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DB Z 33.3-2011 频分多址 调频数字对讲机 第3部分 射频测量规范.pdf
《SZDB Z 33.3-2011 频分多址 调频数字对讲机 第3部分 射频测量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ZDB Z 33.3-2011 频分多址 调频数字对讲机 第3部分 射频测量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060 M 36 备案号: SZDB 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SZDB/Z 33.32011 频分多址(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 第3部分 射频测量规范 RF Specification of measurement for FDMA digital radio interphone 2011 - 03-09发布 2011 -04 -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和缩略词.2 5 技术
2、要求.2 6 实验条件.3 7 电性能参数测量方法.5 8 环境试验要求.15 9 环境试验条件.15 10 环境试验方法.1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测试场地的使用指南.1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辐射杂散发射的通用性测量方法.2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II 前 言 本文件是深圳市数字对讲机系列指导性技术文件之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研
3、究生院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郑元福、权进国、姜雄彪、林孝康、郁炳炎、王洪斌、陈邦列、张盛、尹瑞华、何映均、孙鹏飞、张岩、赵曦、张霖、陈晓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1 频分多址(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 第3部分 射频测量规范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终端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主要技术参数、限值要求和测量方法等内容。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供地面、内河或沿海
4、作移动通信使用的、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不大于5W的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其他移动通信设备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8,ISO 780;1997,MOD) GB/T 12192-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neq IEC 60489-2:1978) GB/T 12193-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neq IEC 60
5、489-2:1979) GB/T 14436-19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GB/T 15844.2-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环境要求和实验方法 GB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 总则 GB 9524-199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CISPR 22:1997) GB/T 21646-2008 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3.1 误码 error code 在数据传输中,接收到的数码中有与发射的数码不相同的码元,该码元称为误码。 3.2 误码率 bit error
6、 rate 比特误码率(BER)是衡量数据传输错误程度的指标。 比特误码率=传输中的误比特数/所传输的总比特数*100%。 3.3 手持台 hand-held station 由个人持有的小型调频数字对讲机。该机由机内电池组供电,可配置能拆卸的天线或配置不可拆卸的整装天线。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2 4 符号和缩略词 4.1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Emf 电动势 dBm 相对1mW的绝对能量等级,用dB表达。 RMS 均方根值 4.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BER 误码率 ACS 邻
7、道选择性 ACPR 邻道功率比 CSP 信道间隔 CBW 信道带宽 CSP 信道间隔 5 技术要求 5.1 总体要求 5.1.1 调制制式 本文件规定信道间隔为12.5kHz,调制制式为4FSK,通话工作方式为单频半双工。 5.1.2 电性能测试频率 本文件规定在进行电性能测试时,分别在工作频率的低端频率、中间频率以及高端频率选择测试频率,以保证设备在全频段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5.1.3 天线端口开路要求和天线端口阻抗 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的天线端口分别开、短路3分钟后,其电性能不变。天线端口阻抗为50。 5.1.4 工作电压及供电 FDMA调频数字对讲机允许采用可充电蓄电池或一次性电池组
