水哩!”一面就跨进去。- 4 -灶间极干净,不多的罐罐在暗处都映出方形的门亮。灶台没有一点污水的痕迹,锅盖洗得发白,略略高出灶台一点。一只炊帚如新的一般吊在灶边的墙上。 里屋有轻轻的响动,帘抢在老者前掀开,现出一位婆婆。这婆 婆 老 而 不 暗 , 极 是 清 爽 , 那 眼 如 一 碗 温 水 , 消 一 身 乏 渴 。 极 恭 敬 地 问 了 好 , 被 让 到 炕上 坐。婆婆也不多说,转身去沿墙一条小柜上提过一吊黑釉陶壶,又在炕桌上摆一个小陶碗,斜斜地斟满了,偏着身子坐在炕沿上催着喝。心下暗暗赞叹,不觉
11、问他们是不是守山林的。老者蹲在地下,嗬嗬笑着,举手比了一个八字。不觉问:“八年就长成这样好林子?”婆婆宽宽一笑,说:“他有八十了。”老者脸上闪出些光,说:“这一辈子,就是给人守林呢。”于是透窗望去,再想看那些树。不料目光再也不能远,只定在窗上。好剪刀。原来窗纸上,反面贴了许多剪纸窗花:公鸡、母鸡、小兔、大狗、偷油的鼠、骑驴的媳妇子,又有一个吃烟的老汉,还有一个织布的女子。都剪得大气,粗如屋檩,细若游丝。那鸡那狗那兔那鼠,若憨若巧若痴若刁,闹闹嚷嚷,上上下下,一时竟看呆了。婆婆见不喝水,就说:“有甚好看?这东西家家都有的呢。”我点点头说:“有是都有,可这些铰得好,铰得奇,不一样哩!”老者站起来,
12、走出去,磕一磕烟锅,又进来,说:“好的都在柜里头哩。”当然执意要看。婆婆竟有些腼腆,笑着从柜里取出一个纸包,打开,各色的纸都有。看那包的纸,是一张极早的陕西日报 ,黄了,只是不坏。婆婆将各色纸铺开,一时我竟喜得哑住。只见各种人物极古极拙,怕是只有秦腔才吼得动,又有房屋竹树,都奇诡异常,满纸塞而不滞,通而不泄。婆婆说:“这是四旧哩!你是客,喜欢这些,又看了走路,不怕的。”忍不住,问:“婆婆可能为我铰一个?”婆婆说:“呀!老了呢!”急忙说:“不怕的。会的不难,难的不会。”老者说:“这个同志喜欢,你就铰,怕甚?”婆婆就在炕里摸出一柄剪刀,奇大无比,心下疑惑,只不言语,看她铰。婆婆一脸欣喜,忽然消失掉
13、,皱纹拙起来。并不马上铰,对着纸沉思半晌,才将剪上纸边。之后竟再也看不出婆婆如何铰,只觉得游剪如龙,落纸纷披。看看老者,眼温温地虚着。- 5 -再看婆婆时,正将大剪放在盘着的腿上,扭身向亮处举手照一照,动一动嘴,并不说什么。我待要看,婆婆已经递过来。这是一只牛,肚上一朵大梅,如风火般转。牛额上散星月般空白。眼睛一只巨睁着,令支开的四蹄如怒如奋,另一只则似偷窥,支开的四蹄反而是闪避不及的慌张。我说:“铰的实在好。”老者说:“喝水,喝水。”婆婆说:“铰了是为自家欢喜。”喝一口水,仔细将纸牛夹好,放进袋里,说:“不敢多要,这张是一定自己收好。”老者和婆婆一起看我,说:“也值得收藏?”却是笑笑的。我说
14、:“若婆婆有空闲,我倒还想要个人物的。”便用眼睛询问着。口不再干,只懒懒的乏,便只靠了墙斜倚着。看婆婆铰,听老者蹲着咳,还听狗狺狺的。鸡大约是养出了蛋,紧着叫,便斜过眼,将感激寄托出去,在那林上。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小说描写了老者夫妇的生活状态,透露出兴味盎然的人生逸趣,饱含了对普通民众的生存方式的关心。B“公鸡、母鸡、小兔、大狗一时竟看呆了”此段描写,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形象活泼生动,衬托婆婆剪纸手艺的高超。C这篇作品没有冗长、杂芜、纠缠、错乱的语句,文中的句子短小、简约、明白、省净, 文白杂糅, 体现了极深的语言造诣。D婆婆见“我”不喝
15、水,只顾盯着剪纸窗花,看出“我”的喜欢,对于“我”的请求,便不加推辞,答应给“我”铰一个,是想让“我”做个留念。5文中第五段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6阿城小说的表现主体往往是一群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但平凡普通的只是他们的外表, 他们的内在都有一种超越凡俗的精神力量。请结合作品人物形象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6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
16、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其实,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换一个高等学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
17、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来体现。读了大学,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逆袭”,但不读大学或许更难华丽转身。 它反馈于人的“好处”,未必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马上兑现,而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好处,需慢慢体会。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
18、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月 18 日)材料二 1 月 3 日晚上,两位 90 后女主播在某平台直播手撕郭敬明和沈煜伦的书,双双称不读书也能赚大钱开跑车。在当晚的直播视频中,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长大以后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
19、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7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选自“红网”2017 年 1 月 4 日)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除了薛屯村,媒体还报道过河南林州的梨园村、河北邯郸的王桃园村、山东平度的庄子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
20、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要想彻 底 剔 除 读 书 无 用 论 的 土 壤 , 需 要 教 育 部 门 在 制 度 层 面 上 , 均 衡 城 乡 教 育 资 源 的 不公 平 分 布 , 诸 如 在 高 校 自 主 招
21、生 、 校 长 推 介 制 、 名 校 联 合 招 考 等 教 育 改 革 举 措 中 , 向 农 村 考生 重 点 倾 斜 , 从 而 疏 通 贫 寒 子 弟 向 上 层 流 动 的 通 道 。 这 些 “高 考 名 村 ”所 取 得 的 经 验 , 也 在 警示 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 3 月 1 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A某位名人说:“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其本意不是主张读书无用论,而是告诫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B材料 二 中
22、 外 国 网 友 对 “读 书 有 何 用 ”这 一 问 题 的 回 答 十 分 巧 妙 , 运 用 类 比 的 方 法 说 明虽 然 辛 辛 苦 苦 读 书 的 人 , 最 后 进 入 社 会 取 得 的 经 济 效 益 还 不 如 不 怎 么 读 书 的 人 , 但 我 们 还 是要多读书。C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D尽管“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也有不少农村地区重视教育,成为“高考名村”,这些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23、)- 8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B材料二用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E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5 分)二、古代诗文
24、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 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吉安市 西路片七校 2018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联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