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件1苏教版.ppt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件1苏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件1苏教版.ppt(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诗人谈诗,诗的特点,精炼、含蓄的文字 丰富、奇特的想象 深远、开阔的意境,鲁藜(1914-1999)原名徐图地,笔名流痕、怒隶、鲁加、许怀榕等。他的诗富于哲理,诗风纯真清丽,是我国“七月诗派”的卓越代表。历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从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除了他身处的延安是解放区之外,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一片黑暗之中。,1、理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思想内容。2、体味诗歌中“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3、对比评论文章,反复诵读诗歌,展开联
2、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学习目标,正音,门槛 曙光 乍然 山峦眺望 藜,kn,sh,zh,lun,tio,l,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朗读边尝试分析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1、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意象是入诗的必经之门,意境是诗的灵魂。请同学们穿过必经之门去把握灵魂,再次发挥想象,将诗歌描绘成一幅统一而
3、重放异彩的画面。,品读课文,1、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流”用得好不好?说说理由。2、开门,还是深夜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有风从北边来为什么“风”从“北边来”?4、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合作探究,我们已经体悟到了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歌的意境,触摸到了诗歌艺术深处的灵魂。那么,这首诗中作为构建诗歌材料、诗歌意境的物质外壳的语言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歌探讨一下。,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 卓,曾卓(19222002 ),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虽然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热情却未因生活的艰辛而退却。出版的诗集有门(1944) 、悬崖
4、边的树(1981)、老水手的歌(1983)。,作者介绍,认真阅读曾卓的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看看哪些与自己的想法相同,哪些比自己更深入,哪些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哪些自己所没有想到的。请在这篇评论的旁边加以批注。,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曾卓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其次,在曾卓的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5 诗人 宁静 深沉 意境 课件 苏教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