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课件鲁教版.ppt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课件鲁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课件鲁教版.ppt(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 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图14-1,物质运动,(2)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作用: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地球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图14-2,能量,表现 a.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热能与
2、动能转换,图14-3,b.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势能的传输与交换,图14-4,(3)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作用: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表现:植物 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光合作用,2.桂林“山水”的成因 (1)认识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 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形成条件 a.可溶性岩石:如 、白云岩等。 b.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c.水中酸性物质的含量:水中 、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越大,水的溶蚀力越强。 d.水的流动性:水的流动性越好,溶蚀面积越大。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
3、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二氧化碳,地貌类型 a.地面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b.地下喀斯特地貌:如 、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洞,图14-5,(2)桂林山水成因,图14-6,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如下表所示:,(续表 ),(续表 ),(续表 ),命题点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1. 图14-7为当今气候变暖原理及效应图。读图完
4、成(1)(2)题。,命题探究,图14-7,(1)对图中箭头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少 B.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减少 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释放的热量增多,C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知,箭头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的过程。这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近地面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并把热量保留在大气中,使气温不断增高。,D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该图说明了大气成分及其比例变化,会导致大气温度的改变,进而导致一系列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2)该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 ) A.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相互
5、影响实现环境自我修复 C.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 D.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核心突破,探究点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将它们分开。,(续表 ),(续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 (1)警示从空间上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加上
6、地表土质疏松和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概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当地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
7、)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知能拓展,(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命题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2017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第2题。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14 地理环境 整体性 相互作用 课件 鲁教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