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7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7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7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_状态。 (2)思想基础:关于_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停滞,真理标准问题,(3)指导思想: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 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为中心。,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3意义 (1)我国的_从此拉开
2、序幕。 (2)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2)内容 经济体制:实行以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 _。 (3)意义:农民有了_的自主权,克服了_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家庭承包经营,村民委员会,生产和分配,平均主义,2城市改革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活力。 (2)中心环节:_,把企业搞活。 (3)内容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
3、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_权。,增强企业活力,生产经营自主,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_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以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_,增强了活力,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多种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为主,竞争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_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992年初,邓小平的“_”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指明了方向。 (2)过程 正式提出:中共_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南方谈话,十四大,确立框架:中共_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4、制的基本框架。 得到完善:中共_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_体系基本建立。,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商品市场,(3)意义 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对外开放过程 (1)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_、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_ 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
5、经济开放区。,深圳,1984,(4)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_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_,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对外开放格局 (1)我国已形成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标志着我国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上海浦东,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特区,全方位,特别提醒 1“文革”结束“左”倾错误结束 “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2十
6、一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 二者都是探索中国国情的重要会议,本质是相同的,都在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对于八大,发展在于实行改革开放。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其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4图示法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 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重在理顺生产经营者(企业)与市场、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企业成为市场上生产和经营的主体。,6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7、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特”的区别 经济特区的“特”是说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8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9图示法理解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语必背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
8、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局面。 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体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特点,19781983年底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改革重心转入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6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
9、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7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要点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 史料探究史料一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史料二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
10、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史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也说明了农村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史料二说明了旧体制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史料三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反映了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提示】 (1)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真题典例(2016全国卷T31)
12、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粮食产量增加,故A正确。1980年与1975年相比,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革命性改变,B不正确;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
13、革尚未完成,C不符合史实;D跟材料中的现象毫无关系,排除。 【答案】 A,归纳拓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1)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 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第九 单元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2927 时代 改革开放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