8、供电。供电工作电压由产品自行规定。工作电压在标称工作电压的0.851.15倍值变化时,其电性能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5.1.5 辅助设备接口 FDMA数字无线对讲机允许配置外接耳机和传声器接口,允许配置外接充电器和外接电源的接口或端口。 5.2 发射机性能 发射机的电性能指标按表1要求执行。 表1 发射机电性能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3 序号 项目 指标要求 1 载波输出功率 5W(37dBm) 2 载波频率容限 2.5ppm 3 频率偏移 (+3、+3、-3、-3、+3、+3、-3、-3) 2474Hz3024Hz 4
9、 调制频偏/误差 01&11 +/- 1944Hz +/- 194Hz 10&00 +/-648Hz +/- 65Hz 5 邻道功率比 -60dB 6 相间信道功率比 -70dB 传导杂散发射 9kHz1GHz-36dBm(0.25W) 1GHz4G-30dBm(1W) 7 杂散发射 辐射杂散发射 9 kHz1GHz-36dBm(0.25W) 1GHz4G-30dBm(1W) 5.3 接收机性能 接收机的电性能应按表2要求执行。 表2 接收机电性能 序号 项目 指标要求 1 参考灵敏度 6 dBuV BER=1% 2 邻道选择性 55dB 3 杂散抗扰性 干扰信号幅度大于76.0dBuV 4
10、互调抗扰性 干扰信号幅度71dBuV 5 阻塞 干扰信号幅度90dBuV 6 共信道抑制 数字-18dB 7 接收杂散 -57dBm 6 实验条件 6.1 检验和测量的大气实验条件 6.1.1 标准大气实验条件 本文件所涉及的检验和测量均按如下试验条件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20%75%; 气压:86 kPa106 kPa。 6.1.2 标准大气仲裁试验条件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4 当测量的技术性能因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条件不同而产生分歧时,经制造厂与用户双方协议可采用表3中任一组条件作为检测的大气试验条件。
11、 表3 标准大气仲裁试验条件 组别 温度/ 湿度/% 气压/kPa 1 201 6367 86106 2 231 4852 86106 3 251 4852 86106 4 271 6367 86106 6.2 极限测试条件 6.2.1 极限工作测试温度 a) -2555(所有移动台及手持设备,户外或环境温度不可控的户内工作的基站); b) 040(室内温度可控工作的基站)。 6.2.2 极限工作电压 c) 交流电压10%; d) 0.9标称测试电压铅酸电池1.3倍标称测试电压; e) 锂、镍氢-15%标称测试电压。 6.3 检测工作条件 6.3.1 对被检测样品的要求 6.3.1.1 被检测
12、样品可以是制造商送检或检测部门按规定检测的产品,凡送检或抽检的样品,制造商必须提供检测所需的技术文件和检测辅助装置,方可进行检测。辅助检测装置包括:能够与标准的检测设备一起相连的射频转接头或射频线缆;需要连接外接电源的供电线缆;连接接收机音频输出端口和发射机音频输入端口的音频线缆等。整个检测过程中,原则上不允许打开机壳进行测量。若需打开机壳测量,必须要在检测报告中进行说明。 6.3.1.2 对采用一体化天线设计的样品,制造商应提供一个经认可的、在整个测试频段范围内具有稳定特性的辐射转换装置(即具有把辐射发射信号转换为传导发射信号的功能),该辐射转换装置与检测设备相连,代替辐射发射方式。若不能提
13、供该装置,则应在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测试场地采用替代法进行检测。 6.3.1.3 在进行发射机辐射杂散和接收机辐射杂散发射测试时,对采用一体化天线的样品,按正常使用时的天线连接进行;对采用的非一体化天线的样品,需要匹配标称负载替换正常使用的天线进行。 6.4 试验信号 6.4.1 用于降级测量的有用信号电平 降级测量是指接收机由于干扰信号的存在而导致接收机性能的降低。在常规的测试条件下,用于降级测量的有用信号电平的emf值是+6 dBV,比最大有用灵敏度(数据或信息,传导)的极限值高出3 dB。 6.4.2 常规测试信号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14、 33.32011 5 信号M2:携带至少511位的伪随机码序列(根据ITU-T Recommendation O.153 2)调制信号; 信号M3/ M4:被1kHz/0.4kHz的音频信号以12%信道间隔频偏调制的RF信号,信号M4被用作干扰信号; 信号M5:至少511位的伪随机码序列(根据ITU-T Recommendation O.153 2)调制信号; 信号C1:模拟调制信号源,为一正弦波连续信号,包络平坦度在1dB 以内。 6.5 试验电压 检测时样品的供电电压,按产品的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标称工作电压值提供。 6.6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所提供的测量结果必须满足表4规定的不确定度要求。
15、 表4 测量不确定的最大允许值 参 数 不 确 定 度 射频频率 50Hz 传导射频功率 1.5dB 辐射射频功率 6dB 传导杂散发射(9kHz5GHz) 3dB 辐射杂散发射(30MHz5GHz) 6dB 领道功率比 2dB 一路或两路信号参与的接收机测试(30MHz5GHz) 4dB 三路信号参与的接收机测试 3dB 注:此处的不确定度为扩展因子k=1.96,置信概率95% 7 电性能参数测量方法 7.1 概述 本条规定了按照第5.2节和第5.3节要求的电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7.2 发射机电性能参数测量方法 7.2.1 载波输出功率 7.2.1.1 概述 在未加调制情况下,发射机在一个
