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2.1认识内能练习3(新版)粤教沪版.doc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认识内能练习3(新版)粤教沪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上册12.1认识内能练习3(新版)粤教沪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2.1 认识内能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对于一块温度很低的冰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一定具有内能 B. 其中的分子可能静止不动 C. 吸热后内能增多 D.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2.有五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其中一个盛满开水,其他杯中没有水,仅利用杯子的吸热作用,将开水的温度降低,则下列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 将第一杯中的水,平均倒入其余四个杯子中B. 先将第一杯中的水整杯倒入第二个杯子中,等到杯子不再吸热时,再倒入第三个杯子中,以此类推,最后倒入第五个杯子中C. 先平均倒入其中两个杯子中,等到杯子不再吸热,再平均倒入剩下的二个杯子中D. 无论怎样,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3.下列实例中,
2、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阳光晒热棉被 B. 锯木头时锯条变热 C. 用热水袋取暖 D. 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 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5.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试管口用塞子塞住,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塞子冲出去了,则( )2A. 加热过程中酒精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B. 塞子冲出前,试管内水的质量不断增大C. 塞子冲出时,试管内气体温度不变D. 塞子被水蒸
3、气推出过程反映的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原理6.(2017庆阳)下列现象中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放大镜聚光使纸片着火 B. 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C. 压缩空气内能增大 D. 冬天户外搓手取暖7.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减少,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B. 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C.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8.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 一块 0的冰融化成 0的水,内能增加
4、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9.以下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的改变只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B. 物体内能的改变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也可以是这二种过程同时发生C. 内能少的物体不可能将能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D. 如果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只能是给物体加热的方法二、填空题310.如图,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交警会强制一些重型汽车在降温池里停留一会,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11.如图所示,将高温金属汤勺放在冷汤
5、里,汤勺的温度降低,冷汤的温度_ (选填“升高”或“降低”),汤勺的内能以_ 方式转化为冷汤的内能12.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比如;火柴可以擦燃,是用_的方式使火柴燃烧;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是用_的方式使火柴燃烧13.“大雪”节气已过,近日天气气温越来越低。上课时,同学们写字的手都快冻僵了,还好同学们都知道将两手相互用力摩擦,慢慢地手便暖和起来,这是通过_ 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下课时,站在走廊上强烈的太阳光下,整个身体也会慢慢地热起来,这是通过_ 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14.某次运动会上,几名运动员通过古老的钻木取火的方式在几分钟内采火种成功,钻木过程中,木头
6、的内能_,这是通过_方式改变内能的.三、解答题15.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四、实验探究题416.如图所示,瓶内水上方存在着无色透明、无法看到的水蒸气,向瓶内打气,空气推动塞子跳出巧: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据此情境回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_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2)根据以上现象,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并问题:问题:_ ?回答:_ 五、综合题17.有一天,小明和几个同学上体育课后取开水喝,小明没有茶杯,就用金属易拉罐来装开水,感到很烫手,而其他同学用玻璃杯或塑料杯却没有这么烫他想:“各种物质都能传热,哪些东西更容易传热呢?”他猜想:易拉罐是金属做的,
7、是不是金属传热本领最大?于是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在一只玻璃杯里倒入热水,再放入一把塑料调羹、一把木制调羹和一把金属调羹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感觉金属调羹最热,塑料调羹较暖,而木制调羹几乎未感觉到有变化(1)在上述材料中,_的传热本领最强,而_ 基本不传热(2)上述结论在生活中也有实际应用:例如:舀汤的勺用塑料做手柄这是利用了塑料传热本领_的特点;而锅大都用铁和铝来做这是利用了铁和铝传热本领_ 的特点(3)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烧开水时,火焰只能在锅的下部烧,使锅里的水形成_ ,这样才能使整锅水都达到沸点而沸腾18.如图所示,在气缸 A 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 是被销钉 K 锁住的活塞,活塞可以在气缸
8、中左右移动,C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将看到的现象:5(1)活塞将向_运动(选填“左”或“右”);(2)温度计的示数将_(3)这一过程中_能转化成_能6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不管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但物体可以不具有机械能,故 A 说法正确,不合题竟;B、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 B 说法错误;C、物体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 C 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故 D 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 B.【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
9、,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吸热,内能增大.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状态、质量、种类等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2.【答案】B 【解析】【解答】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当杯子注入开水后,杯子本身的温度升高,杯内开水的温度降低直到杯子的温度和杯内水的温度相等为止,这时杯子不再吸热杯子升高的温度当采用 B 方法时,整杯开水注入第二个杯中,杯子所升高的温度一定比 A、C 方法高而杯子升高的温度较高,就表示杯子吸收开水的热量较多同理,把开水(现在变为暖水)从第二个杯子再注入第三个杯子中,则第三个杯子所升高的温度,一定比 A、C 方法的第三个杯子所升高的温度高,如此类推可知采用 B 方法,
10、可以使开水失去较多的热量,也就是降低较大的温度故选 B【分析】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温差越大,传递的热量越多发生热传递时 Q 吸 =Q 放 =cmt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阳光晒热棉,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是因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C、用热水袋取暖,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7D、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 B【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1、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4.【答案】C 【解析】【解答】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错误,因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都有关;A 不符合题意B、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B 不符合题意;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能量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C 符合题意;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错误,内能的大小还与质量和体积有关,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温度是指温度的高低,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指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物体的温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物理 上册 121 认识 内能 练习 新版 粤教沪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