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2沪教版五四制.ppt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2沪教版五四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2沪教版五四制.ppt(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唐朝诗圣有杜甫, 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又呈吴郎,杜甫,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又呈吴郎 唐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
2、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诗文鉴赏:,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打,放任,不拘束,房前树上的枣,随便西屋的邻居来打,她既没有吃的又没有儿子,是个可怜的老妇人。(西邻的境况),她无衣无食,无依无靠,生存状况十分糟糕,是弱者,我们应该施以援手。,诗文鉴赏:,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自述对邻妇的态度和理由,吴郎,启发感化,交代邻妇悲惨遭遇,邻妇,开脱 怜悯,诗文鉴赏:,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要不是因为,岂,怎么,打枣的事,只是因为,反而,应该,亲善,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0 呈吴郎 课件 沪教版 五四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