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 _,会导致社会动荡。 2过程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_。 (2)裁撤_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_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_。,高度集中,胡惟庸,中书省,皇帝,丞相,3影响 (1)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1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2过程 (1)奠基:明太祖设置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_,参
2、与决策,“内阁”出现。 (3)发展:明宣宗时,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拥有 _。 (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_,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殿阁大学士,文渊阁,票拟权,内阁,3评价 (1)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 (2)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内侍机构,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 (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设_,参与机要事务。 2设立: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宫内设置军机处,其职责是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
3、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3影响 (1)提高了行政效率。 (2)加强了_,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特别提醒 1宦官专权 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君主专制,2明内阁与清军机处都不是决策机构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没有决策权,二者只是参与机要政务,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因此,虽有宰相之责,却无宰相之权。,3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
4、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可归纳为“两强、两弱、两矛盾”,要语必背 1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内侍机构即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4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
5、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5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新变化,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要点一 明朝内阁制 史料探究史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史料二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
6、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探究】 (1)史料一中朱元璋是怎样看待古代的宰相制度的?为此做了怎样的规定? (2)有人认为张居正等专权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弱化,这种说法对吗?,【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威胁皇权,导致社会动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稳固皇权。史料二中“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表明明代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提示】 (1)明太祖强调了自古以来丞相制度的诸多弊端,说明废除丞相有利于稳固统治,并严禁后世子孙复立丞相。 (2)
7、不对。张居正等人的专权是依仗皇帝的宠信,没有皇帝的宠信,也就没有他们的专权。这说明权臣专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真题典例(2017全国卷T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 题干叙述了明代从朱元璋时期的不许宦官读书识字到中后期宦官读书制度化的这种变化,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宦官参与中枢决策的历史事实,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宦官逐渐读书识字,故A项正确。B项史实性错误,明代是皇权强化典型的时期。C项
8、与史实不符,伴随着明代皇权的不断加强,内阁议政功能也是在逐渐加强的,这是皇权加强的产物。D项表述错误,决策权属于皇帝。 【答案】 A,归纳拓展 1明朝内阁制的性质、权限、作用 (1)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权限:阁臣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3)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内阁制与宰相制的不同,要点二 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史料探究史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9、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史料二 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其本质上说明了什么?,【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说明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最初主要出于军事目的以及保密的需要。史料二说明军机处无决策权,只是秉承
10、皇帝旨意,传达皇帝命令,这反映出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提示】 (1)办理筹划西北紧急军务,防止机密泄漏。 (2)职权: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将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负责保管地方奏折。说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归纳拓展 军机处的突出特点(1)勤:地近内廷,便于皇帝宣召。 (2)密: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任何人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 (3)速:办事效率高,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按皇帝旨意办理军务。,要点三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料探究史料一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这种自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114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