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文阅读提分点17关注细节依文索意(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文阅读提分点17关注细节依文索意(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文阅读提分点17关注细节依文索意(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提分点17 关注细节,依文索意 提升概括分析能力,文言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项要求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考查的,考查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括分析题。全国卷在选项的设置上是先概括后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试题设误点小,判断难度大,是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一个题目。,-3-,-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及壮,推择为吏。擢南台御史。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及不法事,帝遣使杂问,既款服,诏令让与俱来,人皆危之,让恬然若无事者,台纲以之益振。大德间,诏立陕西行御史台,以让为
2、都事,凡御史封章及文移,其可否一决于让。入为中书省右司都事,迁户部员外郎。时东胜、云、丰等州民饥,乞籴邻郡,宪司惧其贩鬻为利,闭其籴,事闻于朝。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至大元年,转户部侍郎。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秕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仁宗即位,加让正议大夫。初,尚书省柄臣构杀留守郑阿尔思兰,籍其家,中外冤之;尚书省罢,未有直其冤者。让明其事,以所籍赀产给还之。有旨:六部事疑不决者,须让共议,而后上闻。,-5-,刑部有案,让未署字,而误用印,吏惧,遂私效让署。事觉,度无损于事,且怜吏以罪废,遂视之
3、曰:“吾署也。”其宽厚多类此。让上言:“古今有天下者,皆有律以辅治。堂堂圣朝,讵可无法以准之,使吏任其情、民罹其毒乎!”帝嘉纳之。乃命中书省纂集典章,以让精律学,使为校正官,赐青鼠裘一袭、侍宴服六袭。二年,朝廷以吏多滞事,责曹案不如程者。令下,让曰:“刑狱,非钱谷、铨选之比,宽以岁月,尚虑失实,岂可律以常法乎!”乃入白于宰相,曰:“尚书言是也。”由是刑曹独得不责稽违。四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六。 (节选自元史谢让传,有删改),-6-,短板发现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谢让一身正气。担任南台御史时,皇帝让他与被他审理过的江浙省臣一同入朝,众人为此担忧,他却能仪态安闲,如
4、若无事。( ) 2.谢让正直敢言。郑阿尔思兰遭遇冤屈被诛杀抄家,尚书省罢免了权臣,却无人敢为郑申冤,谢让明其冤,把抄没的家产归还他家。 ( ) 解析 “尚书省罢免了权臣,却无人敢为郑申冤”理解错误,原文的“尚书省罢,未有直其冤者”,意思是:尚书省被撤销之后,没有人出面平反他的冤屈。在关键词语上望文生义。 3.谢让深受皇帝信任。他的建议多为皇帝采纳,皇帝甚至下令六部凡有疑而不决的事情都要让他参与商议,再上报朝廷。( ) 4.谢让宽厚待人。下属官员私自模仿谢让笔迹签署的事情被发现后,他认为对事情没有影响且担心该官员被免职,便说是自己签的字。 ( ),-7-,参考译文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谢让自幼聪
5、颖敏悟好学,及其成年,被推选为吏。谢让被选拔为南台御史。弹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以及违法之事,皇帝派遣使臣与他共同审理此案,所弹劾之人服认其罪以后,又诏令谢让与省臣一同入朝,众人都为他感到担心,而谢让仪态安闲,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御史台纪纲因此更加振兴。大德年间,诏令设立陕西行御史台,以谢让为都事,凡御史奏章及公文,其可否全由谢让决定。又召入朝为中书省右司都事,升任户部员外郎。当时东胜、云、丰等州的百姓饥荒,乞求在邻郡买入粮食,宪司担心这样会造成贩卖牟利的结局,禁止买卖,将此事上报给朝廷。谢让为此设立了法禁,规定禁止从邻郡买粮食的人有罪,这使三州的很多人民因此而得以保全生命。,-8-,至大元年,改任
6、户部侍郎。当时京仓的主计吏,因为仓廪多有漏洞,思虑久雨则米坏,请在其上覆盖糠秕,因而把糠秕混杂入米中,供给内外工匠及宿卫者。谢让察知其中有奸诈,以藁秸代替糠秕,奸弊全被革除。仁宗即位,谢让升正议大夫。起先,尚书省权臣编造罪状诛杀留守郑阿尔思兰,抄没了其家资,朝内外都认为是冤枉;尚书省被撤销之后,没有人出面平反他的冤屈。谢让明其冤,把所抄没的资产归还其家。有旨:凡是六部之中有疑而不决之事,必须与谢让共同商议,然后再上报。刑部有一案件,谢让还未签署,就因疏忽先盖上了印,吏惊恐,于是私自模仿谢让笔迹签署。此事被发觉以后,他考虑到对事情并没有损害,并且怜惜此吏会因此而被废黜,于是察看说:“这是我签署的
7、。”,-9-,他为人宽厚大多类此。谢让上奏章说:“古今统治天下者,皆有法律辅助治理。堂堂圣朝,怎么能没有法律来作为治理的准则,使官吏任其性情,人民遭受他们的毒害!”皇帝赞赏地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命中书省纂集典章,因为谢让精通法律之学,就委派他任校正官,赏赐给他青鼠裘衣一套,侍宴服六套。皇庆二年,因为有许多官吏办事迟误,朝廷责令各部清查不如期办完的案件。命令下达后,谢让说:“刑狱之事,不是钱谷、考核选举之事可比,虽宽限时间,尚且担心其中会有失实之处,岂能用一般的常法来要求呢!”于是他入见宰相告知此意,宰相说:“尚书所言是正确的。”因此唯独刑部能够不责查迟误。四年十月,死在任上,终年六十六岁。,-
8、10-,方法1,方法2,即学即练,全面读文,关注细节 概括分析题是涉及全篇内容的题目,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是准确解答的前提。对文本的阅读,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把握材料,紧扣人物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评价;然后对人物的官职变化、言行事迹、品质性情、他人评价等内容,做好圈点勾画,为解题做好准备。 在阅读选项时,一是筛选关键信息,如文章主旨、结论、见解、感悟等;二是遴选核心信息,如人物生平、性格节操、政绩才干、品德性情等;三是提取主体信息,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等。要有足够的耐心,关注细节,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因为在选项的分析部分,命题人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
9、、曲解等方式作细微的改动来设置错误,所以再细微的情节,都不能忽略,都要在文本中找到依据。,-11-,方法1,方法2,即学即练,【典题】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10、。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12-,方法1,方法2,即学即练,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1、。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有删改),-13-,方法1,方法2,即学即练,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题 文言文 阅读 分点 17 关注 细节 依文索意 2018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