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 的弊端日益显现。 (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 2.改革措施 (1)经济上: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削减_,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 。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 。 (2)政治上: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平反冤假错案活动。,斯大林模式,农,自主权,业税,种植玉米,地方权力,3.评价 (
2、1)进步性: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 ,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局限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 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斯大林模式,打破,易混易错,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前期改革 (1)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 ”,改进工
3、业管理。 (2)作用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 作用。 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新经济体制,冲击,2.后期改革 (1)状况:改革步伐逐渐缓慢。 (2)结果 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易混易错,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三、莫斯科落日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 内容:制定“加速发展战略”,重视 ,用 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 结果:改革措施难以奏效,将改革重心转向 。
4、(2)政治改革 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科技,经济管理,政治领域,2.影响 (1)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问题日益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2)苏联解体 开始: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由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加速: 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解体:1991年12月, 签署,苏联完全解体。,易混易错,“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思维点拨,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
5、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全面认识苏联的三次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三次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则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改革,1.赫鲁晓夫的改革 史料,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
6、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张建华俄国史,史料解读 这段史料用赫鲁晓夫的墓碑及其解读,准确地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划线部分指出了改革的意义,指出了改革的局限性。,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提示 进步的因素: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 反动的因素: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提示,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史料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
7、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史料解读 史料中三个阶段的增长率“8.4%”“7.1%”“2.8%”。从横向看呈增长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纵向看,数据递减,说明苏联经济出现停滞。从侧面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面临困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社会主义 改革 挫折 课件 人民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5151.html