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课件1北京课改版.ppt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课件1北京课改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课件1北京课改版.ppt(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想和做,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 理解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4、引导学生认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滔滔不绝:,埋头苦干:,投机取巧 :,劳而无功: 依葫芦画瓢: 成(常)年累月:,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专心致志,刻苦工作。,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而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预习检测: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形容历时长。,作者介绍,想和做选自胡绳全书。作者胡绳,江苏省苏州市人,笔名蒲韧,中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
2、36 年在上海参加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担任读书月报主编,解放后历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胡绳早年从事哲学的普及工作,曾发表哲学通俗读物新哲学的人生观等,以后一直从事哲学、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 思想方法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间等。,议论文文体知识回顾,一.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_、_、_。 二.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论点要_、_,_。四.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_和_。 五.论证方法主要有_、_、 _、_。,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论据,论证,正确
3、,鲜明,有针对性,事实,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文章:,导入:这是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写的一篇谈思想方法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空想”和“死做”,有感而发,使本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议论时,又针对主要倾向“死做”,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论述,使本文富有现实意义。这节课我们来整体了解课文的议论脉络,及本文运用比喻和摆事实进行论证的方法。,本文的标题“想和做”有什么特点?,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的关系。,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说明。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
4、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空想”和“空话”就是他们的特点。,“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证明。“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不考虑做事的方法、目的,“死做”就是他们的特点。,人们对这两种人是怎样评价的?,我们瞧不起“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埋头苦干”。,作者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不正确。作者认为后者并不值得赞美。,不值得赞美的理由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作者先用了一个比喻,把拉磨的牛与其相比,形象地指出“死做”者和拉磨的牛一样不动脑筋,不会考虑做事的目的、过程和方
5、法。接着作者又分析了人与牛马的区别在于“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最后,用一个假设,如果“死做”,人类就不会进步,“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进一步证明“死做”不值得赞美。,为什么说“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都不会进步。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两个现象,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人们的错误认识进行评价进一步阐明了理由,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第6段开头一句的问句是什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0 课件 北京 改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