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ppt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ppt(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及生态影响,湿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与保护措施,01,02,探究一 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及生态影响 1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成因如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上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 2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生态影响 (1)不利影响:自然调蓄洪水
2、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人文土地沙化面积扩张,盐碱化加剧;周围人畜饮水、工农业用水不足;湖内水产养殖等产业减产。 (2)有利影响:利于苔草等植被生长,为前来过冬的鸟类提供食物。,(2017赣州模拟)鄱阳湖被称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下图为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时间统计情况。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位低于12米天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B水位低于12米天数最多的年份,也是水位低于10米天数最多的年份 C丰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D枯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2若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其作用主要是( ) A提高发电能力 B增加灌溉水源
3、 C改善航运条件 D调节河湖水量,C,D,探,核心,深度剖析,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水位低于12米天数呈波动性变化;从水位低于12米和10米的天数来看,枯水期在增加,由此判断丰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第2题,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可以调节河湖水量。平原地区落差小,在鄱阳湖入江口建大闸不是为了提高发电能力。通过调节水量,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改善航运条件,但前提是调节水量,选D。,探,核心,深度剖析,(2017广东广雅中学高三月考)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过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
4、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据此,完成35题。 3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B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C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4抑制湖区西部沙漠不断扩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营造防沙固沙林 开垦荒地,充分利用布哈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设置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A B C D 5在湖泊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 ) A处 B处 C处 D处,C,C,B,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西北风携带沙尘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十一 区域 可持续发展 第二 湿地 资源 开发 保护 洞庭湖 课件 新人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