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应对地方分权的挑战 1西汉:王国问题的形成及解决 (1)问题:汉初,_并行,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导致出现了王国问题。,郡县、封国,(2)措施 汉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颁布 “_”。 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地方分区监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_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3)作用:封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藩镇割据 唐中期在地方设置_,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推恩令,节度使,刺史,3宋代以来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武装割据难以再现,4.元朝:行省制度 (1)目的:改变宋代
2、以来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对幅员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在全国设立_管理地方事务,边远民族地区设置_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行中书省,宣慰司,(3)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代 (1)汉初:丞相集_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的人担任_、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后是尚书省、中书省和 _,逐步形成_体制。,决策、司法、行政,尚书令,门下省,三省,
3、3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1)内容:唐朝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 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影响:三省既分工又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创新,影响深 远。,决策、审议,4宋代 (1)设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后来设_、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代 (1)设_,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元朝后期,宰相权势增大,甚至可以左右_。,中书门下,参知政事,皇位继承,中书省,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发展概况,察举,门第,科举,2
4、.科举制度 (1)产生和发展 隋文帝开始采用_的方式选拔官员。 _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 把读书、_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_。,分科考试,隋炀帝,考试,中央集权,特别提醒 1推恩令并不是废除分封制 推恩令并不是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3图示法理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5、4元朝的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西方的三权分立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思想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但二者反映的本质却不同。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三权分立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目的是防止专制。 6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不相同 唐代的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代设置的中书省
6、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掌管六部,它与唐朝尚书省职能相似。,7关于元代一省制的提示 元代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一省制不等于一相制,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8图示法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9图解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要语必背 1汉武帝时形成“中朝”,是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为“外朝”。地方上,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分裂叛乱问题。 2从汉到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3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多种多样,
7、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化事权;实行监察制度;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等。 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5宋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6从汉至唐,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宋元发展,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7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更趋于公平、公正。但此变化以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要点
8、一 汉至元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 史料探究史料一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史料二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史料三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
9、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探究】 (1)史料一中“令诸侯以私恩裂地”有何重要影响? (2)根据史料二,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分配”的背景,并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 (3)史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有何作用?,【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说明汉武帝针对汉初郡国并存、王国逐渐威胁中央集权的现象,颁布了“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的办法来削弱王国势力。史料二论述了古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史料二认为
10、“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这一矛盾直到宋代才基本得以解决,方式是通过收权和官制改革。史料三中说明元朝打破了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人为设置地方行政区划,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提示】 (1)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2)背景:接受唐代藩镇割据而造成五代分裂的教训。 变化:派文官任州郡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 (3)消除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真题典例(2017全国卷T25),表中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11、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以西汉政府直辖郡级政区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制度解决了王国问题,故A错误;材料信息是朝廷直辖郡级政区的变化,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未涉及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故B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为解决西汉边患威胁准备了条件,故C正确;中央政权控制的区域越大,说明诸侯王国控制的区域会缩小,故D错误。 【答案】 C,归纳拓展 1汉至元地方管理体制的特点及认识 (1)特点 强
12、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2)认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中央集权可以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地方权力过大则不利于国家统一与安定;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等。,2汉武帝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要点二 汉至元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史料探究史料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任何朝代的政权都概莫能外地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作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政治
13、代表皇帝,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如宋太祖就“知为君之难”,常对左右感叹“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就连敢作敢为的宋神宗也曾发出过不能自由行一事的叹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发展、演变过程中,统治集团逐渐制定、完善了一整套对皇太子、皇帝进行约束、培养的制度,以及对皇权进行限制的具体措施。 简论中国封建统治集团对皇帝的培养与约束,【探究】 试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史料观点。(要求:归纳史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信息解读】 史料主要从约束、培养皇帝以及限制皇权的角度进行多方论述。,【提示】 观点:制约皇权是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环节。 理由:皇权具有随意性、独断
14、性,易导致决策失误或暴政,因此皇权也存在众多制约因素,例如宰相制度、地方豪强势力的增强,“天人感应”“民贵君轻”“祖宗家法”的思想观念,都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真题典例(2016全国卷T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 解答关键是理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及特征。注意提取材料信息。依据题干信息“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113 至元 演变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