16、射频周期内供给传输线的平均功率。 7.2.1.2 测量方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6 图1 载波输出功率测试 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关闭信号发生器。测量设备可采用射频功率计、综合测试仪或有效值检波的频谱分析仪。测试程序如下: a) 采用合适的射频信号源,校准测试图1中连接/转换装置在指定频段(频率)的插入损耗值 L1(dB)、校准固定衰减器的衰减量L2 (dB); b) 发射机加调制信号M5,并在指定测试频率上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从测量设备上读出被测发射机载波输出功率P(dBm); c) 计算被测发射机实际载波
17、输出功率值PEA(dBm)= P+L1+L2,计算结果不得超过第5.2节规定 的载波功率的指标要求; d) 根据测试要求,改变被测发射机工作频率,重复从b)至c)的测试过程。 7.2.2 载波频率容限 7.2.2.1 概述 实际发射所占频带的中心频率偏离指配频率,或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以百万分之几的相对偏差或若干Hz的绝对偏差表示。这里指实际的未调制载波频率与指配频率之差。 7.2.2.2 测量方法 图2 载波频率容差测试 按图2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采用频率计数器或其它可进行频率参数测量的测量设备。 a) 被测发射机不加调制,在最大功率状态下工作,测量设备测
18、得被测发射机的载波频率; b) 测试所得载波频率与标称频率之差,即为载波频率容限,此差值不得超过第5.2节规定的发射机载波频率容限的指标要求; c) 根据测试要求,改变被测发射机工作频率,重复a)至b)的测试过程。 7.2.3 调制精度 7.2.3.1 概述 发射机在每个符号位置的频偏调制精度,将各符号频率偏移误差的实效值(r.m.s) 按百分比规定下来的值。 7.2.3.2 测量方法 图3 调制精度测量 按图3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采用符号频偏测量仪或其它可进行符号频偏测量的测量设备。其中符号频偏测量仪必须支持FDMA 4FSK调制解调模式。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
19、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7 a) 被测发射机加调制信号 M2,在最大功率状态下工作,符号频偏测量设备测得被测发射机的符号频偏。 b) 测试所得信号实际符号频偏与标称符号频偏之差,即为符号频偏误差,符号频偏误差与标称符号频偏之比,即为调制精度,此差值不得超过第5.2节规定的发射机调制精度的指标要求。 c) 根据测试要求,改变被测发射机工作频率,重复a)至b)的测试过程。 7.2.4 邻道功率比 7.2.4.1 概述 在采用离散信道间隔的无线移动业务中,发射机在规定的调制条件下总输出功率中落在任何一个相邻信道的规定带宽内的那一部分功率与落在指配信道规定带宽内的功率
20、比值。 7.2.4.2 测量方法 图4 邻道功率比测试 按图4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采用拥有测量邻道功率比功能的频谱分析仪或综合测试仪。测试程序如下: a) 发射机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用测试信号M2调制被测发射机,固定衰减器以及测量设备的内部衰减器选择合适量值,以确保测量设备工作在线性动态范围内; b) 设置测量设备参数,使用“均方根值(RMS)”检波方式,分辨率带宽选择 100Hz,视频带宽选择1kHz,信道间隔为12.5kHz,信道带宽为8.75kHz,中心频率为被测发射机的工作频率; c) 由测量设备分别测试获得 fc12.5kHz 信道,fc212.5k
21、Hz 信道对应的邻信道功率比 ACPR(dB)( f c 为被测设备工作频率),测试结果不得超过第 5.2 节规定的邻道信道功率比的指标要求; d) 根据测试要求,改变被测发射机工作频率,重复a)至c)的测试过程。 7.2.5 杂散 7.2.5.1 概述 杂散发射是指除了载波及其发射带宽附件的调制分量外,在离散频率上或在窄频带内存在的无用电磁发射信号,降低其发射电平而不会影响有用信号的传送。这些杂散发射分量包括谐波、非谐波分量及寄生分量。杂散发射的测量包括: a) 传导杂散发射,是指通过设备天线端口以传导方式进行测试的杂散发射测量; b) 辐射杂散发射,是指通过设备机箱端口以辐射方式进行的杂散
22、发射测量。 7.2.5.2 测量方法 7.2.5.2.1 传导杂散发射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ZDB/Z 33.3-2011 8 按图4所示的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选用频谱分析仪。传导杂散发射的测量频段为9kHz12.75GHz,发射机工作频率点左右2.5倍信道间隔(2.512.5kHz=31.25kHz)的频段范围为传导杂散发射的免测频段。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带宽/视频带宽设置应按表6所示进行。 表5 传导发射杂散指标要求 频率范围 9 kHz1GHz 1GHz4GHz以上或1GHz12,75GHz 以上 Tx 工作 0,25 W (-36,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ZDB 33.3 2011 频分多址 调频 数字 对讲机 部分 射频 测量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